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7)摘要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以中國糧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奶制品、水產品、飼料等產品為對象,對2017年市場形勢進行了回顧,基于未來10年宏觀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業發展環境條件的合理假設,綜合CAMES模型基線預測和有關專家的分析判斷,對重要時間節點2018年和2020年及未來10年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系統展望。
未來10年中國宏觀經濟與政策假設。中國經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年均增速為6.1%;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3.6%和6.6%(2017年為基期,扣除價格因素);人口總量繼續增加,年均增長2.73%。,城鎮化率穩步提高,2020年、2027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分別達到61.3%和65.4%;CPI在合理區間小幅波動,漲幅保持在2.0%-3.0%;人民幣幣值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年均值在6.25~6.65區間波動;國際原油價格回升,總體呈溫和上漲趨勢。從農業自身看,農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鄉村振興戰略開創農業發展新格局。
未來10年,農業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谷物由階段性供給充裕向保持基本自給格局轉變。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穩中有升,小麥產量保持穩定,稻谷和玉米產量先降后升,大豆增速放緩至0.6%。簽署自貿區的伙伴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地,歐盟預計在奶類等畜產品的進口中占據重要席位。農產品價格市場化特征更加明顯,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稻谷、小麥價格展望前期穩中有降,玉米價格波動加大,鮮活品種價格季節性波動仍然明顯,展望后期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趨漲。
稻米:產量保持穩定,消費總量增加。未來10年,中國稻米種植面積先減后增,單產持續提高,總產量將保持穩定;口糧消費保持增長,飼料消費和加工消費略增,種子消費和損耗略減,消費總量增加。政策因素將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影響價格形成機制,稻米價格將保持穩中有漲的態勢。受國內外價格總體水平影響,大米進口繼續維持一定數量,展望前期稻米“去庫存”加速,出口將會繼續增加。
小麥:生產保持穩定,消費穩中有增。未來10年,中國小麥面積和總產量略降后趨穩,預計2027年產量將達到13182萬噸,年均增長0.16%。消費穩中有增,2027年將達到13526萬噸,年均增長0.9%,其中,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工業消費將持續增長,種子消費和損耗量將珞有下降。隨著中國糧食價格支持政策改革的加快推進,市場將逐漸在小麥價格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預計未來1~3年內小麥市場價格穩中略降,長期將穩中有漲。
玉米:種植向優勢產區集中,面積先減后增,價格走勢由弱轉強。未來10年,玉米供給側改革繼續深入,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面積調減之后再穩步增加,產量由降轉升,預計2027年面積將穩定在5.3億畝,產量將恢復到2.38億噸;受政策和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利好影響,玉米飼用消費恢復剛性增加,深加工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國內外價格交織,玉米進口維持穩定在200~500萬噸;展望前期價格低位徘徊,展望后期玉米市場將迎來上升期。
大豆:消費需求穩步增長,進口量繼續增加。未來l0年,種植面積預計穩定在1.26億畝以內,單產提升,總產量穩步增加,預計2027年將達到1600萬噸左右;受壓榨加工和食用需求增加帶動,消費最穩步增加,預計2027年消費量約11650萬噸,較2017年增加10.9%;大豆產不足需仍為常態,展望期內大豆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但年均增速放緩至0.6%,展望期末大豆年進口最將接近1億噸左右;展望期內大豆價格受需求支撐,總體將保持穩定,展望后期將穩中有漲。
油料:生產穩中有增,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未來10年,受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中國油料產量保持穩中有增,到2027年預計將達到3800萬噸。飼料:工業飼料產量及消費量保持穩步增長,飼料產品價格穩中有升。未來10年,工業飼料產品升級優化,產量持續增加,展望期末產量增至24700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