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46)
學生在高校時期的鋼琴學習是培養他們音樂素養和鋼琴基礎技能的重要時期。現階段,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各大高校都在不斷的尋求發展與創新,高校鋼琴教學也同樣面臨著創新與發展的多重壓力,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已不能夠完全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格局,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創新的最終目標,這也是目前高校鋼琴教學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高校鋼琴技能的學習是學生學習鋼琴技能的基礎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鋼琴彈奏的基本功、對于樂理知識的理解、學生對簡單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也包括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以及彈奏鋼琴曲目的創新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也能夠使得學生在理解、觀察、想象及創新方面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高和鍛煉[1]。當學生的基本功以及最基本的能力形成之后,即使今后學生脫離了學校學習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獨立和持久的學習規劃,并為今后漫長的鋼琴學習生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高校鋼琴的教學中最先涉及到的是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基本能力具體包括了學生的基本音樂能力和基本節奏能力,隨著學習的推進,進而再對學生進行藝術視野的開拓訓練,具體是讓學生通過賞析不同風格、種類、節奏、內容的經典音樂作品來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含義和魅力所在,最終實現音樂與藝術能力的綜合提高[2]。最后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能力培養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不僅增加了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在藝術造詣方面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各大高校對鋼琴教學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但是由于在長時期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的創新還不容樂觀,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3]。
首先,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各大高校的鋼琴教育者還沒有完全認識到高校鋼琴需要創新教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校方在資金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沒有足夠重視高校鋼琴教學,大多數的普通高校由于資金問題在校內并沒有優良的鋼琴學習環境,限制了學生對鋼琴的認識和學習興趣。其次,鋼琴授課老師的觀念仍舊停留在舊有的教學模式中,對于樂理知識的講授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沉悶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鋼琴藝術是一門高雅的藝術,鋼琴技能的學習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夠拓展人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鋼琴課的學習能夠開發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鋼琴演奏的魅力在于不斷變換的樂譜音符,對于同一首樂譜,不同的演奏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不同的,同樣不同的聆聽著對同一首作品的感悟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鋼琴曲目的時候,不能夠只是機械性的彈奏出音符,而是要運用自身獨特的演奏技巧并融入自身對作品的感悟才能完整的演奏一個作品[4]。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出每個學生的不同潛質,并發揮出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能夠創造出不同風格、不同曲調的音樂作品。
總之,鋼琴藝術是一門變化的充滿想象力的并且能夠詮釋人類情感的藝術,這樣的藝術需要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來展現其特有的魅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充分體現出高校鋼琴課的真正的意義[5]。藝術作品的誕生都是藝術家們為了表達內心某種情感而創作出來的,所以對于藝術的教學也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將藝術的靈魂通過人的感情加以表達出來,因此高校鋼琴課的教學理念也應本著以學生為本,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挖掘出每個學生的獨有特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提高個人修養,那么鋼琴作為一門高雅藝術同樣對個人修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學生如果在高校期間就受到了良好的音樂教育和培訓,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和學習態度[6]。
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鋼琴教學在學生構建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方面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創新模式下的鋼琴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藝術的審美及鑒賞能力。學生在高校鋼琴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學習鞏固了鋼琴方面的理論知識,對于鋼琴演奏方面也夯實了演奏基礎,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高校鋼琴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鋼琴的練習和演奏者對于彈奏者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同時運用左右腦來控制左手右手的十根手指,并配合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運作才能演奏一首完整的鋼琴曲目[7]。這樣使得演奏者的左右大腦同時得到了鍛煉,在動作協調性方面也取得了提升。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鋼琴演奏家,不僅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更需要進行長期的反復練習,演奏者只有經過科學的、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熟練的演奏技巧。這種長期反復的訓練就要求學生具有足夠的耐心來完成。在不斷反復的練習過程中不僅磨煉了學生的耐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堅持和不斷進取的決心。
創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深厚的理論知識來作為基礎,有了堅定的奠基石,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發散思維進行創新。相對于傳統模式的鋼琴教學模式來說,擴展課程內容是指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一些傳統的樂理知識、文化知識以及演奏技巧外,還應加入一些創作課程,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進行作品創作。只有學生具備足夠多的理論知識,深入了解了鋼琴文化的創作背景之后,才能根據個人喜好以及不同的情感需求來創作出獨特的曲目[8]。其次,即興創作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拓展思維的方式,在課堂練習中加入即興創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外,在授課內容中加逐步強化對和聲和旋律的理論性知識,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高校鋼琴教學中也應加入對經典鋼琴曲目的賞析,通過賞析各種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的鋼琴曲,使得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真正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而且通過不同的作品之間的比較,也能使得學生更透徹的了解到各種作品的特點,在對比中加強實踐性認知。
傳統的授課模式多為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模式,老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一般為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降低,長此以往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新課改之后,應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課堂內容的設置也應圍繞學生需求而展開,老師只需充當引導的角色。首先,老師的工作重心應從傳統的理論知識講授中轉變為實際操作,讓學生在不斷的鋼琴實踐中充分理解理論知識的意義所在,也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第二,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以學生個體差異為授課準則,采取英才施教的授課模式。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優勢所在,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創造出獨特的音樂作品[9]。第三,改變傳統的古板、沉悶的上課氛圍,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上課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到鋼琴課樂趣所在,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時間,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第四,不要將考試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對學生的評估應該更加全面性和綜合性,應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即興演奏能力、創新能力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綜合評估。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首先自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在鋼琴演奏方面也需要過硬的演奏功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與其他學校之間進行交流探討,相互之間交流教學心得。并給鋼琴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使得鋼琴教師在不斷充實自己能力的同時還能開闊視野,引進國外值得學習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今后的實際教學過程中[10]。另外,現如今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高校鋼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互聯網授課的模式,利用互聯網的一些相關的鋼琴演奏資料及試聽資料等,使得課堂形式能夠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完善自己的互聯網知識,能夠充分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加入的課程實踐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新課改的基本目標,高校鋼琴課進行創新改革也是必然趨勢,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鋼琴課教學模式的創新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教學模式的創新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各大鋼琴教育者要認識到當前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使得學生在今后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景鵬.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J].四川戲劇,2016:117-119.
[2]何姝瑾,卜莉.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對策研究[J].當代音樂,2017:23-24.
[3]魏玲,余田.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J].大舞臺,2013:144-145.
[4]王碩.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黃河之聲,2016:48.
[5]梁寶忠.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論文綜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69-170+172.
[6]程科.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考[J].藝術評鑒,2016:134-135+138.
[7]董文鑫.審美視角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7:86-87.
[8]吳琛.試論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J].戲劇之家,2016:100-101.
[9]魏薇.關于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學改革的措施研究思考[J].音樂時空,2015:147.
[10]閻冰.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對策研究[J].音樂生活: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