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竹
摘要:對學生來講,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提升自身能力,使的自身能夠得到發展。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在學校課程之外還為孩子增加了許多課外輔導,力求更上時代腳步,不被同齡人落下。但是教育的主體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本身,如何使學生正確看待教育并積極的投身在學習當中,是當今教育最應該關注的方面。
關鍵詞:學生角度;教育的本質;如何看待
引言: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要經歷,并且要在此過程中感受挫折與收獲。對大部分高中生來說,學習的目的是擁有一個好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將眼光放長遠來說,教育最終能夠使我們進入社會后能夠立足,如果條件允許還能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為社會與國家做出自己小小的貢獻。
一.正確理解教育的目的
1.學習多方面的知識
在高中的九大學科中,每一門知識都為我們介紹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領域,人文學科與理工學科的交叉式學習使得我們的知識系統更加完善,知識層面更加豐富。雖然繁重的高中學識使得我們缺少時間旅游、娛樂,但課本上的知識給予了我們更廣闊的世界,使我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人文寶藏,使我們通過一堂課就能夠感受到人類歷史的變遷與宇宙變化的軌跡。教育使得我們學習到無垠的知識。
2.培養學習與思考能力
在越過了基礎教育階段之后,我們現階段的學習不再以吸收知識為唯一目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習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對于文科學生來講,我們不僅要了解世界歷史的發展,國家制度的變化以及文化知識的不斷進步歷程,同時更應該從深層去挖掘產生變化的原因,其背后體現了社會怎樣的進步,人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對于理科學生來講,學習的能力更是要比刻板的知識來得重要,我們要學會的是解題的辦法、背后的原理,而不是刻板的解題步驟。真正的學習與思考能力會使我們正確而高效的學習。
3.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我們的學習不僅要學會知識與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尤其現如今的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低俗信息,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足夠準確的價值觀去支撐,那么就會被扭曲的觀點影響,成為一個心理不健全的人。在歷史課本中我們學習到了古今中外的文化政治名人,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會給自己乃至國家帶了怎樣重大的影響。
二.正視教育的過程
1.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
對現在的很多學生尤其是高中生來講,學習任務繁重,家長、老師的期待過高,使得很多人的學習心態非常的緊張,只要談到學習就會壓力倍增,無法以輕松的態度面對學習。但是這恰恰是學習的大忌,沉重的學習壓力會降低我們對學習的興趣,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當我們以輕松的心態面對一件事時往往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率。所以我們要正視學習這件事,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習,以學習的收獲來激勵自己,從好的角度來看待學習。
2.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
當我們升入高中時,會有很多的同學不適應高中的快節奏與繁重的學習量,有很多原本成績優秀的學生會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產生挫敗心理,這對快節奏的高中生活是極大的打擊。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面對難題時無法找到答案,與其他同學形成對比,這都會使我們產生挫敗的心態。但是學習的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我們與其他同學的差距,使我們意識到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哪里。轉變一下思維方式,降低我們的學習姿態,往往能夠使我們更好的面對這些挫折。
3.學會循序漸進的學習
學習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語文需要一個一個的漢字的累積,最終才能讀懂世界名著,數學需要一個一個數字的學習,最終才能解決深奧的難題。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進度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屬于細嚼慢咽型,那么就不要和其他人進行比較,這種比較除了徒增煩惱之外沒有一點用處。我們要和自己進行比較,通過循序漸進的累積來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才是穩步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
三.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
1.獨立思考能力
在我們牙牙學語時,我們擁有家長和老師不斷地教導,但是當我們進入高等學習階段,我們就要學會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進化。不斷向高處攀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先人一步,但也有可能會被別人落下,這些都取決于我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堅持下去。學會獨立思考,我們才能逐漸擺脫老師的拐杖,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堅定,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能夠以一己之力去克服,這才是教育所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能力。
2.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能都出現過這樣的現象:在攻克一道難題之后,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的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但當用同樣的原理只是變換了數字再重新出現后,可能完全不知如何下手。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只是記住了“這道題”的解決過程,而并非理解了“這類題”的解決方法。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學習的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并非是刻板的解決過程,只有弄清了背后的原理,我們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結束語:
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人類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我們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局限于自身的發展,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已接受教育的初衷是什么,生而為人除自身利益外還應該去關注社會,胸懷天下,還應該為國家、為人類的發展作出自己的思考。只有當每個人都將自己與他人聯系起來,將自己的利益得失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我們的教育才可以是稱為進步的教育,我們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夠真正稱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文斌.毛澤東早期的教育倫理觀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1):18-21.
[2].劉玉靜,實踐理性: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哲學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3,3(4).
[3].[英]查里?達爾文.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宗河,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葛道凱司長談職教熱點,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14年02月26日
[5].鄭邦山,以人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