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中,有重視多媒體使用而掩蓋教學目標,忽略教學重難點,虛化“主體作用”“訓練主線”等喧賓奪主的現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科任老師應該明確語文學科的特點,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落實訓練主線,重視“一課一得”,靈活恰當使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語文;教學;運用;技術;喧賓奪主
從“校校通”“班班通”到“人人通”,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一起。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高度融合,對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都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現在,科任老師上課手里一只遙控器,就像指揮兵馬的將軍,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音頻視頻……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盡享高科技帶來的方便,不可謂不愜意。
這對于學生獲得資源、獲取信息、開闊視野、激活思維、終身學習和培養能力以及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現越來越多的課堂上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本末倒置現象。
(一)注重手段淹沒了教學目的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包括文字、圖表、聲音、動畫、視頻……這些無疑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作為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應該是起輔助作用的。但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能提供多種感知的優勢,過度強調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想盡辦法設計新穎的課件,一味追求觀賞性,卻忽略了教學目標,出現了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的現象。
(二)拓展延伸淡化了重點難點
多媒體的使用確實在展示等環節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這樣一來也很容易淡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經常看到一些課,尤其是公開課,課件太多,容量太大,節奏自然就快。老師連珠炮式地講解,手忙腳亂地演示,學生掃描式地瀏覽,似懂非懂地應答,學知識如走馬觀花,做練習如蜻蜓點水。這樣一節課,知識何談內化?技能怎能熟練?
還有些課,教師脫離課本,隨意拓展。有的教師文本還沒弄清楚,就塞進了一些課外的東西;有的教師讓學生離開書本去探究從網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超出課程標準和中學生理解能力的材料;有的教師讓非語文活動占據了課堂。
由于大量使用課件,刻意注重拓展延伸,就連課本都被擱置一旁,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三)觀賞瀏覽代替了訓練主線
教學過程中,因為課件繁雜眾多,就沒有了學生思考的余地,也沒法保證學生質疑的機會,更無法保證訓練這條主線的落實。
首先,老師不范讀,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其次,學生不查字典,不讀課文,不思考回答問題,該認的不認,該寫的不寫,該積累的不積累。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的課件上自會出現,他們好奇的是會怎么出現,老師的操作會不會“卡殼”,有沒有“好玩”。自由誦讀的瑯瑯書聲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朗讀音頻甚至是視頻,學生有的隨著配樂扭動,有的干脆配樂酣睡,真正練習朗讀的并不多。
(四)“舍不得”“等不及”霸占了主體地位
教師因為有精心設計的課件,有自己備課時獨到的發現“舍不得”丟棄,急著要展示,所以根本就“等不及”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表述。課堂上象征性地叫幾個學生說一下,但總覺得沒自己的答案精彩,于是等不及讓更多的學生發言,自己就拋出“精彩答案”,甚至要學生記、背。
要克服以上弊端,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語文學科特點,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的
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訓練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課,也就是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課。也就是說“聽說讀寫”才是語文課的根本。因此,要使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學中得到發揮,在實現教學目的中真正起作用,必須體現語文學科的“交際工具”、“實踐”性,使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落實訓練主線,重視“一課一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
“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
“訓練是主線”,這在語文學科上就更突出。語文是交際工具,重點在聽、說、讀、寫,這些語文能力是要靠實打實的訓練獲得的。
先說“說”。說是寫的基礎,和思、聽、讀關系密切,其作用就不用贅述了。
可是多媒體教學條件下的學生,他們往往習慣于聽老師講,習慣于看老師的表演,而不愿站起來“說”,不愿意積極參與……久而久之,學生不能“說”起來,主體地位也就不能體現,“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就得不到落實。
再說“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語文學習的首選方法,不管怎么教,讓學生多讀,大聲讀,聲情并茂地讀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初中階段,尤其要重視讀,讀是最基本的技能,多讀,體驗就在其中;多讀,感悟就在其中。因讀成悟,因悟而巧,因巧至能,語文素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提升的。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提倡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高度融合,我們一定要注意讓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學目標服務,為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服務。照顧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把握課標要求,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訓練為主線”落到實處,提倡“一課一得”。讓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在盡享信息技術成果,真正提高教學效率中,重新響起朗朗讀書聲。
參考文獻:
黃慈翔.初中語文教學朗讀優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