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真彥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重慶 400043)
遺址類博物館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目前我國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成效斐然,積累了很多遺址類遺產保護與發展的新經驗。但是,當前我國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必須要高度重視。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供保護已發掘遺址或為展示發掘成果而在遺址上修建的博物館。邁入新世紀,隨著我國對非物質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遺址類博物館的興建方興未艾。遺址類博物館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物化標志。我國很多地方紛紛加強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開發,這對做好遺址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等都有巨大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圍繞遺址類博物館打造文化旅游產業,更是走出一條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的新道路。業內人士對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前景預估統計,未來十年遺址類博物館將會成為推動我國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撐。當然,我國當前遺址類博物館在保護與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國遺址類博物館必須要重視當前保護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遺址類博物館長遠保護與發展策略。
我國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協調共進理念,存在重保護輕發展的現象。近幾年,我國地方政府對地方性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與以往相比有了明顯提升,很多地方重視遺址類博物館的建設工作。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僅僅是重視遺址類博物館對遺產的保護功能,并沒有制定遺址類博物館文化發展策略。例如,有的地方斥巨資建立了遺址類博物館,并期望以此拉動地方文化旅游產業,但由于缺乏遺址類博物館有效發展措施,導致遺址類博物館發展速度緩慢。2015年,河南某地建設某商代遺址類博物館,本打算通過博物館旅游開發的方式進一步籌集博物館保護與發展資金,但運營幾年投巨資興建的遺址類博物館到訪游客非常有限。因此,我國遺址類博物館必須要解決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建設需要投入巨大資金,后續管理工作更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我國遺址類博物館一般由地方政府財政投資,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安排行政人員具體負責博物館的經營與管理工作。這種做法在早期遺址類博物館的建設中值得提倡,但是卻不適合后期遺址類博物館可持續性的保護與發展需求。一些地方政府盡管也提出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的市場化運營方式,但是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甚至個別地方打著商業化運營旗號,把遺址類博物館轉變為地方政府部門謀取利益的工具,嚴重影響遺址類博物館的長期保護與發展工作。2016年,湖北某地政府審計部門對當地一家知名的遺址類博物館開展財務審計,發現該博物館按照正常運營管理完全可以做到自負盈虧,但是由于部分博物館運營資金被政府部分部門挪作他用,導致該博物館后續保護與發展工作資金缺口明顯。未來我國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中必須要逐漸降低行政干預,更加重視市場化運營管理手段。
遺址類博物館存在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等缺點,故需要制定長期的可持續性的保護與發展機制。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地方在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中存在明顯短視化現象,對博物館后期的保護與發展工作重視度明顯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僅僅是把遺址類博物館當作地方旅游產業的重要支點,僅僅是希望借助遺址類博物館獲得足夠的經濟收益等。2014年,山西某地興建晉商博物館,新建成的晉商博物館的確成為短期內地方旅游新的熱門地,并為地方政府帶來客觀的經濟收益。但是,當地政府并沒有制定博物館長期保護與發展模式,博物館的后續維護資金不到位,一些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有效維護出現損毀現象。游客對該博物館旅游消費熱情持續降低。2016年,該博物館全年僅接待游客1.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六成以上。遺址類博物館必須要改變保護與發展的短視化,真正構建可持續性的保護與發展長效機制。
要想進一步做好我國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工作,必須要樹立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協調共進理念,制定保護與發展并重策略。具體做法:一是要提高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協調理念。要從理念上認識到保護與發展協調共進的重要性。只有地方政府充分認識到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同等重要,才能更好地推進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工作。二是要制定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具體實施策略。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工作仍然不能忽視。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創新現有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策略,制定更加嚴謹細致的保護條例。在保護的基礎上,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創新制定遺址類博物館的發展策略。三是要制定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互相促進策略。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是基礎,發展是關鍵。只有做好遺址類博物館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
要想做好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工作,當前必須要真正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通過市場化運營,才能真正高效推動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當然,引進市場化運營機制不是完全放棄政府對遺址類博物館的行政管理作用,而是構建政府參與、市場為主的新型遺址類博物館運營管理模式。政府主要負責制定相關的保護與發展政策,做好遺址類博物館運營與管理的行政監督。簡言之,政府在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中應當轉變自身角色,由以往的直接經營者轉變為經營管理策略制定的參與者和日常經營管理的監督者。應當創新多種遺址類博物館經營方式,如深入挖掘遺址類博物館的衍生品市場等。同時,遺址類博物館的市場化運營需要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讓真正具備商業化運營理念的人員具體負責遺址類博物館的運營管理工作。
創新構建遺址類博物館可持續性保護與發展的長效機制,是不斷推進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工作的根本條件。遺址類博物館的管理人員應當立足博物館發展實際,并能不斷自我審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創新應對之策。也需要對遺址類博物館未來長遠發展前景有一定科學預判,能夠根據未來遺址類博物館長遠建設與發展創新制定一些前瞻性保護與發展戰略。同時,也需要遺址類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具備較強的市場發展意識,能夠根據國內外文化市場發展變化不斷調整遺址類博物館保護與發展長效機制等。總之,只有創新建立遺址類博物館可持續性保護與發展的長效機制,才能為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保障。■
[1]曾陽.面對瓶頸的新思考——遺址類博物館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公眾服務[J].北京民俗論叢,2015(4):47-53.
[2]張愉悅.遼寧省史前考古遺址博物館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剖析[D].遼寧大學,2016.
[3]張曉霞.遺址類博物館的管理與利用研究[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7):78-79.
[4]王新文,杜樂.遺址博物館建筑的功能與形式探析[J].東南文化,2015(4):45-46.
[5]郝黎.遺址博物館的廣義與狹義辨析[J].中國博物館,2014(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