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麗
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310
隨著我國法律制度不斷完善,正當防衛也經歷了一個完善的發展過程。正當防衛過程中需要對人權以及自由、正義等方面進行維護,確保各個利益之間能夠處于平衡關系。在正當防衛相關理論研究中正當防衛必要限度是重點問題,是防衛行為正當性的基礎條件也是防衛過當和正常防衛的臨界點。
當前針對正當防衛必要限度提出的研究觀點較多,其中有相關專家提出這樣的觀點,針對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基本判定,可以將其視為兩個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問題。首先什么是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其次該如何確定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前者的提問主要是在法律理論基礎上對必要限度此類法律用語自身的內以及延伸部分進行定義,屬于必要限度自身性質方面的問題。而后者的提問主要是對必要限度基本標準進行確立,是必要限度內容方面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之間既有聯系部分,也存在一定差異。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就是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是對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進行劃分的依據。如果保衛者反擊行為超出了正當防衛基本要求,那么反擊行為將會逐步擴大成為帶有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所以當前防衛限度是有效區分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重要標志[1]。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防衛強度就是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針對防衛強度當前提出最多的解釋就是指防衛性質的嚴厲程度以及防衛過程中采用的手段、工具以及防衛擊打部位等,需要結合實際防衛現場情況來進行定義。必要限度是我國刑法中所明確規定的,是為了全面提升正當防衛的合法性質,但是防衛損害情況需要進行有效界限。在合法的防衛體系中,需要通過必要限度來進行界限,要結合防御行為以及損害結果擬定相應的限定標準,但是由于此項論述在理論方面存在矛盾,也并不具有絕對可取性。
過失性犯罪屬于結果犯,主要是實際危害結果已經出現,此時過失犯罪才能成立,但是危害結果已經出現的基本情況下,就不會出現通過正當防衛來阻止各個危害結果的發生,所以過失犯罪不能實施正當防衛。不法侵害行為結束之后過失犯罪也在發生,此過程中不能進行正當防衛。所以當前不能將過失犯罪全面納入到不法侵害范圍內,但是如果個人合法利益遭到威脅或是違法行為已經發生,可以進行正當防衛[2]。
在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夠有效提升社會的公平正義,也能確保現代化社會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當前人的主觀意識以及具體行為如果和法律之間不相適應,那么就是公平正義之間產生了較大沖突,對穩定社會秩序的建立造成較大影響。在現階段國家已有法律體系中需要設立完善穩定良好的正當防衛制度,這樣能夠使得社會群眾以及社會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在法律中,對無責任能力人采取正當防衛,除非防衛人知道不法侵害者自身不具有無責任能力,否則所采取的各項方法都屬于不正當防衛行為[3]。
從當前我國刑法現有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在采取正當防衛措施時,正當防衛行為與必要限度相比較,如果防衛行為超出損害情況時屬于過當防衛。所以當前需要全面認定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從各項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究。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要求以及法律事務中可以看出,正當防衛人所實行的各項防衛行為主要是對自身各項權益進行保護,保護的需要是自身的合法群益,加上各項行為對侵害人自身造成的損失值較小。針對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全面認定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如果防衛人自身防衛能力低于侵害人能力時,通過防衛工具采取防衛行為時,對于自身的防衛強度難以有效控制。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與防衛環境以及防衛時間段也有一定聯系,侵害人實行侵害活動在白天與夜晚所產生的各項結果存在差異,也就導致防衛人自身防衛行為程度也有較大不同之處。從當前實踐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侵害人都會將侵害地點選在較為偏僻的區域,此時防衛人如果采取的防衛行為導致較大損傷后果,也需要將其納入在必要限度中。如果不法侵害行為是突然間發生的,由于防衛人自身心理過度緊張而提高防衛強度,如果對侵害人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損失,不能將其視為超出必要限度[4]。
在我國現有法律中對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各項規定較少,但是在當前正當防衛體系中正當防衛必要限度是重要工作,也是需要探究的核心問題,當前需要從理論研究以及實踐中對其發展對策進行探究。
[ 參 考 文 獻 ]
[1]王笑笑.正當防衛不法侵害問題的探究[J].法制博覽,2017(16):271.
[2]趙金偉.正當防衛的正當化根據研究[J].政法學刊,2017,34(2):63-70.
[3]張媛媛.刑法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分析[J].法制博覽,2016(36):288.
[4]劉思鑠.論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J].職工法律天地,2017(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