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馨 董 琳 齊佳浩
1.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2.東北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2015年六月到十二月,騰訊、奇虎360、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國互聯網界巨鱷紛紛進軍網絡直播行業;到2016年6月前,我國網民總數量達到七億之多,其中網絡直播用戶就有三億還多,比例全部上網用戶的45.8%,行業展現出飛速生長的趨勢。[1]
雖然直播行業是一個熱門話題,但行業卻是亂象叢生,涉黃暴力內容涉及屢禁不止。事實上,在2016年6月初,已有九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四十名主播遭到封禁,將越來越受歡迎的網絡直播行業向公眾提出審判。除現場直播的低俗內容外,直播平臺的數據造假也成了行業內的潛規則,直播網絡亂象已屢禁不止。
面對網絡直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已對各個直播平臺進行了整改。2016年中和2016年秋,網信辦和廣電總局分別發布了相應的條例和通告。2016年4月中旬,搜狐、百度、新浪等20余家公司聯合聲明,許諾網絡直播在其房間內必須標識該其所在公司水印;為了以備調查視頻保存時間不得少于15天;所有主播必須經過實名認證;關于直播違法違規內容的主播,影響惡劣的將被平臺列入黑色名冊;監管查核職員對平臺上的直播內容實施全天候及時監管。[2]
網絡直播平臺這個行業才剛剛發展起來,現在還沒有準確的行業定位。《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如下簡稱《規定》)第二條指出:“本規定所稱互聯網直播,是指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眾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本規定所稱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主體;本規定所稱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包括互聯網直播發布者和用戶。”[3]常見的形式是主播在互聯網平臺直播他們唱歌、打游戲等其他活動,觀眾可以在直播間和他們聊天,選擇購買禮物打賞給主播。截止到現在,互聯網直播行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三足”包括最有名氣的社交直播,觀看人數最多的游戲直播,還有新興的,正在飛速發展的日常直播。
如今的人們可以通過現場、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司法部門和到專業的法律網站這幾種途徑進行法律咨詢,然而就對于這幾種咨詢途徑而言,人們進行法律咨詢時,程序繁瑣、費用太高,不能讓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自主的去進行法律咨詢,不可避免的讓一些人得不到法律援助,形成不了最基本最貼切人們生活的法律意識,不利于大眾普法的宣傳,從而形成了盲區。相比于時下一些沒有內涵的乏味的直播內容,很少有直播法律知識以及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一些需要依靠法律知識解決的事情。
從這些角度來看,網絡直播已經贏得了大眾的需求,而利用這個平臺來進行普法宣傳正是符合當前媒體發展的趨勢的。
1.在項目開始之后,我們團隊去街上隨機采訪人們對法律的認識見解或者解決一些突發事件,為以后的直播增加經驗。
2.我們團隊先熟悉網絡直播流程,找出實踐的著重點,查找相關直播資料和搜集有價值的文件信息進行學習整理以及觀看相關網絡直播錄像汲取經驗,了解直播應該具備的各項條件,提高自身所應該具備的各項素質,以便于為前期實踐做鋪墊。
3.開通直播房間、建立公眾號。利于自己的創意建立起屬于自己團隊的別樣公眾號,發動身邊的老師同學朋友,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向校內校外兩個方向推廣,同時通過公眾平臺留言來收集近期直播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準備。
4.嘗試進行實質直播。選定直播地點,保證直播人員有足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每一期直播以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或熱點問題進行詳細的普法講解,在不同時間段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宣講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常用的法律小常識和具有法律內涵的小故事。
5.意見反饋及改進。在嘗試直播期間,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了解觀眾的價值取向和真正需要并由此進行修整與改進,提高直播的質量,得到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人,讓法律傳播的平臺不斷增加更多的觀眾。
6.打造一個成熟的直播平臺環境。讓更多人熟知直播普法這種方式,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正能量。
網絡直播首先面對的法律問題之一是是否具備網絡直播平臺的資質或網絡平臺管理單位的管理資格。市場參與者從事經營活動的,應當首先具備經主管機關批準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法律資格,并予以批準。
網絡直播存在的第二大法律難題就是直播實質是否合法。這也是相關監管部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運營商要注意防范的法律問題。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二十五批違法違規網絡文化活動查處名單中,著重整改包含恐暴、黃色內容的網絡直播。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湖北、江蘇等6個省(市)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部門立即展開工作,懲辦26個直播平臺共23家企業。眾多網絡演出平臺房間被查封、整治,諸多違規影響惡劣的網絡直播者被平臺解約并接受有關部門的處置。[4]《規定》指出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以及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不可操控職務特殊性進行破壞社會穩定、威脅國家安全、傳播淫穢色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嚴禁的行為,不可借任職務之便拷貝、生產、公布、散播法令法例抵制的物品。
直播工作人員要強化約束,正面響應社會使命,自發接納大眾監管。各個部門各盡其責,對網絡直播行業實施監管。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其職司對互聯網直播服務施行對應的監管。《規定》指出網絡直播工作人員審核未通過或者逾越容許范疇提供網絡直播的,由各個辦公機構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予相應的懲處。針對另外的違法活動,由國家或者地方辦公機構按職給予懲辦;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過網絡直播,違犯有關條例的,由有關機構按照規定給予懲辦。[3]
網絡直播的普及是內外部因素共同導致的產物。它不單給中國轉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而且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在更大程度上開展普法宣傳活動,使法律更加深入人心,使法律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但網絡廣播的井噴式發展卻隱藏著極大的隱患。如何正確引導網絡直播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