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生霞
我校是一所地處農村的全日制獨立高中學校。由于生源質量下滑及硬件設施等情況的制約,我校的升學率受到嚴重的影響。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我校于2012年起逐步學習并推行太谷二中為代表的24字教學模式,即: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該教學模式是以小組合作為前提,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編制的導學案為依托的自主學習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備課組為基礎,積極實踐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每學期定期舉行各年級同課異構及優質課評選等活動。在具體的聽評課過程中,反思我的教學,認真分析課堂細節,發現了新教學模式推行帶來的一些優點和實際存在的問題。
一、24字教學模式實施中師生收獲
1.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我校的很多學困生,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搗亂者或睡覺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并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
2.老師的業務水平得到發展
新的教學模式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還要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更新觀念,轉變角色,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很多老師積極努力,使自身業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24字教學模式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分注重展示,忽略課堂教學其他環節
在運用導學案授課的過程中,為方便起見,有的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按照學案所設計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展示,從頭到尾,貫穿始終。
2.課堂教學中缺乏教師的有效調控,教學效果堪憂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然而,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小組合作表演活動中,很多教師缺失對課堂的必要調控,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生成。比如,一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NSEFC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的Reading部分時,設計了一個拓展表演活動,展示地震發生時該如何自救。在精彩紛呈的表演中,學生動作逼真,形象生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但整個場面比較混亂,除了個別學生使用了簡單的幾個英語詞匯,如“My God!”“Help!”之外,沒有更多語言的輸出,更談不上語言知識的生成。
3.教師課堂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整體上。比如,在小組代表展示完成后,英語老師總是說“Very good! Your group can get five points.”然后就沒了下文。很顯然,該種評價方式既單一,又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模式改進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新課改的“形似”到“神似”
從根本意義上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認知水平,成為綜合型教師,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再學習,相信新的教學模式總會在我們的課堂中從“形似”轉化為“神似”,最終取得累累碩果。
2.轉變教師角色,注意課堂有效調控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從“教師”轉變為“導師”,從“教”學習者轉變為“導”學習者,使我們的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有效。但是,教師要注意適當地調控,不能隨心所欲,使課堂無序混亂。高效的英語課堂應該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在教師的精心教學組織下,根據自身實際,在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及知識結構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進步和發展(王志強,2011)。
3.多元化的評價手段
在小組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各組的記錄,對個人在合作學習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和獨創性等進行評價,這樣可在小組內部樹立榜樣,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激發組內競爭,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學習任務的思想。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在活動中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心理要素、情感態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動的狀態以及創新性運用語言的能力(謝慧萍,2008)。而且,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有很大差別,因此,評價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水平給予鼓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創造性能力的發展。
以上只是本人對課改一點粗淺的思考,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新課程理念,嘗試并踐行高效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四保.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2]王志強.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