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風云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對高中生物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就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有關合作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策略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已經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學生成績高低不均、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合作學習的策略應運而生,有助于解決高中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成績好的學生會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學習,使成績差的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一、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目前社會到處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學生如果沒有競爭意識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學習就是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問題,學習知識,并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競爭,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意識,爭取超過別的小組。比如,在學習關注人類遺傳病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每個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如:什么是人類的遺傳病?可以分幾種類型?什么是基因遺傳???什么是染色體遺傳病?要怎樣預防?學生通過小組競爭回答,看哪個小組回答問題多,回答問題快,教師最終還要做一個評比,選出成績優異的小組,學生為了爭取勝利,就會加強小組內部的合作,積極努力地思考問題,競爭意識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增強。班級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學生走到社會中去仍然需要競爭,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在競爭意識的驅使下,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期趕超別人,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而在傳統模式下,學生很少自主學習,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因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二、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
有競爭就會有失敗,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有的人會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從此放棄自己,而有的人會因為失敗而越挫越勇,主要看個人如何對待失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強,成功的幾率就會越大。因此,教師通過進行人類遺傳病的分組比賽過后要讓學生明白,失敗只是暫時的,它會激勵你更好地面對困難,更好地成長。比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在組內學會互相合作、取長補短,還可以通過其他小組的回答來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學會向他人借鑒,而不是一味地在乎比賽的輸贏。教師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即使是比賽也是為學習服務的。并且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自己的知識掌握不夠扎實,還是因為小組的合作能力不強,對失敗進行反思,坦誠地接受失敗,并把它作為一種學習的動力,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在下次比賽中贏回來。學生一定要有較高的承受能力,因為今后的比賽競爭還有很多,比如學校每學期的大考小考都是一種比賽,如果學生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因為一次失敗而影響以后的發揮,而且學生走上社會后會面臨更多的競爭,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心態,加強自己的承受能力。
三、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一直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一定的創新精神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多多創新。學生被分成小組之后,小組內每個學生的能力、興趣、知識等都不一樣,教師不能對所有的同學進行統一的要求,學生和老師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對問題進行互相討論,教師不再以一個決策者的形象去要求學生。比如,在學習基因方面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試想怎樣“鏈接”目的基因和載體?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多種酶的應用,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探討該如何使用這些工具(酶)進行DNA的重組,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想象,教師不要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讓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創造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從而使思維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出現一些全新的視角,使思維不再局限于書本中固有的概念。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大膽猜想,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競爭、承受及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全班學生得到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董珊珊.論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生物技術世界,2014(1):129.
[2]胡軍皇.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35):71.
[3]唐浩.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初探[J].才智,2016(5):107.
[4]柯文偉,潘素云.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