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于推動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便利市民方向邁進,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養老服務的增長。城市管理工作在這個領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近幾年我國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對養老的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但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為此,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群體享受優質養老服務,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我們的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和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大幅提升,供給結構更加合理,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行業質量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監管機制有效運行,服務質量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養老服務業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人民群眾的需要不斷升級而且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生態環境需要在美好生活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可以說,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生態環境越來越珍貴,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越來越高。如果城市管理工作不能適應這一要求,由此發生的環境群體事件就可能增加。
新的社會主要矛盾要求我們更加關注人民群眾需要的變化特點與變化趨勢,重視群眾生活質量,適應變化推動城市管理工作。我們要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環境的需要,要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