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旭君
2017年10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公開審理了原告專利權人搜狗公司訴訟被告百度公司侵犯其專利權,涉及2011年9月28日授權公告、發明名稱為“一種輸入過程中刪除信息的方法及裝置”、專利公告號為CN101377714B的中國發明專利(以下簡稱“涉案專利”)。
涉案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1如下:
“1.一種輸入過程中刪除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輸入區域包括編碼輸入區和字符上屏區,所述方法包括:當輸入焦點在編碼輸入區時,接收刪除鍵的指令,刪除已輸入的編碼;當所有的編碼全部刪除完時,暫停接收所述刪除鍵的指令;當所述刪除鍵的按鍵狀態達到預置條件時,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刪除字符上屏區中的字符。”
原被告雙方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解讀至關重要,因為這關系到是否構成侵權行為的判定。對于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1,原告即專利權人搜狗公司解釋,涉案專利是為了解決用戶在連續刪除按下刪除鍵來刪除拼音字符時,在拼音被全部刪除掉時,由于沒有及時停止按下刪除鍵而帶來的誤刪除的問題。并解釋權利要求1中的預置條件包括,在刪除鍵被連續按下的情況下,在所有的編碼全部刪除完的預置時間段后,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在刪除鍵被長時間按下的情況下,當所有的編碼全部刪除完時,在刪除鍵彈起后,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而庭審中被告對權利要求的解讀為:該方法實質上是具體通過控制光標的位置執行刪除字符操作來達到避免誤刪除的效果,其中的光標是指在輸入時屏幕上閃爍的“|”狀圖標。具體地,在所有的編碼全部刪除完時,光標停留在編碼輸入區,因此不能刪除上屏區的文字;達到預置條件后,光標移動到上屏區,因此可以刪除上屏區的文字。
庭審中,被告似乎是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權利要求,但這并沒有取得原告的認可。原告認為,涉案專利中提到的“輸入焦點”并不能等同于被告解讀的“光標”,并且涉案專利中的技術是根據刪除鍵的按鍵狀態來判斷是否繼續接收指令,不能被簡單地解釋為根據光標的位置來決定執行刪除操作發生的位置。
在上述爭論中,原被告雙方的對權利要求解讀的爭議包含兩點。首先是“輸入焦點”與“光標”之爭。被告在抗辯中將涉案專利中的輸入焦點解讀為光標,對此筆者認為,這樣解讀并不妥當。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對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確定,首先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為準;其次,可以根據專利申請文件對其記載的內容進行解釋;最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專利申請文件的原始記載,從整體上對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進行理解和解釋。具體到該案,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都使用“輸入焦點”這一表述,并未出現被告所述的光標這一說法。并且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英文輸入法中用戶輸入的字符會出現在光標處,輸入焦點則可以理解為光標,在這種情況下,光標其實是輸入焦點的下位概念,不能簡單地將二者等同。而在中文輸入法中,如圖1所示,由于拼音輸入的特殊性,輸入時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上屏區和編碼輸入區,上屏區的文字后會出現被告所述的閃爍的光標即黑色“|”符號,而輸入拼音時,編碼輸入區的拼音串后方也會出現一個光標即紅色“|”符號,用戶接下來輸入的拼音字母會出現在紅色“|”符號處。那么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確定,在拼音輸入法中“輸入焦點”應理解為編碼輸入區中的光標,而不是被告所述的系統默認的光標。

圖1 搜狗輸入法拼音輸入演示圖
對權利要求和技術特征的解讀應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結合技術方案的背景技術、發明目的、技術效果等進行理解,進而得出符合其認知水平的理解方式,明確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內容,進而確定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該案中,被告簡單地將輸入焦點解讀為系統默認的光標,給出的是一種錯誤的解讀,可能會縮小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進而影響侵權判定。
上述爭議中的第二點是,被告能否將涉案專利中的根據刪除鍵的按鍵狀態是否達到預置條件判斷是否繼續接收刪除鍵,解釋為通過控制光標的位置執行刪除字符操作。上文提到,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確定可以根據專利申請文件對其記載內容進行解釋。涉案專利的說明書第[0029]段記載了以下內容:“本發明對于輸入焦點的控制,可以在所有的編碼全部刪除完時跳轉到字符上屏區,然后根據刪除鍵的按鍵狀態判斷是否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也可以在刪除完所有編碼后,輸入焦點繼續停留在編碼輸入區,而在符合預置條件的時候,所述輸入焦點才會跳轉到字符上屏區。”
由上述記載可知,當編碼刪除完之后,輸入光標可以跳轉至字符上屏區,也可以繼續停留在編碼輸入區,等待達到預置條件再繼續接收刪除指令。即輸入光標的位置與是否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是否繼續刪除字符之間并沒有決定關系。并能夠獲知,涉案專利包含兩種實施例,分別對應輸入焦點停留在編碼輸入區和上屏區,前者在運行時的現象是,編碼全部刪除完時光標停留在編碼區,待刪除鍵的按鍵狀態達到預置條件時,繼續接收刪除鍵的指令,此時光標跳轉至上屏區,刪除上屏區的字符。因此對于這一爭議筆者認為,被告是解讀了涉案專利的方法在運行時產生的現象,并且是輸入焦點停留在編碼輸入區對應的實施例在運行時的現象。
實施例能夠起到對權利要求的解釋說明作用,可以幫助理解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某一個實施例并不能代表其技術方案,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地以實施例替代權利要求。被告的解讀會縮小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同樣會造成對涉案專利保護范圍的錯誤理解,進而影響侵權判定。
專利權是授予專利權人的獨占權,其保護范圍的界定直接決定專利權人獲得利益的多少,以及判定被控侵權人是否構成侵權。在對權利要求的解釋中,其首要資料是權利要求書本身,權利要求書對于確定其技術方案和保護范圍可以提供實質性的指導。除權利要求書,根據《專利法》第59條的規定,還可以借助內部證據如說明書及附圖進行解釋。此外,外部證據如申請人的爭辯意見、相關領域專家證言等也可以作為權利要求的解釋。
對于解釋權利要求書來說,我們在遵守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要積極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準確界定其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是知識產權事業中的重要環節,在審查和審判中,審查員和法官應盡量避免對權利要求的誤讀,做到既要維護廣大專利權人的利益,又不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構建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并推動社會科技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