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揚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在法學理論及相關學術探討中,并沒有關于民商法的固定準確的含義,有關專家有對信用的個人觀點,如有人認為信用是與能力相匹配的一種價值判斷,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在民商法中的信用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行為所為社會所接受與評價的尺度,即信用越高,被社會接受的度越高,通過各種學說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信用的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個特征是信用具有一定的事實判斷屬性,所謂事實判斷屬性,是指在信用判斷上,往往以一定的民事主體的行為客觀事實作為評價的基礎,如民事行為人的財產、一般社會行為,個人的能力及相關社會資質。即在客觀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信用評價,第二個特征是具有價值判斷的屬性,這種屬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雖然社會對民事主體的評價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但是最根本形成信用判斷則是主觀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也會根據社會的能力、與信息掌握的強弱都有關系。
市場經濟的發展本質是法治的發展,而僅僅依靠法治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建立一種社會公認的能夠都接受的原則,社會參與主體都能有效遵守則更為重要,而構建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體系有助于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并有利于形成穩定、透明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此外,信用體系的建立,能夠對授信主體更加便利的審核,使得信貸主體都能各取所需,監管部門也能進一步放松管制,形成開放的競爭市場。另外,從成本考慮。信用體系的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效益中,也會降低交易成本,維護經濟秩序的穩定性,也有助于實現民商法中的立法目的,總之,建立完善的民商法中的信用體系對經濟與法律的實現都有重要的意義。
盡管我國民法在不斷進步,立法也在不斷完善,而有關原則上的問題一直是民法的漏洞,尤其是民商法中的信用原則,沒有統一的學術標準認定,也沒有統一的實踐共識,這也將在各學者之間,各地區之間,各層次之間對信用原則都會形成不同的理解,進而會造成信用體系的各為所政,沒有統一的標準。
雖然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但我國在法律上起步較晚,尤其是信用體系的建立,沒有過往的立法及學術可以借鑒,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對信用體系的構建也是非常混亂,在這方面沒有相關經驗,因此對于信用體系的建設是摸著石頭過河,毫無經驗可言。
政府做市場經濟的管理者,也作為信用體系的推動者,然而在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中,政府在信用體系的建設中卻鮮有作為,甚至是達到了不作為的程度,并進而導致了民商中信用體系的無法有效構建和推動實施,甚至在某些地區政府的胡亂作為中導致信用體系崩潰,當前我國的法律尤其是民商法中對于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同時很多也是區分不清,界定不明,使得社會主體也是無法理清信用體系的規則,同時信用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法律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法律這一種單一的方式去調整,還應該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和行政指導去推動信用體系的有效構建,而在當前我國的政府參與度上,比較弱,因此,面對這樣的現狀,政府加大對信用體系的引導與監管,將有助于信用體系的有序建立。
信用原則在經濟領域是至高的價值追求,在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更是重要的機制之一,體現在合同法、債權法、物權法中,都深刻、體現著誠實信用原則。但是盡管信用原則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在立法的角度上地位不高,明顯滯后于其他民事原則,比如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不僅體現在各種民商法部門中,更是具有明確的定義與學說,而誠實信用原則則稍顯不足,這與經濟領域追求的最高價值是不相符合的,又比如,在我國的一些民事法律書籍中,都將信用原則置于其他原則的最后為,也是當前信用原則不高的具體體現。
將立法權作為權利規定在民商法中,在立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僅僅在原則上予以簡要說明,更應該將信用作為一種權利獨立出來,進而增強企業、個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信用體系的保護及規范。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穩定,構建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信用權進入民商法中,將對民商法的權利完善也具有重要意義,在去年的民法總則草案中,我們也看到了關于信用權的構建問題,其也在想通過將原則性的問題上升為法律,完善法律的權利規定,滿足社會對信用權建設的需要。
企業作為市場從事經營交易的主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也是市場經濟運營完善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沒有一個合理的信用體系,會導致整個交易市場的成本增高,對經濟產生惡劣影響。因此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地位,而構建企業的信用體系,筆者以為應當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評價系統的建立,即通過企業的資產、償債能力、遵守法律的行為作為、履行合同的義務等方面作為評價和尺度,第二是追責系統的確立,僅僅有評價系統只是從社會監督的角度進行思考,但是這并不能最大化防止企業違約的產生,還應該構建追責系統,對于不守信用的企業建立一定的懲罰措施。
前述主要講了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定的信用體系建設,而個人體系的建設依然重要,市場交易的主體不僅是企業,還有個人,而市場經濟大量民事法律行為的產生都是個人之間的行為,如房屋買賣、借貸、侵權糾紛,因此對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也尤為重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建立完備的信用采集與登記系統,即將個人的信息建立誠信檔案,以實現公民之間誠信信息的互享,并可以進而督促效應,其二是健全信息采集的渠道與保密,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也在逐漸建立過程中,然而在建立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諸多問題,比如個人信息的隱私問題,國家應該在個人隱私權的保護方面加大立法力度,并對于違法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嚴厲打擊。
加強政府信用體系的建設也是市場經濟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信用是確保社會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構建完善的政府信用體系的建設,加快完善與健全規范政府行為和市場主體的法律法規尤為重要,并在此過程中提高政府機關的法治素養能力,培養依法辦事的理念,提高政府及有關人士的法律意識。執法是確保法律實現,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一環。同時對社會各組織、個人的信用建設同樣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健全與完善的政府信用體系是保持社會經濟快速、平穩運行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信用的角色,完善政府信用體系的建設,完善相關制度設計。應該從以下方面,首先,對政府進行全面梳理與落實執法工作,促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實現依法、廉潔、高效、透明從政,另一方面,通過法律手段來保障和規范公務員的行為以建立信用制度。嚴格控制公權力,禁止濫用私權力,以保障市場經濟與人民權利,這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舉措。
[ 參 考 文 獻 ]
[1]袁媛.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初步探討[J].法制博覽,2015(22):71-72.
[2]邵文娟.試析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法制與社會,2013(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