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桂 祺 滑 靜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
格里格的《七首兒童之歌》是一個合集,筆者之前分析過其中的兩首《牧歌》、《小馬小夜曲》,所以在這兩首不在本文所論述的范圍之內。格里格是19世紀著名的民族音樂家,他生于挪威,性格熱情,格里格的社交圈注定了他是一個熱愛國家與民族獨立的人。
一八一四年,挪威被丹麥割讓給了瑞典并與瑞典建立了共尊瑞典國王的“君合國”。挪威雖然自治,但外交受瑞典控制。此后,兩國政治走向日趨分離,挪威趨向民主,瑞典趨向保守。更重要的是挪威是一個航海國家,但是瑞典外交官并不在意挪威人在外國的權益,使挪威人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從而導致國內要求民族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到了19世紀90年代,民族獨立運動進入了高潮。格里格雖然不從事政治活動,但他是進步的民主主義者,同時也是堅定的民族獨立支持者,自然有著自己的政治傾向。這種政治傾向必然會反映在他的創作活動和他的作品中。“讓我們的藝術家至少保持清醒吧,毫無疑問,我們的任務是保持民族感情的生機勃勃!”①所以在1894年,格里格收到挪威知名教育家的邀請,為七首對少年兒童愛國愛家愛生活有積極引導意義的詩詞譜曲的時候,他是非常樂意的,經過格里格的精心譜曲,它們成了一組前所未有的出色的兒童歌曲,在少兒教育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歌詞大意:孤巖和島嶼!洶涌的海浪有節奏的拍打著門扉,領航員再靜臥,門外高高的旗幟在飄揚,只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航船。遠離海峽、家鄉與寧靜,挪威少年揚帆在海上;劈波斬浪,兢兢業業,不管風平浪靜,還是濁浪排空,航行直到生命的盡頭。②
這首詩描寫了年輕的船員們在穿過斯卡格拉克海峽時,在海上看到的風景。暗示了北歐少年在海上的艱辛生活和他們在那個年代堅強、敢于冒險的精神。“希望挪威的青少年能夠沉穩、平靜、堅定、勇敢地面對人生,是詞作者想通過歌曲表達的主要意圖。為這首歌詞譜曲,既要突出挪威青少年堅定勇敢的風貌,還要表現出他們在困難和兇險面前的沉靜和樂觀,以增強歌曲對青少年的感染力。格里格很好的把握住了這一點并成功地做到了。
這首樂曲用了節奏感很強的2/4拍,他的節奏遵循詩的音步。強弱強弱的感覺像是營造出一波一波的海浪,配合開頭引子,純四五度空音程,像是船舶在海上搖搖擺擺的感覺,自然的帶出了第一句的歌詞“洶涌的海浪,有節奏的拍打著門扉。”鋼琴伴奏為主屬和弦,在高聲部強拍為四度D-G,強拍后半拍跟入空五度和弦G-D,此后弱拍高聲部在跟入高八度的G-D,低聲部弱拍后半拍跟入D-G,如此反復,使人仿佛能夠感受到挪威青少年在動蕩不定的環境中的沉穩而堅定的步伐。第二句轉入屬調,節奏加密與第一句形成對比,旋律整體變弱,級進的發展使旋律變得有一絲纏綿的感覺,鋼琴伴奏以屬調正三和弦和其轉位為主,堅定的節奏中添加了少許柔和的氣氛,似乎是訴說著在不可預知前途安危吉兇的遠航中,挪威少年的種種復雜心態,不過這種感覺很快就被最后一個小節八度的強伴奏結束尾聲打斷,營造出一個壯士一去不復回的氛圍,表達了北歐少年堅定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堅持到最后的信念!這里出現了特殊的#C音為旋律帶來了活潑的小曲折,營造出挪威民族“利低亞升四度”③調式的感覺,從G到#C,一個增四度,格里格曾在一封信中寫到這個增四度“聽起來像海鹽”。
這首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從整體上與歌詞所要表達的意境相一致,在細節上也有較好的契合。這無疑增強了歌曲的表達力和感染力,使詞作者的意圖和愿望通過曲子的烘托有效地表達出來。顯示了格里格用音樂表達感情、渲染氛圍的深厚功力。音域從G到E,特別適合年輕的歌手或兒童歌唱。
歌詞大意:草木蔥綠,陽光明媚,這是一個好天氣!我們看起來都很高興,圣誕燈光已經亮起,挪威的國旗迎風飄揚,天空的星星閃閃發光!是的,星星是在發光,就像上帝在向我們眨眼。第一次在國外過圣誕,星星又大又亮,星星照亮了天地,就像耶穌將光明灑滿人間……
這首歌曲是典型的大調式歌曲,歌曲開頭有一個小節的概括性引子,主到下屬和弦構成,合唱式的織體,直接表現了整首歌曲溫暖純凈的風格。第一段兩句,平行關系。第一句旋律音域狹窄,以級進為主,少有跳進,鋼琴伴奏高聲部是極為簡單的分解和弦,每一個強拍音為上行級進的音階片段,低聲部為主持續音,和聲功能為主-下屬-屬,力度從開始的弱到強再回到弱,作為外部和后面深刻含義的詩詞的鋪墊,增強了歌曲的韻律。第二句旋律音區變高并在第10小節高音F處出現了第一次小高潮,和聲出現離調。開放結束的屬二和弦,自由的延長音更加貼切的表現了“就像耶穌將光明灑滿人間”的圣潔感覺。
第二段只有一個樂句,織體變為柱立式和弦,與第一段形成對比,顯現出圣誕節溫暖的畫面。前兩個樂節為模進關系,音區回落,旋律下行情緒回到上段,為結束做準備。最后三個小節時值增長,旋律級進上行,并結束在高音E上,表現了少年聽從了教導,更加虔誠的信仰基督教,心與上帝更加接近了!
歌詞大意:我們經常釣魚,這河,這魚,都是我們童年的記憶,帶著魚餌、魚線和魚鉤,一起去釣魚,魚兒很多,有比目魚,有鮭魚,魚兒在試探,或是在等待,放線,釣魚,魚鉤觸到了河底,愿上帝保佑,希望能釣到魚……
這首詩描寫了挪威人一項普及的娛樂—釣魚。詞作者以記憶為線索回顧了童年時釣魚的快樂情景和過程。整首詩歌情感變化較大,要求樂曲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為釣魚過程的不同階段營造出恰當的音樂氛圍。
第一段,主調為D利低亞調式,挪威民間最常用調式,體現了這一活動在挪威的重要,3/4拍,切分的節奏型,有舞蹈的感覺,強力度,體現了歡快的情緒,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上行四度模進,第一句是回憶小時候釣魚的場景,升高的旋律模進代表著大家打算重現小時候場景,把“帶著魚餌、魚線和魚鉤,一起去釣魚。”那種歡快熱鬧的場景完全襯托了出來。
第二段,力度變弱,旋律在音區和旋律發展方法上和情緒漸變式寫法與前段形成對比,鋼琴伴奏與旋律同步,形成一種緊張感,表現了釣魚時“魚兒在試探或是在等待”和人們屏氣凝神等待的畫面,旋律逐漸加強就像魚兒慢慢游來即將上鉤的樣子,旋律以一小節為單位的樂節級進向上模進,到e2時,旋律突強形成一次高潮。第三句旋律以三度輔助式形態向下模進,第四句旋律由分解和弦的上行和下行構型,情緒變得婉轉,最后力度變得更弱,表示人們在釣魚緊張的氣氛下禱告“愿上帝保佑,希望能釣到魚。”低聲部的長持續音與第一段形成呼應,預示再現。
第三段為完全再現,歡快的情緒再次表現出來,因為孩子們相信“上帝保佑你,天使它也喜歡鱈魚,因此,她一定在那里為你尋找鱈魚。”將孩子們的強烈自信心用音樂給予了進一步的強化。
這首歌節奏歡快,其內容和主題貼近生活,“我的素材汲取于卑爾根的一草一木,卑爾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給予我所有的靈感。我發現這個德國式的小巷有全人類的氣息。事實上,在我的音樂中肯定有種鱈魚的味道。”④
歌詞大意:你越過了荒野,你越過了山路和草原,我們一起眺望山脈,渴望日出和日落的出現,我們看著陽光,我們看著森林,山脈依然很遠,遠在西邊、北邊、南邊,山的北邊是公路,寧靜安靜,我們在這里,看花,嬉戲,沐浴陽光,美麗的山脈,美麗的峰巒,請跟我來,一起度過,這美麗的夏天……
這首兒童之歌足以顯示格里格對國家的風景的熱愛。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國家之一,其海岸線曲折,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遠眺群山環抱,風景如畫。這首詩歌講述了一群挪威少年的登山活動,通過對少年們一路所見的描寫,歌頌了挪威的美好河山和寧靜祥和的生活。
歌曲開始主和弦5拍子持續音背景性引子,揭示了歌曲寧靜夢幻的風格特征。第一段兩句構成,結構方正,和聲為主屬交替呼應,鋼琴伴奏低聲部也一直有主屬五度音程持續音,旋律呈拱形狀,格里格在這里用音樂表現了山的地勢起伏,弱力度標記、穩定的和聲體現了歌詞“寧靜安靜”的特點。
第二段第一句前半段旋律不再有規律的發展而是以跳進為主,降三級的變化音和弦與到六級、二級和弦的離調進行,使的在樂曲的情緒上產生了較大幅度的變化,旋律音區變高,似乎是表現大家在山中“看花、嬉戲、沐浴陽光”快樂之情。而第一句后半段一直到第二句結束,旋律發展又呈拱形狀,與第一段呼應,表現了孩子們在盡情地享受美好的生活,盡情地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這首歌曲的亮點在于尾聲部分,六級和弦分解上行帶有小調色彩,之后的和聲使用了連續切分的主持續音與同主音小調的小屬、小主和小下屬的色彩性和聲進行,猶如夢幻般的感覺,對應著峰頂的大霧彌漫,微風拂過,一切都是那么的和平寧靜。最后主和弦出現前的一小節休止是的音樂意猶未盡,極像是孩子們坐在山頂沉思,思緒委婉延展。歌詞的主題在這里得到了恰當襯托和強化。
這首歌曾經一度為學校最常用的歌曲,音域從C到高音E,有音樂基礎的兒童還是能夠非常完美的演繹這首歌曲。這首歌旋律悠揚,歌詞貼近生活,所以也深受很多成人的喜愛!
歌詞大意:是的,上帝,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無論那山,無論那河,一山一河,皆我國土,皆我河山。你保衛了國民,你保衛了我們,祖國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熱愛祖國的河山。祖國帶給我們和平,誰若拋棄了和平,我們將決一死戰,誓死衛國,你祛除了黑暗,你帶來了花香。
歌詞開篇就以無可置疑的語氣對著上帝宣布了愛國的堅強決心和維護國家領土的堅定意志,“格里格一生的思想和創作都和自己的祖國聯系在一起。”⑤
這首歌是單一部曲式,反復了六次,短短四句,深刻的表現了對國家的熱愛。第一句弱起下行五度音程然后音階式上行使得開始的情緒堅定有力,體現了愛國情懷,終止在屬和弦上。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三度上行模進,進一步加強了旋律的力量,是對堅定的愛國意志的重申,更加深的歌詞的涵義,結束在導音大三和弦上,這一和弦既是第二句的結束又是第三句的開始和弦,使特殊的結束變得自然。第三句節奏拉寬旋律在強力度下下行,情緒轉變,堅定之中有了抒情的味道,第四句延續上句情緒和進行方向,和第二句一樣意在重申深切的對祖國的贊美和深情的祝愿,通過屬七到主的完滿終止結束。鋼琴伴奏使用柱式和弦,強力度表現堅定的信念。
這首歌的旋律升華了歌詞,使詩詞中每一句含義都滲透到了旋律之中,唱起來鏗鏘有力,旋律走向平穩,偶有大跳,音域從D到高音F,少年歌手和成人都可以演唱。“每逢5月17日國慶節清晨都要在特羅豪根—尼娜和格里格的墓前演唱。”⑥足可見這首歌對挪威兒童教育的意義。
注釋:
① 廖乃雄.他永遠凝視著祖國的海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生平、思想和創作[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5.
② 歌詞1、3、5首筆者譯自Sandra Jarrett,Edvard Grieg and his Songs,English: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4、6、7首由王偉強直接譯自樂譜。
③ [美]唐納德·杰·克勞特 著,余志剛 譯.西方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559.
④ 溫蒂·湯普森 著,張勇 譯.世界著名音樂家系列—格里格[M].外文出版社:6.
⑤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326.
⑥ [挪]阿凌·達爾 著,張先先 譯.愛德華·格里格的音樂與生平[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