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圓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聲樂表演屬于日常生活中娛樂方式的一種,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表演人員自身的肢體動作和樂器與聲樂作品,進而展現聲樂作品當中存在的意境。然而,因為聲樂表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未在我國得到普及,而是需要專業人員才可以進行表演。就聲樂表演來說,這是對美進行表現的一種形式,然而總是在聲樂作品價值中被忽視,人們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聲樂藝術表演人員以及創作者的了解方面。所以,人們必須站在美學思維的層面上,在聲樂表演中感悟作品的魅力。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世界中所有的情感體驗,都能夠成為音樂所表達的具體對象,能夠在音樂藝術當中尋找到歸宿。就歌唱來說,這是音樂藝術當中的重要類別,還是需要演唱表達情感,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并對作品內涵進行揭示。例如古代所作的《唱論》,重點對歌唱表演當中所具備的“聲者發乎情”和“情動而辭發”做了強調,音樂中比較關注“未成曲調,而是先有情”等,都說明了以情帶聲和以聲傳情以及聲情相諧在歌唱藝術當中所產生的作用。想要成為優秀的歌唱人員,就要對作品內容進行分析,并對作品情感進行理解,如此一來,才可以做到通過聲音對作曲家和內心情感的表達。就歌唱藝術對于人的影響來看,歌唱之前需要“入人”,才可以“化人”。然而如果想要達到歌聲“入人”的效果,就需要和人之間“情通”,實現歌聲“化人”,就需要讓人能夠“神往”,即聲入而應和情交而感。在這一層面上,注重聲樂演唱過程中,情感思維所產生的作用,能夠很好地表現歌者本身的完美藝術。
對于情感思維來說,這是聲樂表演的核心力量,歌唱者銅鼓親身的經驗,分析作品的情感并思考,繼而獨特的體驗歌曲內容。這一體驗是歌唱者自身所具備的,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情感思維,通過敏銳的感受力捕捉客觀事物并反映。在這一層面上,發聲思維和形象思維以及情感思維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情感思維是指基礎性的發聲思維轉化成音樂的一個橋梁,還是形象思維當中的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得以升華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喪失了情感思維,此時的聲樂表演就會喪失靈魂,喪失自身表現藝術的價值。
想要成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首先其應該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人。其在情感思維中,總是和普通人的感受不同。這一獨特的感受,使得歌唱人員自身的情感思維越來越深刻,所具備的情感更加地豐富和細膩,演唱更加地真摯,并具備一定的感染力。所以,演唱者通過努力對自身的情感進行豐富,并對情感思維不斷深化,有助于音樂形象的塑造,并對聲樂作品有效展現。聲樂教育家、研究人員沈湘提出,聲樂表演當中所具備的情感體驗,可以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對音樂作品當中展現的生活與人物本身的思想情感、神態以及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二是,認識并感受音樂語言與音樂展現方法的能力;三是,能夠合理地對歌唱技能進行運用,將所理解的一些內容和情感通過歌聲進行表現的表達能力。這是聲樂表演當中情感思維和標準精辟的綜述,相關人員需要認真思考。
從心理學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依據想象的新穎性和獨立性與創造性,能夠將想象劃分成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就前者來說,是按照某種表述或者是條件描繪,所形成的事物形象;后者是指不按照現成的描述,對新的形象進行獨立創造。上述兩種類型的想象,只從表面上進行分析,所具備的性質完全不同,但是就其聲樂表演來分析,非常一致地在演唱形象思維當中存在。歌唱人員按照作品的有關信息開展形象思維對內心的音樂形象進行構建時,好像是按照某種描繪實施的再造想象,其實是形象思維的聽覺表象和其他類型表象描繪之間的本質差異。在再造想象當中,早已將創造想象的思維融入其中,即每個人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人們盡管可以從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角度上,對聲樂表演當中所具備的形象思維的構成進行分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對二者所展現的聲樂表演當中的形象思維進行展現,其實就是演唱過程中完美和諧地統一展現。
再造想象是對聲樂的形象思維進行展現的表層階段,這一前提下,聲樂表演當中所具備的形象思維承擔者創造想象的責任。該過程中,歌唱人員需要充分調動想象力,按照樂譜所承載的音響和作品內容與背景信息,有效地把外在的表象向自身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性聽覺表象所轉化。站在本質意義上分析,該轉化是按照其他表象表述,利用形象思維對聽覺形象進行創造的一個過程。對于再造想象來說,所產生出的思維形象,按照作品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可以是具體的事物,或者是抽象化的情緒和氣氛或者是場景。在有些時間,因為作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歌唱者的形象思維再造的形象并不是指單一化的性質,例如舒伯特所創造的藝術歌曲《魔王》,要求演唱人員在演唱的過程中塑造魔王和父親與兒子以及旁白者的形象。與此同時,再造想象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需要具備屬于歌唱人員自身的獨特品格。換句話說,歌唱人員頭腦中的音樂形象,不只是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內容,還是把自己創造性和情感以及理解投射在普通性中的再造形象。也就是說,只有在這一方面有所提升,才可以讓形象思維由簡單層面融入到創作思維當中。
就聲樂表演而言,其是形象思維基礎上的一種情感表達,該過程中,對于情感的表現非常重要,然而聲樂表演當中的情感表現是缺乏理性控制的,不管是技巧學習還是情感表現,體現都是非常明確的。聲樂表演當中存在的理性思維提出,演唱人員在歌唱的過程中需要多思維,在演唱過程中出現反觀意識,即投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并且可以用客觀的角度反觀歌唱行為,不但要對發聲技法和音樂表現明確地掌握,還要對音樂行為非常清楚。
人類所具備的一種能力就是理性思維,在實踐行為中,人類在設定有意識行為的過程中,需要反思自身的行為,如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獲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要用理性思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糾正,提升自身的用腦習慣以及觀察力,可以站在理性層面上對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問題。該問題在歌唱藝術中至關重要,需要引起演唱者的重視。
在歌唱中,發聲是非常基礎的。從本質上對聲樂表演進行分析,是指身體肌肉之間的協調過程。所以,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唱者必須通過思維關注自身的發聲,時刻對發生活動進行選擇和分析,并且綜合,進而使得發聲活動不但可以服務于情感的表現,與此同時,還能正確地把握自身的思維。在這一問題上非常同意理解,主要原因在于,所有人的嗓音都具備獨特的生理特點,需要通過嗓音唱歌,必須掌握調理和運用其的方法,對自身的歌唱樂器進行充分掌握,需要運用科學的歌唱方法,并了解符合自身嗓音條件的一些歌唱技術。要對符合嗓音條件的一些歌唱技術以及訓練方法全面掌握,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其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發聲,有助于歌唱嗓音的進一步培養和訓練與調整。
具體分析,聲樂表演當中發聲思維主要有對呼吸和讀字與共鳴等具有技術性的活動進行思維,當中的所有發聲,都需要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細分。例如,歌唱呼吸能夠劃分成呼氣和吸氣,讀字就可以劃分成咬字和吐字,共鳴能夠被劃分成分解與胸腔共鳴以及口腔共鳴與頭腔共鳴,還有鼻腔共鳴等;在練習呼吸的過程中,可以分別關注先呼后吸和先吸后呼與呼吸往復,還有發聲和演唱等呼吸的肌肉感受;在訓練讀字時,要關注聲母和韻母與朗誦以及尖團字發聲方法,對不同的發聲對象所帶來的不同體驗全面分析,可以讓思維在發聲過程中深入貫穿。只有深切感知身體不同肌肉在運動中的狀態,并將歌唱發聲作為目觀照思維,才可以發現演唱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缺陷,進而促進自身歌唱水平提升。
在歌唱時,發聲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指技術層面思維的運用,還指審美層面的問題,因此,需要演唱人員在學習和表演時,可以對不同歌者和自身的發聲音色以及音質仔細比對,用有效地審美標準批判各種嗓音,并對當中的聲音蒼白和呆板與黯淡以及漏氣原因作一分析,在不同對象相互比較下提出問題并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進而逐步建立其一個屬于自己的聲音概念。在發聲審美的思維中,歌唱人員對比并思考自己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歌唱時的體會比較好,覺得所出現的聲音與自身的審美標準是完全符合的,燃石該音色對于第三者來說,可能會是徹底地否定性評價。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聲樂演唱過程中,因為演奏“樂器”是身體的一個重要組成,所以,該表演所導致的主觀意味比較明顯,人們在演唱中所聽到的聲音,和受眾聽到的歌聲,不管是聲音傳播和聽覺感知上,存在很明顯的不同。也就是說,聲樂表演的發聲思維中需要重視的是,歌者與聽眾間與聲音的一種主客觀轉化。當歌者對聲樂演唱當中的主觀性和客觀性不能明確地區分,以發聲思維作為核心的努力也就喪失了應有的基礎保障。
總而言之,從美學思維對聲樂表演進行分析,能夠完整地表達作品當中的情感,運用獨特性的表情與表演技巧,增加作品感染力,提升作品本身的魅力。聲樂表演對歷史事件進行表現的過程中,表演者必須仔細分析作品本身的內涵,運用科學的表演形式展現,并且需要尊重歷史,獲得作品給予人們的共鳴以及反思,讓人們在記住歷史的過程中,展現自身對于未來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