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政霖 李君涵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在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召開。十九大報告著眼于實現新時代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對反腐形勢作出判斷并明確目標:當下,反腐斗爭形式嚴峻,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的同時不能放松警惕,以免腐敗現象死灰復燃,要有信心有決心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取得勝利。隨著進一步的反腐倡廉,一些大老虎被曝光,這也體現了我國反腐的決心,媒體和社交網絡上稱之為“審計風暴”。
審計的過程相對比較系統:客觀的獲取與經濟活動有關的認定證據,將該認定與所設立的標準進行比較,考察兩者的符合程度,得出的結果都將發送給與該項經濟活動有關的用戶。
首先,審計過程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其審計結構也必須嚴密;其次,審計必須遵循客觀事實,只有根據客觀事實的審計,其結果才能保證擁有一定的質量;再次,審計是根據證據展開的,只有獲取正式的的評估證據才能對經濟活動進行正確的認定;接著,審計的結果需要將評估的結果與已設立的標準進行比較,以兩者的相符合程度來獲取結果;最后,審計的結果要傳遞給與該經濟活動有利益關系的人[1]。
首先,當經濟案件發生之后,需要獲取相關的證據,并以此來評估它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經濟案件有關的經濟活動與事件進行邏輯梳理,然后通過法律法規對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客觀的評估,取證與調查的過程需要相對獨立的進行,為保證客觀性,該事項的調查者應為第三方,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調查的客觀可信以及公正權威,而審計工作就是這樣進行的[2];其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對經濟案件的軌跡有一定的了解。對經濟案件的調查,要充分掌握審計的獨立性特點以及技術的先進性,不但可以充分保證案件調查的真實可靠,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經濟案件的調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成本。綜上所述,審計工作和經濟案件的調查能夠進行有效的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兩者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經濟犯罪指的是國家相關工作人員以職務之便,對公共財產進行竊取、騙取以及非法占有。就像貪污和職務侵占,這類經濟罪犯大多在單位中擁有一定的職務,他們通過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來對公共財物進行侵占,或者牟取私利,有的直接刻意占用公共財物[3]。
經濟犯罪很多都是利用造假或者偽造來進行財產所有權的轉移,他們利用職務之便來達到自己的私人目的,下面介紹一下幾種主要的表現:
1.使用原始憑證如發票,虛報成本費用,對收入進行隱瞞。比如,利用職務之便,多立支出名目,對成本費用進行虛報,收入事項少列甚至不列,從而形成帳外資金,據為已有[4]。
2.通過記賬憑證的進行經濟犯罪,故意進行錯誤的財務處理,以此來獲取盜取公共財物的空間。有的對應付款項不列明細,然后將資金通過正常業務的名義進行支付,最終達到私吞資金的目的。
3.利用合同,通過虛列條款,虛大損失,通過合同金額的“大頭小尾”少列收入。如:擴大賠償損失等[5]。
4.通過內控漏洞,偽造有關的原始憑證,有的甚至直接冒名頂替,私吞資金,中飽私囊。比如有的經濟罪犯冒充領導簽名。
5.利用職務之便,漏做或者直接不做記賬憑證,從而形成帳外資金,然后這部分資金也就理所當然的落入了自己手中。
6.與客戶勾結,買通客戶,兩者一起來欺騙事業單位,套取資金,達到公共財物私有化的目的。
第一,復雜性。經濟案件的發生與雙方當事人都有關系,而它的牽涉也更加的廣泛,往往需要審計人員對整個資金流動的過程進行嚴格的分析才能得出結果。
第二,局限性。經濟案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一方當事人處理項目的失誤,或者是管理上的漏洞,而這些都會給審計人員的取證帶來一定的困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證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當事人往往只在乎自身的利益是否受損,所以一般經濟案件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也容易使得審計人員為難,從而給審計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6]。
第三,審計程序與審計方法特殊性,審計程序以及方法一般都很難確定,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合適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作的效率。但是,一般情況下,會計事務所在接受法院的鑒定委托以后都會在取證之后直接對需要審查的重點進行調查。經濟案件的特殊性決定了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的重大責任,所以一般審計人員都會在法院的幫助下進行逆查法或者是詳查法,盡量做到追根溯源,取得充足的證據,以確保自身的安全[7]。
1.線索排隊法
這種方法要求審計人員對每一個經濟疑點進行分析研究,排出眾多問題中的主與次,然后選擇正確的突破口,以此來提高經濟案件調查的效率[8]。
2.主線貫穿法
比如在進行專項資金的審計工作時,要抓住資金的流向、到位以及使用效益這條主線,只要正確的抓到這一主線就能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合理的處理該經濟案件。運用這種審計方法,讓資金的流動過程無所遁形,從而杜絕違紀問題的現象。
3.突擊盤存法
在對現金、庫存物質以及銀行存款進行審計工作時通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它能夠正確的核實資產。這種方法對收入不入賬、設置外賬以及個人貪污等行為有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對某個單位進行審計工作時,突然對該單位的現金進行盤查,得出該單位私設“小金庫”多達十萬多元[9]。
4.順藤摸瓜法
這種方法一般審計人員會從相關疑點和線索出發,對相關人員的經濟問題進行跟蹤調查,從而盡快查出主要問題。比如,在對某廠的住房資金收支情況進行審計工作時,抓住資金收入上繳這個疑點,對每戶的上繳情況進行核對,得出該廠房管員利用職務之便私吞資金五十八萬元。
5.重點突破法
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審計人員對經濟案件的重要疑點和線索進行審查,用這種方法來獲得重大突破。需要注意的重點主要為資金、單位、物品以及人員等,只有準確的選擇重點,并且擁有一定的針對性,才能確定重大突破,從而大大的提高審計工作的處理效率。
6.政策攻心法
即審計人員根據已掌握的經濟舞弊行為人的部分經濟問題,找其談話,通過揭示問題,講明政策,讓其主動地交待問題的方法。政策攻心法使用得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相關核對法
即審計人員發現一筆可疑的經濟事項后,與此相關的方方面面都要去調查分析,相關核對法經常運用核對往來賬、債權單位與債務單位發生的差異,往往是問題出現的前兆。
8.據實定性法
即審計人員根據經濟舞弊行為人的違法違紀實事,依據現行法律、法規衡量界定,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的方法。
在進行經濟案件的調查時,運用審計的方法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時也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要充分考慮審計與經濟案件的相關性,審計的目的并不是案件調查,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使用;第二,審計工作一般都是從財務會計處著手的,但是很多案件需要多方面的進行取證,比如法律方面,因此審計處理經濟案件時需要適度,不能過分依賴;第三,對經濟案件的調查結果只能以審計的結果為參考,不能取決于審計,對經濟案件的定性是法律的問題。
對財經違法犯罪行為準確定性后,還要精確定量,才能正確地查處經濟案件。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審計實踐中,對有關財經違紀問題正確定性、精確定量后,還有個更值得注意的問題,那就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從“三個有利于”的高度,從改革和發展的層面,正確處理違法違紀行為。應區別于一般的利用企業改革改制損公肥私的違紀行為。
首先,針對各類經濟案件設立專門的審計業務工作組,并為其配備高素質人員。往往經濟案件都十分復雜,所以在審計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或者技術問題,而這些問題就需要相關專業人員前來解答。所以在組建審計小組的時候都會需要律師和會計師等人員來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
其次,對業務部門的質量考核進行管理,設立相關管理組。業務質量對事務所的重要性就像產品的質量對企業的重要程度一樣,關系著事務所的未來,決定了事務所的好與壞。管理組主要目的是對審計業務進行規范,保證查證的保密,所使用的審計方法需要科學高效,從而確保所得到的證據的客觀真實以及相關報告的可靠與權威。
接著,通過對業務的熟練掌握來進一步提高業務發展水平。經濟案件審計具有十分強的技術要求,所以審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基礎都必須牢靠,以此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國家實行的新政策要給予密切的關注度,很多經濟政策就是審計工作開展的依據和保證。審計人員需要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對自己的形式要有原則。學會在實踐中吸取經驗,積極和其他審計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