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楠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社會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繼承法》修正工作正在積極汲取社會意見。我國建國初期采用了共產主義制度,私有財產被嚴格控制,加之社會較為貧困,因此財產繼承問題并未受到社會的重視。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私有經濟逐漸放開,家庭私有資產大幅增加。出于對個人財產保護的目的,我國與1985年頒布并實施了《繼承法》。這一法規的實施使我國財產繼承問題獲得了法律依據。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個人財產構成更加復雜,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參考國際經驗對《繼承法》進行修正,已經獲得了社會的共識。
《繼承法》頒布時期,正處在我國社會制度快速變革的階段。在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劇烈的動蕩,西方自由派理論占據了主流位置。同時我國傳統的觀念中,對于財產繼承問題也存在普遍的共識。在此背景下,我國在個人財產保護的理論基礎上,制定了《繼承法》。但近年來社會環境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社會財產的概念逐漸得到了更多認同。該理論認為,社會財富的總量相對穩定,其中的主要資源應當歸社會居民共有。部分個人占據了過多的財富,必然導致另一部分居民的貧窮,因此將社會財富與個人財富進行分割,使保持社會公平的重要條件。這一理論將在我國的《繼承法》修正中得以體現。
在《繼承法》頒布的時期,我國居民的負債水平極低,出于遺產完整性以及司法追訴時效的考慮,《繼承法》中并未對債權人權益提供更多的保護。但當下的社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在商品經營的過程中,企業經營性回款的周期逐漸拉長,在基建等領域5年以上的周轉周期極為常見。其次當下的社會風氣出現了嚴重的倒退,“老賴”現象極為普遍,通過加強對債權人的保護,可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遏制。再有近年來個人資產的組成更為復雜,銀行貸款在個人資產中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通過科學的立法,會使個人才產更加清晰。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庭生育率約為5.6,加之孫輩等后代,財產繼承人的規模較為龐大。因此這一時期的《繼承法》對于細化分割遺產較為重視。近年來,受到少子化政策的影響,我國的生育率大幅降低,2017年家庭生育已不足1.5。這一問題使得財產繼承問題出現了新的變化。首先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財產的繼承脈絡較為清晰,財產繼承產生的糾紛逐漸減少。其次由于子女數量減少,老人的贍養問題更為突出,如何使子女能夠承擔更多的贍養義務,是《繼承法》修正中應當體現的內容。
受到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影響,社會財產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受此影響,在《繼承法》修正的過程中,應當對個人財產以及社會財產進行界定,并據此征收相應的稅金。首先立法部門應當在我國《憲法》的基礎上,對社會財產進行界定,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社會生產資料應當歸屬全民所有,因此在《繼承法》中應當將礦產以及土地資源等定義為社會財產,并對繼承人征收一定比例的稅金。同時針對社會屬性不清晰的財產,《繼承法》可對財產金額進行分級,繼承人需依據相應的級別進行納稅。
我國《繼承法》對于債權人權益缺乏必要的保護,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漏洞,針對這一問題,《繼承法》修正中,應當加強對債權人的保護。首先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繼承人的財產應當被統計在財產繼承的范圍內。通過這樣的措施,運用不合理手段轉移財產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其次在法律身份界定中,債權人應當具有參與遺產分割的相應權利,通過這樣的措施,債權人的投資性資產將得到保護。
我國當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老人的贍養問題極為突出。同時由于工作壓力等問題,部分法定繼承人難以為被繼承人提供必要的照顧。這一問題使得部分老人的晚年生活出現困難。在此背景下,《繼承法》在修正中應當增設繼承條件,通過這樣的措施,我國居民的養老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我國當下的社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首先由于少子化政策的落實,我國的家庭結構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其次隨著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資產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此背景下,《繼承法》修正工作應當增設對繼承人義務的規定,以此改善被繼承人的贍養問題。同時通過增強債權人的權力,使惡性資產轉移的問題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