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
(山東莒文化研究院,山東 莒縣 276500)
博物館擁有大量的文物藏品,如何實現有效保護與利用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對此我們要探索更加科學的方法,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博物館文物藏品,這樣才能真正將博物館智能體現出來。文物作為人類發展的文化瑰寶,博物館必須要為社會公眾傳播文物中蘊含的歷史知識與文化價值。這離不開加強對文物藏品的保護與利用,以保證上述目標順利實現。
雖然近年來我國文物保護技術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從很多博物館的實際情況來看,館藏工作環境還未真正得到改善,如管理制度不規范、人為破壞和大氣污染等。在文物藏品保存環境質量標準上,主要按照國外館藏文獻相關數據進行設置,國內缺乏相應科研機構對文物藏品保持質量開展數據實驗,從而不能滿足我國文物藏品保存環境檢測標準[1]。而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忽視了對文物藏品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容易造成文物藏品丟失、損壞等問題。同時博物館也沒有將必要設施設備配置齊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制度不完善,也缺少足夠的經費。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的效果,需要盡快改善。
文物作為古代文明的一種物質表現,具有不可再生性與唯一性等特征。對博物館文物藏品進行分析與研究,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相應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生活和科學等方面的狀況。文物可以將中華民族的智慧充分反映出來,體現了祖先們的創造精神,可以看成是一部物化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奮斗史及生存史。由于博物館文物藏品極其珍貴,我們需要做好對其的保護與利用工作,確保廣大社會公眾都能了解到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的同時,實現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2]。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將社會效益體現出來,這除了是文物藏品本身具有的客觀規律要求以外,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需求。只有實現社會效益的提升,才能讓博物館文物藏品得到有效保護與科學利用。
博物館采取銷售紀念品、印制圖書印象作品、舉辦展覽活動和收門票等方式,可以為自身帶來一定經濟收入。表面上看這種收入有著經營的性質,但是與其他產業也有一定不同,這種收入具備公益性特征,會用于公益事業的發展上,主辦者不能從中獲益。此外,博物館利用上述措施可以帶來一定的社會收益和無形文化財富,并有利于對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博物館能夠將地方文化特色凸顯出來,不僅可以讓行為準則得到規范,還在推動著城市文明水平不斷提升。在各個地區文化交流和影響下,能夠全面反映出文化融合性與多元性等特征。在讓城市文化形象得到改善的同時,也增強了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
博物館文物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極其珍貴,這對保護與利用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當地政府需要盡快出臺實施相關政策,為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提供支持,并在行動上推動這項工作順利進行,也就是加大對其資金的扶持力度。現階段很多地方政府覺得在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上投入資金不能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認為這種投入是沒有必要的,會浪費大量資金,對文物藏品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為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殊不知加強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體現出文物藏品蘊含的各種價值,為我國社會精神文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加大對文物藏品的保護與利用力度,能夠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既讓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滿足,又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3]。政府部門要提高對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的重視程度,逐步增加資金投入,提升這項工作的成效。
由現行《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可知,在文物藏品保護上要保證制度完善、賬目清楚、鑒定準確、編目詳細、保管妥當和查用方便,這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第一,優化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流程,將相關制度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制定好的程序。第二,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為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三,切實增強每個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保證業務工作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第四,盡快轉變管理理念,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將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統優勢體現出來,通過計算機技術提升文物藏品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以此提升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效果與利用效率。
博物館文物藏品研究價值極高,現階段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都對文物藏品作出了深入研究,也獲得了一系列成果。這就要求加強對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與利用,讓其蘊含的商業價值最大限度得到發揮,加大對與文物藏品相關的文化衍生品的開發力度。對文化衍生品來說,主要從文物母體承載的知識、歷史、信息和價值等出發,采取物化的方式,通過各種形式和載體將特殊文化內涵產品表現出來。在文化衍生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過程中,除了能夠讓博物館獲得更多、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外,還能夠讓文物藏品的教育功能得到擴展,為博物館的長遠、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博物館所有工作人員應該提高重視,充分認識到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性,能夠履行好自身職責,扎扎實實開展工作。并嚴格執行有效的獎懲措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對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工作意義的宣傳,讓普通大眾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在了解到其蘊含的巨大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能樹立起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4]。這樣有利于形成全社會關心、愛護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并建立起相應的社會監督機制,為博物館開展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博物館除了承擔著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工作職責以外,還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教育宣傳功能,推動我國文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對博物館文物藏品來說,以組織展覽的方式,能夠讓廣大社會公眾了解我國深厚文化歷史,擴大我國歷史文化傳播范圍,引起更多人對歷史文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與利用效果,真正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
[1]趙成培.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資訊,2017(30):145-146.
[2]修東.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和利用[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05):104-106.
[3]楊忠萍.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與完善策略思考[J].民營科技,2016(07):260.
[4]王莉.遺址類博物館文物管理與利用的相關問題思考[J].藝術科技,2016(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