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鶴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700
犯罪嫌疑人劉某甲與陳某某為逞強好勝,約定斗毆。后劉某甲糾集朱某某、郭某、陳某某、劉某乙等人與陳某糾集的蔡某某、許某某、張某某、劉某某等人到達現場后,蔡某某與劉某甲互毆。劉某甲、朱某某、劉某乙、郭某、陳某、張某某、許某某等人持木棍、石頭等物對蔡某某實施毆打,造成蔡某某受傷。
第一時間為未成年人進行法律援助,每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配備了辯護律師,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基本訴訟權利。積極主動聯系辯護人,督促辯護人及時閱卷并主動聽取辯護人意見,充分保障了律師的知情權和發表意見的權利。通過聽取法律援助律師辯護意見并制作筆錄附卷,檢察機關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事實和證據。聽取援助律師辯護意見過程,控辯雙方意見得到充分交流,有利于律師在審前程序中充分行使辯護權,也促使檢察機關對律師所提的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和線索進一步查證核實,提高庭審效率,節約訴訟。承辦人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聽取各方面意見后,結合該案人數較多,涉案犯罪嫌疑人均為未成年人,督促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社會調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并在審查報告中重點對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環境、悔罪態度和其他原因加以分析,確保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能全面掌握其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
未成年人由于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極易被周圍的人和事情所影響,對于一些已有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提早對其進行人為干預,往往能成功矯治其潛在的犯罪動向。建立區別于傳統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變“事后幫教”為“事前預防”,將教育挽救、行為矯治、習慣養成等預防工作提前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前,將有效減少從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跨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時凸顯的犯罪激增,提前遏制犯罪風險,防患于未然。結合本案情況,由于該案存在一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為達到警示教育的效果,教育有犯罪危險的未成年人遠離犯罪,針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涉案未成年人是在校學生,與所在學校簽訂《臨界預防幫教協議》,將預防工作與“法治進校園”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校園對涉案人員及其家長開展系列法治教育,由檢察官擔任主講人向未成年人講述法律政策,使其了解到犯罪行為的后果和危害。案件承辦人定期對涉案的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回訪幫教,向其本人、家長、學校了解其平時表現和幫教效果。
監督考察中建立“雙向主動”機制在為考察對象設置考察義務的同時通過主動引導和教育,實現對考察對象的監督幫教。“雙向主動機制”一方面是監督考察對象按照考察機關規定的時間定期進行口頭或書面匯報,另一方面是檢察機關聽取匯報的同時通過主動走訪核實考察對象匯報材料的真實性。在走訪的過程中要側重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和考察對象所在社區的走訪,核實本人的匯報事項并對其本人通過典型事例介紹相關知識普及等方式進行面對面的引導教育。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到慎訴,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有利于涉案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加強心理疏導。檢察官分批次一對一的對涉罪的未成年人進行心里治療和安撫,組織涉案未成年人到檢察機關未成年人維權工作室接受心理健康測試,參加“勇敢說不”、“優勢取舍”等心理矯治活動,幫助他們打開心結,消除負面情緒。培養回歸社會技能。建立檢察機關、觀護基地“二對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實現了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這是一起由未成年人逞強好勝問題引發的聚眾斗毆案件,由于該案參與斗毆的未成年人人數眾多,取證復雜,審查起訴期間兩次退回補充偵查,涉案人員均為未成年人,以某中學學生為主,此案在學生圈里引起了家長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檢察機關受理此案后,通過社會調查了解到,涉案的未成人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喜歡講哥們義氣,誤信同學之間的傳話,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遂糾集兄弟們展開搏斗,針對這種情況,檢察機關派出具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檢察官介入此案,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和心理干預,對涉案人員不夠刑事責任年齡的另案處理并展開臨界預防,對達到刑事年齡的八名涉案未成年人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察期限為一年)。考驗期滿后,最終作出了不起訴的處理。該案采取心理評測、臨界幫教和不良行為矯治等多種形式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矯治,讓其知過、改過。同時檢察機關向案發學校發放了檢察建議,督促學校加強校園法治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檢察官深入該校展開了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對這八名學生進行多次回訪,其中兩名繼續學業,六名已步入社會工作。
[ 參 考 文 獻 ]
[1]蒲皆祜.在偵查階段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司法,2010(8).
[2]高貞.法律援助制度未來發展展望[J].中國司法,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