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功
制定《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為做好黨務公開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第一次提出黨務公開的科學概念;2010年中央出臺了《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明確了黨務公開的內容、程序和方式,將黨務公開制度化;黨的十七大首次把黨務公開寫進了黨章。
加強黨務公開對于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推進黨內民主,保障黨員和群眾的民主權利,構建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中發現,少數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公開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有的對黨務公開不重視,黨務工作不規范,經不起檢查,怕群眾“找麻煩”,不敢、不愿公開;有的基層組織沒有嚴格按照黨務公開的要求進行公開,選擇性地公開,公開的內容不是群眾所關切的;有的黨務公開動作遲緩、信息滯后,信息公開總是姍姍來遲。由于黨務公開出現公開不徹底,透明不到位,群眾看不到、看不全、看不懂,使基層黨務公開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監督黨的組織和干部、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而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起草過程正是全黨推進黨務公開的一個典范。中共中央先后有89個調研組赴1817個基層單位進行調研,召開各級各類座談會或研討會1566次,接受訪談人數21532人,形成80份專題調研報告,共計征求4700余人的意見,收到書面反饋材料總計100多份。這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我們黨始終把發揚民主、集中全黨智慧、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意愿貫穿于各項工作中,做好黨務公開也應如此。
各級黨組織應當把黨務公開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主動拆除壁壘,始終將群眾最關切的信息進行公開,包括干部調整使用、重大民生工程的決策、“三公”經費的使用管理等,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讓群眾監督醞釀、決策、實施的全過程,防止“暗箱操作”等腐敗問題的發生,保護群眾權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主動公開信息,主動問計于民,發揮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切實提高黨務工作的實效性。
黨務公開是黨內一項重要制度,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好,切實讓群眾知情、參與,防止和克服隨意性、“隱蔽”性等問題,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對于黨務公開不落實,導致群眾不滿意的問題要嚴肅追查責任,切實通過黨務公開,及時了解群眾的心聲,消除疑慮和誤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作者單位:上海市政府僑務辦公室)(責編:陳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