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寒文
陽煤集團一礦紀委,山西 陽泉 045000
當前,中國共產黨正在進行具有歷史新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高度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武器,增強黨內生活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不斷提高我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的重要講話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要大膽使用、經常使用、用夠用好,有一點‘辣味’,讓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紅紅臉、出出汗,平常有問題就要及時批評,不要等犯了大錯誤才去批評。使之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責任,使這個武器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果。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好人主義盛行、搞一團和氣,不負責、不擔當,黨內監督乏力,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不整改不問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將對黨組織及領導干部予以問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堅持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堅持實事求是,不講私情、不講情面。黨員、干部必須經常性的自我解剖,對發現的問題要深層次剖析原因,認真整改。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都必須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同時必須帶頭從諫如流、敢于直言。
近年來,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按照要求,先后開展了“黨的先進性”、“黨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和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些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解決個別黨組織隊伍渙散、領導干部作風漂浮、普通黨員游離組織等問題。貫穿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各級黨組織不斷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黨的事業的主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實踐充分表明,哪些單位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得好,哪些單位就風清氣正,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就強,各項工作就完成的好。反之,哪些單位丟掉或是走過場的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缺點錯誤就難以得到糾正,群眾滿意度就會受損失,各項工作不盡人意,黨員干部的紀律約束和執行力就會打折扣,普通黨員就會自由散漫,混同于一般。可見,有無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檢驗我們各級黨組織從嚴管黨治黨的主要標準。對于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組織一把手,對同志的問題、錯誤進行及時、深入批評和糾正,是義務,更是責任。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是,自我批評難,批評別人更難,難就難在為人情所困、利益所惑,怕結怨樹敵、引火燒身,說到底就是私心雜念作怪,缺乏黨性和擔當。
從總體上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在各級黨組織中,是得到了繼承和發揚的。但是也要看到,在各級黨組織中存在的紀律松弛、組織渙散等突出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黨治黨“寬、松、軟”,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些黨組織存在著許多只愿養花不想挑刺的“老好人”。一些黨組織只是就一些皮毛小事評來評去,或采取“拌稀泥”的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蓋矛盾,得以維持表面一團和氣。一些領導對自己的缺點錯誤遮遮掩掩、避實擊虛、避重就輕、輕描淡寫、草草收場;他們要么信奉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絕不多說一句話;要么在重大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問題繞道走;要么批評同志如蜻蜓點水、避重就輕,睜一眼、閉一眼,生怕受批評的人“難為情”;要么愛惜自己的“人緣”,不愿得罪人、不想丟選票;要么出于“保護”的心態,有的不僅不敢批評,不愿批評,而且還經常以表揚代替批評;一些領導聽不得批評,不喜歡愛提意見的人,有意無意的壓制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廣泛開展。這樣的領導干部,表面上看是“保護干部”,跟誰都是“一團和氣”,對誰都“包容”、“寬容”,實質上卻是“笑面虎”、“心底冷酷”,眼睜睜看著親愛的同志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任由其跨越紅線乃至毀滅,這是對黨組織、對同志嚴重的不負責任!太多的案例表明,在你好我好的“一團和諧”中,往往就醞釀著“今天是好同志,明天就是反面典型、腐敗分子”的悲劇。
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針對一些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存在的種種不正常現象,必須結合全面從嚴治黨總體要求,從制度、方式、氛圍、監督等方面改進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效果,著力提升黨內政治生活質量。
(一)嚴格落實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制度。進一步將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相結合,將民主生活會和黨風講評相結合,定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委、紀委共同協作,在廣泛征求職工群眾意見、深入基層黨組織調研的基礎上,結合領導干部廉政檔案、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八小時以外群眾反映等問題,帶著“辣味”參加基層民主生活會,針對性的指出本單位的問題癥結,做到“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特別要看是否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是否就問題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否對問題進行對癥下藥,并逐步建立“黨風講評動態檔案”和考評機制,避免黨組織的問題長期存在和個人的“毛病”不斷,并結合年度總評建立相關記錄。促使各級黨組織嚴肅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確保不走過場、不走人情、不講原則。
(二)著力完善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方式。進一步完善落實提醒、誡勉談話、函詢制度,并及時納入領導干部廉政檔案。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密切聯系實際,把自己擺進去,以身作則,因人、因事、因地而異的扯袖、咬耳、紅臉,針對性的開展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抱著為了挽救同志,寧愿得罪同志的心境,既堅持原則又以理服人的較真碰硬開展批評。
(三)大力營造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良好氛圍。要充分發揚民主,保障黨員權利,營造嚴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氛圍,鼓勵講真話、講實情,對不同意見更要重點關注、討論。對敢于講實話、敢于提不同意見的黨員
要予以肯定和保護,對個別無原則的“和事佬”要及時提醒和嚴肅批評。領導班子內部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幫助,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要帶頭進行自我剖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帶頭接受廣大黨員、群眾的批評監督,同時要掌握本單位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品行、廉潔情況,對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確保領導干部在思想和意識上保持健康,只有這樣,才能樹正氣、壓邪氣,形成積極健康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氛圍。
領導,絕不只是一個職務稱號,更意味著帶隊伍、管干部的職責使命,是管黨治黨的責任主體。只有摒棄“老好人”思想,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劑良藥,通過嚴肅認真的黨內生活,抓早抓小,互相提醒,敢說敢管才是對組織、對事業的真負責,對自己、對同志的真愛護。也只有這樣,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黨員領導干部才能真正身心健康,全面從嚴治黨才不會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