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上海 201400
近年來調研表明,我國律師參與刑事訴訟案件比例過低,全國刑事案件律師參與比例不足30%,有的省甚至僅為12%,全國律師人均辦理刑事案件不足3件,且其中還包括法律援助案件。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實踐以來,出于對司法審判公正的實際考慮以及對刑事被告人切實利益的維護,值班律師參與的呼聲愈加高漲,立法者和執法者們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個試點城市也做出了諸多的試點工作,取得不錯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將以沿海某市某檢察院的實際調研為輔助,從值班律師制度的發展過程、價值、當下實踐效果及問題入手,探討在當前的法律背景下值班律師更好地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實現路徑,以期使值班律師真正成為“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消極見證者”;使“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方針實現其最初的目的,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化。
早在2014年8月,“兩高兩部”出臺的《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第4條明確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為其指派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該辦法雖然明確表示了建立值班律師制度的迫切性,但有關其具體的職責、權利范圍以及如何實際操作運行,并沒有著相應的規定。
2017年8月,“兩高三部”出臺的《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晰了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職責,諸如為當事人提供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提出量刑建議、見證簽署具結書以及對非法取證和刑訊逼供等代理訴訟控告等法律幫助的權利。此舉看似明確的規定了值班律師在案件中的各項權利,但其實際上并沒有給予值班律師一個明確的定位,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行使權利的消極懈怠。
2017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聯合頒布了《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辦法》,規定“對于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無論案由、可能判處的刑罰期限以及被告人是否認罰,人民法院均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派駐的值班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該文件真正地將值班律師納入到了整個司法體系大環境中來,使其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從上文筆者的闡述,不難看出我國值班律師制度建設的發展脈絡,值班律師制度從無到有,從模糊到具體,所耗費的龐大的人力物力,必然有著其所值得價值,而這個“價值”則是推動著值班律師有效參與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因。
第一,正如前文所述的,目前我國所存在著的刑事案件多而律師辯護低的兩相矛盾是發展值班律師制度的誘因,同時,值班律師有效參與的價值之一也是解決這一矛盾,通過“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方法,維護社會公正、消弭社會矛盾。結合我國司法實踐的現實,不難得知,律師辯護率之所以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被告人經濟條件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聘請專業律師進行辯護。而辯護律師缺失所導致的案件不公又往往使被告人對司法審判公正懷疑以及對社會嫉恨。值班律師這一制度的介入則可以從制度上保證所有刑事被告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從而更好地維穩社會秩序,這也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
第二,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是實現程序正義的保障①。如我們所知曉的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是組成司法正義的兩大要素,程序正義是實質正義前提,不論如何程序正義在司法審判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可以使被告人對司法審判程序有一個更好的把握,能夠選擇好最有利于自身權利保護的程序,從而對實現程序正義提供一個保障,進一步推動最后的實質正義的實現。
第三,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有利于促進控辯雙方的協商,平衡二者的實質訴訟地位。在我國刑事訴訟中雖然制度明確了控辯審三方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毫無疑問地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仍然處于一個弱勢地位,這不僅僅是公私權利(力)的交鋒,更是由于被告人其本身的知識水平、法律素養所導致的,這也導致了我國很多原本可以避免地冤假錯案的出現,如呼格吉勒圖等案件。而關于“律師辯護全覆蓋”的值班律師的介入無疑會使被告人能夠得到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四,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更有利于緩和被告人與受害人及其親屬的關系,促進案件的順利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值班律師不同于被告人的委托律師,相比較而言,值班律師的地位更加中立,其代表的不僅僅是被告人,更多的象征的是國家權利機關所賦予的對案件的協調幫助者。故而,相較于受害人及其家屬對委托律師和被告人蛇鼠一窩的認識,值班律師更容易為其所接受。這對于之后的量刑協商、受害人諒解以及經濟賠償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值班律師制度的相關規定已經趨于完備而且其也有著必然實施的重要價值。然而一個制度從出臺到落實,其中必然有著許許多多在制度設計層面時考慮不到的問題的暴露。接下來,筆者以自身在沿海某城市某檢察院的實地考察為依據討論一下值班律師制度試點實施以來所出現的問題。
據該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9月30日,已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523件645人,件數與人數分別占同期審結數的46.7%與36.0%,其中提起公訴497件614人,相對不訴26件31人,而這些案件中值班律師參與的案件率達到94%。從數據分析,值班律師參與率很好的符合了“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方針。
然而,我們所看重的更應在于“有效”兩字,追求的是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有關值班律師制度實施以來的效果,多名檢察官認為,值班律師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立法之初所期待的更好地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司法審判公正的目的并沒有實現。一位檢察官指出“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僅僅以起訴意見書和與嫌疑人5-10分鐘的短暫交流無法達到保障被告人自愿性的作用”,還有檢察官說“值班律師在司法實踐當中更多地是充當著見證者的角色,除卻文件所規定的一些程序性設定之外,對于案件的實質性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無疑是其試點實踐以來的最大問題,也是核心問題,其他的諸如難以掌握案情、值班律師與當事人溝通有限、難以實現有效辯護等問題僅僅是其的衍生品,解決了最核心的問題,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值班律師制度在司法實踐當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恰恰是其能夠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源泉。接下來筆者將深入剖析問題的緣由,并嘗試著提出值班律師有效參與的實現路徑。
關于值班律師的辯護人地位問題,筆者認為應當賦予值班律師辯護人地位,雖然在17年10月份發布的《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辦法》中立法者區分了值班律師和辯護律師的案件適用范圍。但是,從其立法的最終目的來看,此二者之間在刑事審判當中并沒有著本質區別,只是提供辯護的側重點不一樣,立法者出于在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中,被告人對于案件事實和量刑其實并沒有爭議,所以就將值班律師的工作重點放置在法律幫助上,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值班律師辯護人地位的否認。
明確了值班律師辯護人地位之后,其也就相應地擁有了閱卷、會見、出庭等權利,而這對于案件的實質性推動無疑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就當然地能夠獲得直接介入案件的法理依據,從而實現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
除卻法律文件外在因素對于值班律師有效參與的影響之外,其本身的內在原因無疑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值班律師其本身也需要著一定的經濟來源維持自身的生活,缺少經濟動力來支持的法律幫助工作避免不了消極懈怠的應付了事。盡管各試點地方有專門的財政撥款用于值班律師的經濟補償。如在廈門,給予值班律師每人每次50元補貼②,然而這些經濟補償相對于律師自行代理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來說微乎其微,這直接影響值班律師參與的積極性。
再者,對于值班律師同樣缺少懲罰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于辯護律師做了不盡職盡責行為的懲罰性規定,從而督促著律師們以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這也是保證律師們充分履職的重要因素。而反觀值班律師,并沒有著相應的機制存在。
建立值班律師獎懲機制無疑是解決值班律師內在參與積極性、保障值班律師有效參與的保障。至于具體的數額以及規定,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各地經濟水平進行具體規劃,并結合我國《律師法》相關規定。
值班律師選任各地基本上都是采用隨機安排以及攤派指標制度,值班律師在相應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值班的隨機性較高,并不具備著連貫性。筆者認為,除了以獎懲機制作為保證值班律師工作積極性以及勤勉之外,還應當適當的增加值班律師人手,保證合理案件負擔。對于,指派的機制,應當發展多種形式的值班律師參與,除卻各個律所的日常攤派之外,還應當積極鼓勵自愿值班律師制度,以相互補充。
除此之外,還應當提升值班律師的自身的法律素養、不斷提高司法實務能力,以適應不斷發展、變革的法治建設。
值班律師制度已經是我國律師辯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當今的司法實踐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不斷發展的情況之下,值班律師終究會成為真正“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消極見證者”;“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方針實現其最初的目的,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化。
[ 注 釋 ]
①臧德勝,楊妮.論值班律師的有效辯護-以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為切入點.法律適用,2018(3):63-69.
②甘權仕.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制度調研報告-以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為藍本.法律服務,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