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婭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100
依法治國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要內容,也是促使法治社會更加完善的重要議題,在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國當前處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依法治國作為其基本的治國方針政策,要求人民群眾應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嚴格按照憲法及法律規定來對國家及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盡早實現民主化和制度化國家。[1]。大學生作為社會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國家發展的建設者,大學生法律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國法制建設水平,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與提升至關重要。而理工科大學生作為法制建設主要棟梁,理工科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水平高低和今后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全體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責,加強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
理工科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僅接受系統性的理論知識,并要求其具備實踐經驗和能力,這也是作為一名大學生所必備的素質,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向其傳授理論知識,更要緊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2]。但作為一名理工科大學生,還要積極認識到法律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可以將被動的學習態度轉變為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態度,對于法律知識的獲取熱情較高,可以利用法律來解決實際問題,但目前理工科大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可以利用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法律知識缺乏深入的內化,沒有養成良好的法律素養觀念,使大學生缺乏法律觀念,也對法律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影響。
由于理工科是一門自然科學,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世界認知方式是工具理性、科學理性和分析式理性的,在課程設置與培養模式中都注重對理工科大學生科學精神培養,但在科學精神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實際情況來看對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顯然是不足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對于人文精神培養缺乏重視,使大學生也產生片面崇尚理性重視實踐的想法,強調科學精神與理性思維,在問題分析與解決時大都是理性思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理性邏輯思維占據主導。法律思維同時也是特殊人文思維方式的一種,從法律視角上來看,法律思維是根據一定的規則和精神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法治社會中這種思維方式尤為重要,但對理工科大學生缺乏法律思維的培養和重視,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會帶來直接的影響[3]。
在學生學習中通常都強調要了解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并利用技術來改造自然的思維方式,從而養成了科學嚴謹的態度與作風,尊重事實與科學,當前雖然部分大學生已經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和自身利益間的關系,但在日常學習中大學生并未充分發揚自身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作用,對于法律素養養成缺乏重視,從而對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在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過程中,主要涉及到法律信仰、法律意識、法律情感等多方面知識內容,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應堅持正確的思想和認識,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在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過程中,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并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維,來實現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明確其自身的政治方向,使理工科大學生可以對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進行內化,實現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體現其價值目標,可以讓理工科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科學性,提升其法律素養的自覺性[4]。
在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中要堅持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結合,這也是理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是相互聯系,并相互影響的。在高校道德教育中法制教育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與道德教育之間聯系緊密,道德教育為法律教育提供支撐,法律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充分結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兩者實效性,從而提高理工科大學生法律意識,在道德和法律加會在觀念上產生一致性,并通過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兩者的優勢,使對方的劣勢與不足得以有效彌補,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養,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產生良性循環。[5]。
在法律素養培養中,教育工作者作為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主要實施者和指導者,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言行和法律素養水平高低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法律意識提高,同時也對大學生法律信仰和法律情感的建構和樹立帶來影響,對于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主要是講解法律基礎內容,教師也不是專業的法學教師,對于法律知識把握深度和法律精神的理解還存在不足,難以準確的把握法律理念,在對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和阻礙,同時教師自身的言行也會影響到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效果[6]。因此提高理工科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法律素養,構建具有高層次和具有較高法律素養的教師團隊十分重要,高校應加強對教育工作者法律素養提升的重視,通過聘請法律界人士或是專家學者來校講座,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進修等多種方式和途徑來提升教師教育觀念和法律素養,為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
總而言之,理工科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與參與者,同樣也是社會公民的一部分,其自身法律素養水平對于社會整體公民法律素養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進度。理工科大學生是社會建設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中應充分發揮法律教育實效性,提高理工科大學生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