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會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英語交流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熟練掌握英語,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也是英語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怎樣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成了所有英語教育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農村英語;英語教學;效率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許多城市的英語教學都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而相對比較偏遠的農村,因為配套的硬件設施無法跟上,導致其能夠采用的教學手段受到諸多限制。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呢?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歸納出以下幾點,供大家探討。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農村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比較晚,且學習運用到英語的地方十分有限,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農村學生對英語產生一種疏離感、陌生感。比如:七年級上冊Unit 1 Making friends講述了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溝通用語,Good morning.(早上好。)Nice to meet you.(很高興見到你。)在熟悉課上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英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溝通用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簡單的打招呼和對話都可以嘗試用英語來表達,在班級內營造出一種學習英語的濃厚氛圍,讓學生大聲去說、大膽去說,從而提高他們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擺放一些簡單的英語類童話、寓言故事等,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恰當地提及這些故事中的某些情節,以刺激學生去探索“故事后面未知情節”的熱情,全面激發學生閱讀英語著作的欲望,使他們在精彩故事的引導下,漸漸地克服英語文字帶來的陌生感,漸漸了解英語的趣味、魅力,從而提高他們英文閱讀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情境展示知識內容
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語言交際的過程。通過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比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6 Enjoying Cycling中講述了有關出游的情景。教師可以列舉出幾個學校附近自然風景優美的地方,讓學生根據想要去的目的地自由分組討論:How to get to the destination?(如何到達目的地?)What are we going to do before we leave?(出發之前要做那些準備?) When shall we be back?(我們什么時候回來?)待討論結果出來后,英語教師可以選取英語表達最為清晰的討論小組為“指定目的地小組”,并在課余挑選時間組織學生去該目的地參觀游覽。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既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英語,又讓他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更多的英語知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改編成情景短劇,假設課本上提到騎著自行車去春游,那么學生便可以改編成“步行去河邊植樹”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改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自由發揮,也可以將課文中的句子變形(疑問改陳述,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等)使用,完成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記錄。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與他人交流的過程用英語記錄下來,從而提高他們英語寫作的水平。
通過形式多樣的英語實踐活動,學生漸漸消除對英語的“畏難”情緒,在游戲中促進自身英語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學習效率。
三、組織形式多樣的英語競賽活動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舉行形式多樣的英語競賽,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你追我趕”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讓他們以團隊的形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比如“猜單詞”的游戲,可以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的相互配合,快速猜出對手“表演”出來的單詞,從而獲得比賽的勝利。通過這個游戲,學生不僅會對單詞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理解,還學會了如何在一個團隊中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活動的過程中,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態,及時對競賽作出公平、客觀的評價,以指導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改進。
總之,我們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除教材上要求的知識內容外,還要多給學生留出些自由的學習空間。農村教育的硬件設施雖沒有城市完善,但是農村教師及學生的進取心是非常強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希望廣大農村的教職工能夠不斷地完善自身的職業素質,利用身邊可利用的一切教學資源,為勤奮的農村學生搭建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向春蘭.如何全面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水平[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2).
[2]劉保國.加強英語閱讀能力 提高英語教學水平[J].各界文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