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雅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權利沖突在我們的概念里主要是指兩個相同的權利,在某項功能上產生了碰撞,從而導致概念模糊不清,以至于當事人選擇不確定,沒有可靠的法律依據。關于權利沖突劉作翔教授認為:“權利沖突應該是指合法性、正當性權利之間所發生的沖突。權利沖突通常發生于、存在于兩造或兩造以上之間,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合法權利主體之間”①。也有不同的學者教授對權利沖突做了不同的定義,他們更偏向于把權利沖突定義為包括道德權利在內的沖突,而普遍的觀點是“法定權利不可能相互沖突,因為實在法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權利沖突是指道德權利之間的沖突不允許它們之間發生沖突。所有的法定權利要服從司法的界定和解釋,并且由法院決定特定的權利享有和權利行使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問題”②。
第一,我國正處于法治發展與法治不完善的階段。中國的法治和中國的經濟一樣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隨著社會交往的多樣性,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會越來越多,種類和內容也會更加繁復,不同的利益導致權利之間的沖突,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而現行的法律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社會人們對權利保護的需要。從我們看到的那些權力沖突的案例來看,法制不完備,不完善是造成的權利沖突占據了很大比重。
第二,公民權利意識增強與權利意識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之間,各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經濟發展情況不同,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差甚遠。我國實行法治國家的20多年來,人們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顯著增加,但是在外力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出現了權利意識急劇增加的情況,人們對自身權力的保護欲求與當今社會存在的法律形成了一種明顯不對等的狀態,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既增加了社會的法律意識,促進法治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一定的沖突。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出現的權利沖突主要表現為權利主體之間的私權利之間。私權利主要為姓名權,知識產權等一些形式。比如一款手表,在甲和乙之間產生占有的矛盾,當二人無法舉證這塊表是誰的時候,就可以用物權法來解決,物權與債權沖突時,物權優先于債權。
司法過程中法官常常會面臨權利之間的選擇,此時到底是對哪個法益優先保護,就需要法官以權利位階為選擇依據,評估權利價值的大小做出選擇。價值高的權利首先得到優先保護,特殊權利相較于普通權利也應得到優先保護,普通權利之間發生沖突則需要法官綜合雙方的情況做出判斷。權利位階作為一種考量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法益發生沖突時,法官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將矛盾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司法過程中的權利位階原則也只能提供一種相對具有參考價值的判斷依據。
比例原則是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缺失可靠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選擇使用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據此可以對不同權利之間的沖突進行客觀衡量,從而做出判決。比例原則的適用不僅在民法和刑法兩大主法上適用,在行政法上的表現更為突出,行政法的比例原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狹義比例原則。這三個原則作為法官裁量時考慮的因素,使得權力之間的相互沖突保持一定適當性。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利益出現碰撞,更好的實現社會正義和法治社會,法官作為法治社會建設的積極力量應該勇敢的擔起責任,最大限度化解司法過程中的權利沖突,但也應保持自身的安全,以免卷入權利沖突的矛盾中,無法實現司法公正。不斷涌現的新型糾紛對司法的需求不斷攀升,對司法機能的質量也更加嚴格。但司法制度的供給能力要受到許多限制,糾紛的性質與糾紛的復雜性對法官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勢之下,加強立法,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是應對挑戰之道。
[ 注 釋 ]
①劉作翔.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法學,2002(02).
②張平華.權利沖突辯.法律科學[J].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