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芝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因舞蹈創新要求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舞蹈創作者們所需面臨的巨大挑戰。針對舞蹈教學方面對本專業學生而言,為一種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項專業藝術課程,是多重舞蹈技能如:排練,表演等于一身的一系列教育任務,是提升本專業學生專業素養之不可或缺的一項任務及必修課。身為舞蹈教育者應以實踐教學,具有其豐富表演經驗與編排能力,不斷尋找其有利于舞蹈創作的途徑及有效方法。
約翰.洛克菲勒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要成功,你就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因此舞蹈創作者們應在實踐創作中應將傳統觀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勤于創新。面對不合理規則將其打破,以便于發現新事物,沖破舊思想,如此才能將舞蹈專業不斷地拉向新一輪的高潮。在選取素材中,應沉著應對,冷靜分析。經過多輪比較之后進行精確提煉,以舞蹈主題為基礎擇優篩選出最為經典,最具影響力的素材,以寧缺毋濫,質量為準的原則為基礎,因為具有豐富影響力的素材實例可以說明很多本質上的東西,并且會向觀眾解釋的更加清晰,表現的更為突出,使其更具鮮明的藝術特點。歷經長時間教學與創作,我們不難從中了解到,作為舞蹈劇目編導,應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積累大量有關素材,豐富舞蹈劇目方面知識,由此一來,創作時才會化繁為簡,從而才能得心應手。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日常積累中憑記憶始終是不牢靠的,哪怕再好的記性也難免會有遺忘的時候,如果當時字字斟酌用筆作為記錄,那自然也就踏實了許多,掌握了豐富材料便可以安心地進行創作,所以舞蹈創作者們還應養成隨筆記錄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還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不要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爭取將時間用到實處。在舞蹈創作及教學問題之處,普遍會面臨著這些問題:舞蹈隊學生基礎素質參差不齊,就如何組建一支能夠真正在舞臺上展露風采的舞蹈隊,便成為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因此,在選取舞蹈素材方面,一定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演員做到揚長避短,以提升演員的藝術技能,并充分發揮演員創造能力,使演員通過自己的思想,去更加良好的表達舞蹈的核心價值及意境,如此才能震撼觀眾的心靈,賦予舞蹈最頑強的生命力。
舞蹈為時空藝術與動態造型藝術的結合,以藝術化的人體造型,通常來講也就是通過人體具有的豐富協調性,以及律感、舞蹈、姿勢、造型并伴有各種舞蹈動作組合為一處,以表達內心真實的感觸,是人類通過審美表達在人體形式中的對象化模式,此為舞蹈藝術的核心成果。“動”需要具有可舞性。舞蹈教師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以舞蹈思維來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行為習慣及種種現象,對于舞蹈題材來分析某類學生是否合適進行此種類型的舞蹈表演,通過對比絕大多數學生的舞蹈姿態、造型、動作的發展或某種情緒以塑造舞蹈主題角色。“靜”是相對于動來講的一種形式。一部完整的作品通常并不是一直在動,在適當契機也會伴隨著靜止動作,如:開場亮相、靜止的姿態造型、隊形圖案等。因此動靜結合才應是一部完整舞蹈的基本形式。
音樂為舞蹈的聲音,而舞蹈呈現了音樂的意境。如果一部完整舞蹈表演中缺少音樂陪襯,那猶如鳥兒脫離開了天空,魚兒失去了大海一般。因此,音樂與舞蹈之間實屬相輔相成之態難以割舍,只有音樂與舞蹈相結合,才不失為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同時針對于舞蹈創作者們不失為一種挑戰,如果舞蹈一旦沒有專門的配樂甚至有時并沒有成曲的情況之下,那么這就需要舞蹈創作者們自行剪切,做音樂的重新組合,最終制作出與舞蹈為之匹配的音樂。在選擇舞蹈時,應慎重考慮分析之后,篩選出適合表現舞蹈核心內容的專業配樂,并通過音樂來塑造唯美舞蹈畫面,培養學生在審美藝術上的造詣,使其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并選擇合適此舞蹈的學生進行表演來因材施教,分析考慮學生是否吻合此舞蹈角色身份,讓學生分析舞蹈核心主題,在明確任務之后,再行細心排練直至全舞完成。
生活為創作的源泉、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基礎,具備良好生活是舞蹈創作者舞蹈作品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愛迪生曾經說過:“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因此,在舞蹈劇目創作中離不開思考,經過分析之后不斷修改,才能將最理想的作品呈現于觀眾的眼簾,如此這般,才不失為一部完美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周柯宇,汪濤.舞蹈身心訓練在劇目排練課中對舞蹈人才培養的作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5,06:221-222.
[2]白渝.劇目排練課在音樂舞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7,17.
[3]李偉.關于劇目排練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新校園,2017,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