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宇
摘要:兒童的成長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如何使戲劇藝術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導作用,一直是兒童劇在創作過程中避不開的話題。兒童劇以廣西優秀的劇作家的原創劇本為起點,以少數民族元素為融合,將一個個故事帶進了廣西更帶向了全國,這種良好勢頭的發展應該得到大家的關注。
關鍵詞:原創 少數民族 兒童劇 受眾心理 戲劇教育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1-0158-03
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都逃不開的話題。在藝術的熏陶之下,兒童接受了直觀教育和藝術教育的提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作為戲劇同樣也有著自己獨特發展的藝術樣式——兒童劇。在兒童劇中,運用小朋友的成長和動物的擬人化的多種方式,以生活化的語言表達,使兒童在寓教于樂的故事中得到很好的戲劇教育作用。而廣西的兒童劇的創作尤以南寧的多個戲劇團的不斷發展,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從《魔豆》的改編,到后來《跟斗小子》《鬼馬小雀仔》《壯壯快跑》《大戰人熊婆》等,廣西原創兒童劇的創作既關注到了兒童在成長中諸方面的問題,同時又能夠體現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并且真正能夠從這些兒童劇中獲得一定的教育,而這種戲劇教育的方式是他們能夠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民族文化也在戲劇中得到傳承。
一、廣西地區兒童劇的發展現狀
廣西具有悠久的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而壯族又是廣西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所以在戲劇的整個創作階段,壯族文化元素始終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而在廣西戲劇的發展過程中,曾經一度有十多家劇團,但是改制之后許多劇團相繼合并,到現在所剩的劇團包括兒童劇團、木偶劇團等。所以戲劇的發展并不樂觀。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大家能夠在現有的環境中接連創作一批優秀的兒童劇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并且能夠繼續擴大推廣的。
廣西傳統戲劇的創作在不同的劇團有不同的創作方式,在一開始創作的過程中存在著相對獨立的創作,各個劇團之間的相互合作并不是很多,在兒童劇中也不是很多。但是,隨著這種制度的改革,與劇團不斷謀求發展的過程中,借助區域戲劇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劇目,而在這些劇目中,民族文化的展現無疑是更具優勢的。所以,在兒童劇的創作過程中,劇作家就將一直傳承下來的少數民族故事融入到創作之中,借由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來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兒童劇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在廣西就有木偶劇團的木偶戲、家庭音樂劇、動漫音樂劇等。我們也不難發現,民族原創音樂的融入也在這些優秀劇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多種方式的融合使得兒童劇從近些年的發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包括國內第一部大型人偶戲《魔豆》,到有穿越色彩的《壯壯快跑》,到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鬼馬小雀仔》以及《跟斗小子》,都在這種多元素結合的表演過程中得到了大家的喜愛。而這些的創作,不僅結合了具有廣西特色民族文化,而且對于現代兒童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全國各地的巡回演出,也成為了廣西地區原創兒童劇走出去的重要的里程碑。
二、廣西原創兒童劇受眾接受心理研究
兒童劇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作為受眾對象的兒童。而在廣西原創的兒童劇中,以兒童為主體,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講述,作用于受眾之中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在兒童劇的影響之下,受眾會從認知傾向上對事物的成因做推測和解釋,而劇作的思想指導能夠沿著正確的歸因強化傳播效果,起到戲劇教育作用。作為家長來說,希望能夠通過兒童劇這種戲劇教育的方式,滿足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加強的意志品質,以及對于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同,也是促成廣西原創兒童劇在創作上的成功。
(一)兒童劇中的價值觀傳達與受眾心理動機
受眾心理的需要就是希望獲得某種滿足的心理要求,是行為的直接動力。對于兒童來說,兒童劇就是通過故事的表達來傳達一種能夠幫助其成長的推動力,以寓教于樂的方式給兒童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在廣西的優秀的原創兒童劇中,就以平等的交流方式給予兒童更多的內心的觸動,從而產生正確積極的作用。
有效的交流能夠帶動價值觀的建立。在《壯壯快跑》中,當壯壯遇到麻煩而尋求整個現場的小朋友給予幫助時,大家一起吶喊“我再也不撒謊了”。這既表現出了對于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的愛心,同時也是對于每個小朋友心中給予一定的心理暗示,認為不撒謊是能夠給予自己力量來戰勝困難的。當這種吶喊的勇氣出現在整個劇場時,產生的效應也是連續的,帶動了整個現場的氣氛。在兒童開始接觸社會的時候,心智都還沒健全,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具有正確導向的價值觀來幫助他們,在這些劇目中都體現著。而《跟斗小子》中,更是選取了現實中的具有激勵作用的體育名人——李寧。這是廣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選擇他在學習體育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在民族文化壯族經典傳說《媽勒訪天邊》一直的精神鼓勵之下,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讓父母愿意讓孩子去了解,去向故事中的寧仔學習。所以這種良性的互動,就更容易讓兒童來接受這種戲劇教育的方式。
(二)兒童劇民族文化與受眾心理認同
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廣西,能夠把這種民族文化融入到兒童劇的創作當中,既是一種對于我們文化的傳承,又是一種推廣。對于越來越多留在廣西的外地人來說,這種方式同樣能夠給予大家共同的民族文化認同,而對于兒童來說,將民族文化融入進兒童劇中,就是一種最自然的文化熏陶,同時能夠產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這種“認同”,即使在弗洛伊德那里同樣是重要的,他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吸納父母或師長的一些品格特質并內化而為自己的人格,并且通過這種行為開始與‘他者建立最早的情感聯系”①。所以,依靠這種戲劇藝術的就如同父母或者師長一樣,通過故事的講述給兒童樹立我們民族文化的優秀品格,從而使得兒童與民族文化之間產生一種情感的聯系。
在《跟斗小子》中,民族文化的元素最為突出。劇中展現了一個壯族經典傳說《媽勒訪天邊》,每當寧仔身陷囹圄時,祖先的靈魂“勒”就會出現,給予他勇氣,給他講述在叢林中與各種困境搏斗的故事,這是壯族在生活中傳承下來的文化,能夠給予寧仔甚至是兒童們這種堅持不懈的民族文化精神。正因為這種民族文化的幫助,最終實現了愿望。所以創作者在一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將人物與民族文化相融合,體現出文化的厚重性。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之中,兒童就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這樣一個形象,從而在他今后的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而這種心理認同就在這樣一部部兒童劇中建立起來。所以,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要能夠體現其聯系性和完整,從而為兒童搭起一個完整的民族文化框架則是一個終極的目標。
(三)兒童劇中的趣味性與受眾心理需要
兒童劇既然是以兒童為受眾,所以在劇情的設計上趣味性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味的說教容易對于兒童產生厭煩心理。這種趣味性既能夠滿足兒童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時又能夠釋放他們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壓抑。增加趣味性是最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所以我們在這幾部原創的兒童劇中也能夠感受得到。比如在《大戰人熊婆》中,就會利用人物與兒童的互動來實現。通過尋求兒童的幫助,最終打敗了壞人,整個劇場兒童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大家歡笑著慶祝,這樣的方式也是對于兒童心理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幫助。
三、兒童劇發展的導向性分析
兒童劇的在故事的敘述中,同樣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能夠通過故事的講述向兒童傳達出一種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而在具有故事性的劇中能夠吸引兒童認真去觀看,并且能夠從中理解。對于這種劇場的形式是多樣的,而有效的互動或許可以說是使兒童更好融入進去的方法。在這幾部原創兒童劇的摸索中我們也看到了,對于今后兒童劇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怎么去做。
(一)故事性與寓言性——兒童劇的敘事性分析
兒童的理解力跟隨著年齡的成長而不斷加深,所以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將我們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以兒童能夠接受的方式,通過故事展示出來,就像在講一個寓言小故事。
在這幾個兒童劇中,都會有一種女性的形象出現在劇中,這是對于劇中的小主人公有著重要影響的。在兒童心中母親作為一個女性形象,是讓他們最能夠依賴,也最想擁抱的,所以,在敘事中會時常有母親形象的出現。比如《壯壯快跑》的壯壯媽、《跟斗小子》里的“勒”,對于他們的成長都有幫助性。雖然是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兒童心中是能夠產生幫助的,幫他們建立起堅強的意志品質。壯壯為救媽媽與小伙伴一起勇敢地與壞人進行搏斗,從而救回了自己的媽媽;而在《跟斗小子》中,祖先的靈魂“勒”也像一位母親一般給予寧仔以鼓勵和幫助,讓他能夠戰勝自我、戰勝困難,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種成長的話題,能夠激發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困難。這樣的敘事方式是容易讓兒童接受的,因為在其成長的初期,情感在其思想中是占有絕大部分的,用情感來催化兒童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從而使得我們的小朋友在兒童劇中獲得啟發,在今后的生活中來從容面對困難,積極解決困難。
(二)真、善、美:兒童劇的審美價值追求
故事的講述就是為了給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所以,在故事性的敘述過程中,真善美最終都會獲得成功,而這種成功是主人公身上必備的品質,也是我們所有兒童應該追求的。所以在真善美的表達上,這幾部兒童劇也是將這個主題貫徹到底。
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真善美的形象就一直出現。《壯壯快跑》和《大戰人熊婆》中,善良的小朋友總是帶有天真的兒童形象,這是每個兒童最純真的展現。壯壯與朋友的真摯的友情,在遇到危險時替對方著想的心情,能夠對小朋友間的相處提供一定的幫助,而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管是誰,他們都會勇敢而機智的面對壞人,不畏險阻,來解決遇到的困難,這是一種美的表現。而這種真善美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也是對于兒童人格構建最重要的部分。在這種藝術氛圍的熏陶之下,兒童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能夠辨別善惡,能夠實現自我的價值追求。
(三)小劇場,互動性與多媒體舞臺的結合:兒童劇的展現形式
兒童劇的現場是熱鬧的現場。在劇場中小朋友,能夠提前知道劇情,所以當小主人公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一陣陣的提醒,這就是一種效果的刺激,能夠讓小朋友投入到兒童劇中,自主地參與到其中。所以,為兒童創作出一個具有特色的表演場所,能夠讓他們參與進去,讓他們在互動中產生這種意識。
四、廣西兒童劇“走出去”的幾點建議
創作了具有民族文化的兒童劇,如何使其能夠更多的從省內走向全國,還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如何能夠在已有的巡演經歷后,繼續推廣我們的原創兒童劇,讓全國都能接受具有民族文化的兒童劇。
在提到的這幾部兒童劇中,都有著很不錯的巡演過程,但是作為距離稍遠的城市的來說如何擴大自我的影響力,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市場的需求中,我們是否占有主導地位,我們的受眾面如何能夠擴大,一個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在目前的良好的態勢下,仍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因為,我們是真正以兒童為關注點,以故事性與寓言性的方式,來引導兒童建立完整的意志品質,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學會借鑒國內國外的優秀兒童劇目的經驗,不僅要讓我們的兒童劇走出去,而且要一直走出去。
所以,第一,我們要學會學習,學習別人是如何能夠將自己的文化產品輸出,而這不僅僅在于兒童劇之中,而是多種文化的相互作用;第二,我們要保持我們自身創作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傳承,讓我們的兒童劇不僅僅是寓教于樂,更是在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中起到橋梁的作用。同時,作為兒童劇,我們的關注點仍然是兒童的成長問題,要能夠積極的結合當然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的問題,能夠具有時代性的特點,起到更好的戲劇教育作用。
注釋:
①王歡:《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的心理認同——以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為例》,《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
參考文獻:
[1]王歡.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的心理認同——以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4,(04).
[2]龐嚴.淺談兒童劇審美[J].當代戲劇,2004,(S1).
[3]葉林.民族地區兒童劇的崛起[J].中國民族,19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