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洪儒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其在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得以確認,有利于推動企業在具體的運營與發展中,從法律角度抓住主動權,對于確保國有企業在整體經濟運營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大的實現意義。
國有企業,指的是國家對企業的資本具有所有權,國企的行為取決于政府部門的根本意志與利益。它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處于領導地位,尤其是重要的領域與關鍵性的行業,國企始終具有巨大優勢。然而,從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發展的視角分析,其經營活動中,既要在經濟法確定的權利范圍內進行,又要在法治建設方面進行相應地補充。
經濟法是我國法律系統中一項重要構成要素。其設立宗旨:為確保國民經濟在整體運行發展中的權責關系更加清晰。在處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經濟法是重要的法律依據。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起初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所有的經濟活動處于國家統一調配,缺少市場的活力,企業也不能在短期內實現突飛猛進的進展,為此,我國逐漸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這樣,國民經濟的運營與發展,離不開相應法律對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與控制,于是經濟法應運而生,然而,伴隨社會的迅速前進,我國已存在很多類型的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成為其中一個部分,怎樣界定其在經濟法的地位,已成為相關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
法律主體屬于一個法學定義,分析我國的國企在經濟法內的法律主體相關問題,實質上,指的是在經濟法運行、發揮作用的時候,國企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什么地位,需要擔負什么責任,履行什么義務等內容。
不同類型的國企,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如在國家關鍵領域或重要行業,國有企業是由于政策因素擁有主導地位。然而,對非重要的領域,國家在經濟總體規劃中選用公平競爭的形式,劃分國企與私企;而在服務類行業,國家通常采取“國退民進”的形式激發經濟活力。因此,在界定我國國企在經濟法內的法律地位時,必須根據企業類型具體分析。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國有企業仍然在國民經濟整體運行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外貿經濟的飛速發展、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國企在市場競爭中,既要面對很多的民營企業,又要面對外資企業,共同參與競爭。總之,我國的國有企業在按照經濟法相關規定下,應當按照自身的職能展開經濟活動,對關鍵行業必須擁有主動權,甚至處于壟斷地位,而對非重要行業,必須實行退出原則。
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應當首先清晰合法、非法的壟斷的概念,因為實際上,國有企業通常享有較多的政策、資源等優勢,所以萬一國企退居幕后,那么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財稅方面就無法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下,尤其伴隨國家法治進程的進一步深化,現階段,我國的國企在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時候,必須要分辨好合法、非法的界限,在軍事、能源領域里,國有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國家總體經濟規劃抓住主動權力,而在其他領域,應當遵守相應法律法規與市場法則。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地位不斷地突顯。經濟法是對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活動的重要行為準則,因此,明確國有企業在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可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其經濟法的主體地位也會存在差異。總之,關于國企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相關問題的確定,還需相關工作者在反復實踐中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