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雯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本文中的法律翻譯均指以法律英語為工具的法律科學翻譯,翻譯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非訴訟、訴訟事務語言以及司法活動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法律特點,因此法律英語的專業性非常強,在具體的翻譯中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和策略。
法律英語翻譯的根本性原則便是準確性原則,尤其是在法條翻譯中的立法文本翻譯,如果翻譯人員忽視了語言的嚴密性,則會給翻譯后的法律文本帶來很多歧義和理解的麻煩。因此法律所要表達的內容必須要比各項其他內容的翻譯表述嚴謹、準確。在專業英語翻譯中,法律翻譯只是其中的一種,因此在法律文章的翻譯過程中堅決不能將文章翻譯成時政文章,更不能將法律文章當成文學作品來翻譯。一定要精確處理法律文章的詞匯含義,一般情況下同樣的詞匯出現在文學作品、時政文章等內容中與出現在法律文章中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如果在法律文章中,相應的詞匯沒有得到專業行的解釋就會讓法律文章的翻譯失去專業性的特點。
所謂的簡明性是指法律英語的翻譯中針對法律條文要采取簡潔、明了的翻譯方法,本著所翻譯的話語在使用人或者辦事人員查閱相關法律條款時能夠快速的理解并看懂的原則。這樣通過快速的理解能夠更好地指導相關人員進入法律工作狀態。另外不同的翻譯人員在翻譯同一法律條款時,即使內涵相同、概念相同,包含同樣的事物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及詞匯,最直接的目的可能是盡量避免文章詞匯的枯燥問題,但是這種情況下法律文件的詞匯語義多樣化問題則被忽視。因此,在法律英語的翻譯過程中,為了提高同一事物、內涵及概念等始終保持法律上的高度統一,最大限度減少法律歧義的出現,即使同一個詞匯需要在文中多次出現,也要堅持使用同一詞匯保持前后術語一致。
所謂的增詞翻譯方法就是指以原文為基礎必要性的增加句子、詞匯以及必要的分段翻譯法。這樣翻譯出來的法律語句才能更充分地表達法律制定地區的文化語境,最重要的是堅持與原文一致的詞匯聯想,這樣才能充分保證原文跟譯文在表述精神、內容以及形式上保持高度統一。以法律語境“需要延長時間的特殊情況”為翻譯釋例,具體可以翻譯成“where there are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at require a delayed ruling”,句子中尾添加了一個詞匯叫“ruling”能夠更加清晰、地道的表達出英語原文的表達習慣。
雖然英語與漢語詞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保持了一致性,但是也存在二者無法相統一的情況。翻譯人員在英語法律翻譯過程中,為了提高兩種語言詞匯轉換的恰當性,就只能通過詞性的變化來完成翻譯任務。以該句法律條款為例“當對方當事人以第三人身份參與訴訟時必是法院通知請求無效的時刻”具體可以翻譯成
“the people’s court shall notify the person that is the opponent party
Of that party in the invalidation procedure to appear as a third party
in the legal proceedings”在以上的具體翻譯中借此短語代替了動詞。在翻譯座談上會上的翻譯專家曾經指出漢語與英語相比更喜歡用動詞,而英語則更喜歡用介詞和名詞。因此在法律英語的翻譯中也要注重詞性的翻轉。
與漢語不同的是,英語更加習慣應用被動語態。因此法律英語的翻譯人員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要堅持漢語主動語態和英語被動語態的相互轉換,只有將漢語的主動語態換成英語的被動語態才能盡顯翻譯的專業性,才能讓譯文變得更加地道、更加符合英語語言習性,英語使用者讀起來才能更加清晰、準確的理解法律條文及內容。以法律條文陳述性主語“按照規定沒有繳納年費的”,這是漢語中的主動語態,翻譯成英語則應該變成如下句子“where an annual fee is not paid as prescribed”這樣用英語的主語代替漢語的賓語,用被動語態代替主動語態才能更加地道的突出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方式。
總之,漢語是古老的東方語系語言,英語是西方的拉丁語系語言,二者在語法、句子、詞匯及語言的表達習慣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作為專業翻譯應該敢于實踐、不斷探索,以最終提高翻譯質量為目標,才能變成稱職的法律英語翻譯精英。這要求翻譯不僅要精通兩門語言,更是要提高法律學科知識儲備水平,提高法律業務能力,不斷的實現翻譯任務信達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