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響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楊凌 712100
自步入21世紀以來,新媒體、大數據、云處理等各類新詞層出不窮,不同的行業領域不斷創新,同時也推動著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微電子等先進技術不斷地更新與完善,人類正在逐步的適應新時代,適應新的信息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明確表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與之相適應的就是如何維護新時代的社會法律秩序,保證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1]。
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全面”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所展開的新的法治工作要求,不僅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即到后年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一百年:新中國成立100年后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政治保障。
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大國,自從開始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雖然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國文盲群眾的數量,但也不能完全保證各地市的學生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政府對各項基礎建設的經濟投入力度不夠,這就造成了我國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各項體制發展不夠完善,很多人民群眾由于未能接受良好的系統性教育,而導致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權力以及不侵犯他人利益。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群眾更偏向于案例性的學習方式,會在潛意識層面將類似的事件發生以及結果與自己的行為進行對比,自行的認定自我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而不是自主的去學習相關法律的明文規定,從根本上判定自己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是否合乎法理,自己的權益是否被損害。
自從20世界70年代,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不僅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國經濟水平、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綜合國力,同時也極大程度上的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水品德不斷提高,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時間、地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種各樣的信息傳播與獲得信息的途徑方式不斷地擴增,尤其是在21世紀,常常被我們成為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廣,拓展了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各種信息復雜交錯,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發布以及獲取信息,但部分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存在一定的質疑。
新時代背景下,最大的社會主義發展特色之一就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的智能手機、iPad、電腦等多種上網方式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需要獲取相關信息的人群進行查找與篩選信息,但同時,由于一些網站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或者經營方式不同,用戶在登錄注冊后,或者只需要繳納相應的費用,就可以自行進行發布相關消息,而且剛發布的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當代社會的獵奇心理也比較強,看到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信息,就能夠隨意的進行轉發與傳播,但是網站卻對用戶所發布的信息真實性不進行核對,或者核對信息的時間周期性較長。
在新時代背景下,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加大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在保證黨員作風良好的前提下,帶動其身邊的人民群眾進行自行關注與積極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保證自身權益不受損害的同時也不侵害他人利益。
現代網絡的廣泛應用,極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戶進行各類信息的查找與篩選,也可以規避受時間、地點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性,所以,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將法律相關的知識做成相應的視頻、影片、公益廣告等多種影視傳媒的形式,通過網絡、電視等進行播放與傳播,可以選在黃金時段在廣播電視臺進行播放公益性廣告,加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引導群眾正確法律的本質及其適用范圍[2]。
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能夠實現跨地區、跨領域的信息共享,這就要求通過網絡鎖傳播的各類信息具有真實有效性,從而避免一些虛假信息對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就最常使用的微信、微博等平臺來講,其用戶的廣泛性涉及到不同的行業領域,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生活交流的需求,但是近年來,隨著這些平臺的不斷推廣使用,越來越多的各類不良信息、違規信息也逐漸的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錯綜交錯的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社會大眾視野中,但是人們往往由于缺少法律意識以及法律常識,而無法正確辨別有效信息。雖然央視新聞在電視臺方面有過多次澄清解釋,但此類信息仍然在變相的得到傳播,這就要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從根本查找與篩選無效信息,避免這類信息對人民群眾造成不良的引導,從而有效實現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