王 鶴
澳門大學法學院,澳門 999078
長蕩湖,別名洮湖,地處太湖流域上游,總面積85km2,屬于集洪澇調節、飲用水源與農業灌溉、漁業發展等于一體的淺水草型湖泊,2015年長蕩湖旅游度假區經江蘇省政府批準成為省級旅游度假區[1]。現今,長蕩湖面臨著資源匱乏、生態功能區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我國也慢慢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生態功能保護區即在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維持生物多樣性等上有重要作用的生態功能區中,選擇性的劃出一定面積給予重點保護并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現今金壇市長蕩湖被劃分作沿湖生態緩沖區、航道泄洪區、濕地修復建設區、種質資源保護區、網圍生態養殖區、資源養殖與捕撈區、漁業文化休閑區的七大區域,通過對區位功能整體布局的明確,力求能將長蕩湖打造成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型湖泊。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隨后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他強調需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故而借助法律來實現對長蕩湖生態功能區的保護也屬于一種可行手段,也是積極響應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表現。
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法律體系的制定應轉變現代人以經濟利益為主的錯誤理念,本著尊重自然的立法精神,把立法重心從“重污染防治”向“重環境保護”方向轉變,從“預防為主”向“預防優先”方向轉變,在環境立法里充分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環境保護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
現今國家層面制定的用于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的法律較多,較典型的如《水法》、《環境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法》《水土保持法》等。其中《環境保護法》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應用范圍更廣,也較完善,屬于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應遵循的基本法律[2]。同時,在2015年時,國家立法部門對《環境保護法》進行了修整,且添加了生態補償制度,明確指示國家應強化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確保生態補償制度得到實施,且倡導依靠協商或市場規則實現生態補償。
《水法》的立法目的即是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預防水害,達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即是水污染與飲用水安全保護。長蕩湖屬于我國非常重要的水資源儲備庫,維持了金壇市大量居民的飲水需求,故而應通過這兩部立法來實現水環境質量的保護,做到水污染的科學整治;《森林法》、《水土保持法》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同樣在金壇市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長蕩湖生態功能區除開長蕩湖水體區外,還有半山區與四周山區,且解決當前的水土流失、亂砍濫伐、棲息野生動物數量明顯減少等一系列問題是當務之急,故而離不開這些法律的支持與保障。
《漁業法》與《農業法》可為長蕩湖生態功能區里水產品以及農產品的種植供給法律依據。如《農業法》指出,國家應進一步對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體系等各種制度進行完善,使農產品質量更有保障,發展生態農業。故而長蕩湖生態功能區的保護上鼓勵當地農民全面大力推進生態農業發展,進行綠色農產品種植,實現長蕩湖生態環境保護。
《環境影響評價法》實質是針對長蕩湖生態功能區全面推進的旅游項目建設而實施法律監管的上位法。
當前,江蘇省地方針對金壇市生態功能區保護的法規制度有:《江蘇省取水許可規定》《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江蘇省防洪條例》《江蘇省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長蕩湖保護條例》等,其中的《江蘇省長蕩湖保護條例》是專門針對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的法規制度,而其它法規制度除適宜于長蕩湖外,還可應用于該省其它生態功能區的保護。
另外,還包括部分有針對性的、且非常重要的地方性規范文件,如《長蕩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金壇市長蕩湖保護治理管理辦法》《長蕩湖流域禁止開發控制規劃》等。這些均充分表明當前專門進行長蕩湖生態功能區保護的法律法規條例已初具雛形。
因不同湖泊-河流具備自己獨特的生態特征,而國家層面的立法僅可在湖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中發揮統領功能,而要實現金壇市長蕩湖生態功能區的保護更多的還需依靠地方立法,尤其是《江蘇省長蕩湖保護條例》與《金壇市長蕩湖保護治理管理辦法》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