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迫在眉睫。本文在回顧國內外相關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然后進一步研究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出現的原因。結果標明,融資難是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目前最大的問題,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任重而道遠。隨后,文章提出三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難 金融機構 融資渠道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伴隨著中小企業在企業總數中的占比逐漸增多,中小企業成為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資難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發展中小企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已經有幾十年,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也將成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的基數也不斷壯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顯得越為重要。從而,研究中小企業的特點,從現狀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制定好相應的對策對于我國未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國外很多學者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的研究較多,并提出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Beck(2006)提出在西方很多國家都注重中小金融機構的培養,因為相對于大型金融機構來說,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具有優勢。國內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更側重于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的研究。趙玉珍(2016)從共生理論的研究出發,對共生的充要條件和共生單元進行分析,研究中小企業和信貸融資的共生狀況并且提出以社區銀行為中心。張志遠、徐麗娜(2016)通過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小額貸款公司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并提出了創新制度設計,以小額貸款公司和商業銀行合作的方式使得企業獲得融資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通過國內外的文獻綜述發現,國外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側重于市場信息不對稱和企業融資順序偏好的研究,而國內文獻更側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的研究。
二、中小企業的特征
(一)較大的基數和比重
在全國各地城鎮都有分布中小企業,據2016年的數據統計,中小企業在企業注冊總數中超過了90%,更有學者把我國比喻為中小企業的海洋。
(二)容易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資金不雄厚,所以抗風險的能力弱,競爭力也不大,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市場變化、國家政策、供應商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中小企業發展。而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小企業會受到國內和國外市場的雙層沖擊。
(三)勞動密集型程度高
中小企業生存并發展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這種方式一方面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但是由勞動密集型帶來的就業優勢也會變為競爭劣勢,使得企業的科技含量和有機構成低,而且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企業的設備低,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和高端技術設備的引用,附加值低。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經營環境不容樂觀,融資難以實現,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本文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政策方面存在空白
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存在著較多的法律阻礙。相關的法規政策,在金融借貸方面存在著盲點,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的靈活性。政策支持較弱,國家政策也落實不到位。另外,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法律制度的規范和相應的政策支持,統一的征信系統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發展。
(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制約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制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銀行的放款意愿不大。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一方面有著財政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受金融機構的偏愛,使得大型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第二,銀行放款難度大,中小企業能成功申請到銀行貸款的比例很低。根據對中小企業的調查可知,對銀行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獲得銀行的貸款只占到三分之一,第三,貸款程序復雜。基層銀行的授權有限,辦理銀行融資業務的程序復雜,操作的環節多、辦理時間長。
(三)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總體上來說,中小企業相比于大型企業,起步比較晚,經營規模小,經營期限也短,在資金、人才、科技和信譽方面都不占優勢,經營風險較大,倒閉的幾率較高,與銀行難以維持長期的信用合作,其真實經營狀況也很難被銀行了解。一些中小企業缺乏良好的管理機制,大多是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在組織決策等方面缺乏科學性,導致企業在管理決策上出現很多問題,而這種不科學的管理模式也會阻礙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夠健全更是阻礙中小企業的融資。
四、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在目前的形勢下,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需要政府、銀行、企業三管齊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融資問題。
(一)健全完善國家宏觀政策
具體來說,可以對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援助,對于發展前景良好、有價值的生產項目進行貼息,對于有科研成果的項目進行補貼,對于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予支持,同時可以鼓勵居民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對強有力的中小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對符合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企業所得稅減按20%征收。應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通過推動結構性的減稅政策,由單一的減免稅變為直接減免或者降低稅率等形式。
(二)提高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
首先,中小企業要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改變以往舊的經營模式。其次,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經營能力,吸收專業的管理人才和相關的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管理層的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者自我素質,加強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然后,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嚴重阻礙了金融機構對其進行資金的投入。最后,找準企業的市場定位,及時調整產品的結構,加大產品的科學技術創新,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口碑,保證中小企得以健康發展。
(三)擴寬融資渠道
資本市場是證券交易和資金借貸的場所。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擴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完善相關的上市制度,降低上市的門檻,建立對上市公司的約束制度。第二,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研發更多的可以面對中小企業的相關產品,以滿足其融資的需求。采取更為靈活的抵押方式,擴大抵押資產的范圍,探索多種抵押方式。
參考文獻
[1]趙玉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共生模式的構建金融和經濟.2016.03.
[2]徐麗娜,張志遠.小額貸款公司與中小企業融資解析.吉林財經大學.2016.03.
[3]Beck,T,Demirguc-Kunt,A,Maksimovic,V.Bankcompetition and access to finance:International Evidence[J].2006.
作者簡介:程爽,女,籍貫:湖北,單位:貴州財經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