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為卿
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相關規定,專屬經濟區是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一個海域,該海域的測算范圍從領海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里,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有對生物和非生物資源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其他國家在在他國專屬經濟區內也有相應的權利的義務。
1998年,我國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據此,中國專屬經濟區制度正式成立。我國的專屬經濟區確定為我國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范圍,從領海基線量起延至200海里;若與相鄰或相向國家間主張發生重疊的,則基于國際法并按照公平原則協議劃定。
我國先后頒布《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依照這些法律法規,確定了我國在專屬經濟區享有對勘查開發、養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底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以及其他經濟性開發和勘查具有的主權權利。通過頒布并施行《測繪法》、《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確定了我國擁有對專屬經濟區內建造并授權和管理建設、操作和使用人工設施的專屬權利;對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保護和保全擁有管轄權,且負有積極履行養護等義務。
我國海岸線狹長,海上鄰國眾多,與韓國、朝鮮、日本等八國隔海相鄰或相向。現在,除中越在北部灣海域正式劃界外,其余海域的劃界問題仍亟待解決,以中韓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為例:中韓兩國隔海相望,在黃海及東海北部,兩國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權利主張存在重疊,該爭端目前尚未得到真正解決。因為這片海域內漁業資源豐富,所以捕撈頻繁;雖然此前兩國依照《公約》第74條的規定,簽訂了臨時性的《中韓漁業協定》,但由于協定的有效期有限及內容規定的模糊性等原因,中韓之間因跨界捕撈造成的漁業糾紛仍屢見不鮮。從既存的劃界糾紛還引申出一系列的漁業糾紛、島礁主權糾紛和海洋環境保護糾紛等。
根據《公約》和我國專屬經濟區制度的規定,其他國家在我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的自由必須遵守國際法和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然而近年來,美國屢屢濫用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分別派出偵察機飛越我國專屬經濟區上空和軍艦在我國專屬經濟區海域進行監聽、偵查。這些軍事活動行為嚴重侵犯我國在專屬經濟區的權利。
1.法律法規不健全
首先,我國涉海法律體系不健全。自古以來形成的重陸輕海思想,使我國對海洋立法缺少重視,致使新中國后《憲法》未考慮到海洋,有關海洋立法缺少基本性指引。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海洋基本法,雖然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海洋戰略頂層設計,制定海洋基本法”,但距離海洋基本完的制定完成還有幾年的時間差,目前我國在處理海洋事宜時還是缺乏相關法律依據。
其次,配套法律法規亟待完善。除《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外,我國現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涉及到專屬經濟區相關規定的更是寥寥無幾,即便有規定也是缺少實質性的內容,在實際問題處理中所起的作用依舊有限。
最后,《公約》的適用方面仍然存在缺陷。我國在海洋方面的立法、執法、研究、實踐等都起步較晚,前期大量借鑒國外的文獻資料,在借鑒時也多照搬照抄,沒有深入研究并轉化適用,致使在適用時對部分規定存在缺陷,亟待完善。譬如,在我國專屬經濟區的軍事活動等方面的法律規定仍留有空白。
2.海上執法制度不完善
2013年國家海洋局重組改革后,我國對于專屬經濟區的執法力度、效力、手段等方面有了提升,但對比美國、日本等海上強國的海洋執法力量,我國的海警隊伍還剛起步,各方都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我國當前缺少必要的海上執法制度。專屬經濟區執法具有很強的涉外性和敏感性,稍有不當就可能引發涉外糾紛,甚至上升為外交事件,后果很嚴重。由此可見,將執法依托于執法人員的個人素質明顯難以有效避開在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差錯,需要制定專門的制度予以規制。
1.完善專屬經濟區的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海洋立法少,沒有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因此導致專屬經濟區內與相鄰相向國家間存在的各類權益糾紛仍然無法解決,我國需要完善有關專屬經濟區的立法,為提升專屬經濟區的重要性,可以考慮將海洋權益入憲,在《憲法》中對我國的專屬經濟區權益、海洋戰略做明確的規定①。我們還應在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下加快制定《海洋基本法》的進程,并將南海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在其中作出明確規定,從法理上強有力的完善我們的海洋權益。同時也要制定與《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將我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義務、執法流程做進一步的規劃,以滿足專屬經濟區執法的需要,維護我國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此外,還要提升部分法律文件的法律層級,以滿足現實需要。我國可以借鑒日本、韓國的立法實踐,制定關于行使漁業等主權權利的專門法律或類似的行政法規。
2.加強對爭議島礁的管理
我國與相鄰、相向間國家關于專屬經濟區存在的劃界糾紛中最突出的則為島礁主權問題,我國多主張以先占和歷史性權利這類傳統的領土取得方式來聲明我們對爭議島礁的主權,基于此,我們更應該加強對此類爭議島礁的有效管理,從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體現我們對島礁的主權管轄。譬如,我國先后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的名稱、漢語拼音及位置描述;在海南省成立了三沙市,這些都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舉措。我們仍需繼續加強對爭議島礁的有效管理。
3.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海洋執法制度
提高專屬經濟區海上執法能力,需要增強海上執
法力量,制定完善的海洋執法制度。海上執法形勢紛繁復雜,難以運用統一的模式予以套用,需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處理,而完備的海上執法制度就是我國在專屬經濟區內執法時重要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只能在宏觀層面對海上執法予以指導和規定,對實際執行中的具體操作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帶領作用,我國必須制定更為具體詳細的海上執法制度,尤其是加強海上巡航制度,使我國在與爭議方的談判中能掌握主動權。海上執法制度中需要明確專屬經濟區內各項執法要求、技術規范和操作程序,為應對各類不確定的執法狀況設立制度保障,要求有章可循,行之有效②。
4.加強國際合作,與《公約》相協調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要更好的走向海洋世界,就需要積極適應海洋法和海洋事務的要求,對外積極宣傳我國在專屬經濟區問題上的立場與態度,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劃界存在糾紛的國家間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避免出現沖突;同時我們也要了解他國的執法程序,建立切實可行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執法合作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海上違法行為,避免其對我國專屬經濟區權益的進一步損害。還應該在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之際,對《公約》進行全面研究和協調,在遵循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 注 釋 ]
①狄振善,王迎龍,王黎黎.推進海洋權益法治保障,堅定不移建設海洋強國[J].人民法治,2015(06):11.
②楊漢斌.我國專屬經濟區涉外漁業執法的完善[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