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想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音樂是一種具有一定情感價值的藝術形式,能借助聲音實現對情感的表達。長時間以來,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一直加強對音樂的重視,在古代社會就將音樂作為是士大夫六藝之一,認為音樂教育能產生修身養性的效果。新時期,在針對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從多角度探索發揮音樂教育的措施,有效實現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促進大學生成長過程中人格的完善,為將大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所謂人文素養,就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在人文方面能夠達到的程度以及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品質,對大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進行分析,主要應該從人文科學角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加以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能力和精神品質,維護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從音樂教育角度進行分析,音樂本身屬于人文藝術學科,在音樂教育中,重視人優雅氣質、審美能力的培養,還能使學生接受音樂文化的熏陶,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1]。因此在高校開展音樂教育的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從多角度對音樂的人文素養進行解讀,確保在充分發揮音樂教育作用的基礎上,能實現對學生品質、人格、精神的培養,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維護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從多角度得到適當的體現。在研究中,要對音樂教育在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意義進行深入的解析,進而制定更加科學的人文素養教育組織方案,確保能有效改善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現狀,提高培養效果,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音樂欣賞教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大學生的成長發育實際情況對他們實施音樂欣賞教育,能使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趣,并在充分展開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上,實現對音樂作品的賞析和評鑒,使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對音樂藝術文化形成全新的認識,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培養效果[2]。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結合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發育需求開設音樂欣賞課程,能讓學生結合音樂創作的文化背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等進一步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真諦和奧妙,教師在組織學生欣賞東西方古典音樂、交響樂、流行音樂等的過程中,能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強化,在感受不同作品精神思想的同時,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也會得到明顯的增強。如在貝多芬的《月光》中能感受到心靈的寧靜;欣賞阿炳《二泉映月》則能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悲涼。如此,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就能促進學生人文素質修養的培養,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強化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大學生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存在緊密的聯系,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有目的的向大學生講解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使學生對音階、調式、主題、旋律、織體等方面的內容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也能加強對音樂創作歷史、音樂風格流派、音樂創作個性方面知識的理解,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音樂藝術的豐富內涵,實現對音樂的深刻領會。同時,在大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得到豐富后,大學生的眼界會得到拓展和延伸,能夠更加理性的看待相關文學藝術問題,實現理性與感性的融合,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能全面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綜合培養效果。
人格氣質的培養與大學生人文素質訓練存在緊密的聯系,只有強化大學生的人格氣質,才能使大學生的人格品德得到提高,在使他們接受藝術熏陶的過程中,深化思想認識,加深理解和感悟,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格氣質,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綜合效果的不斷增強[3]。在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形體訓練,增強身體的和諧性,使學生能結合自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使用優雅的姿態將音樂情感充分的表現出來,進而加深對音樂藝術精髓的理解和感悟。簡單的說,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合理組織學生參與形體訓練活動,不僅能夠通過芭蕾、舞蹈和體操等使學生展現人體優雅的姿態,還能實現對學生音樂藝術內涵修養和內在氣質的培養,對于全面提高訓練者的氣質修養和風度產生著相應的影響。
在音樂教育體系中,音樂活動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多種類型的音樂活動中,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并進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音樂藝術的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會更加明顯,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具體來說,音樂活動是一種相對較為高級的情感活動,能夠通過特定活動情境的創設實現對學生情感的激發,使學生在音樂藝術的輔助下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學生的心理疏導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會得到明顯的增強,有助于促進學生藝術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4]。簡單的說,音樂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強化,還能實現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的培養,在提高學生藝術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也能為學生良好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相應的支持,助力當代大學生群體實現良好發展的目標。
在明確認識到音樂教育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效果方面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為了能夠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增強大學階段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實際組織開展教學指導活動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對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視,在教育改革活動中將音樂教育作為核心,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有目的的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加以培養,在創新培養方式的基礎上使人文素養培養效果得到不斷的提高[5]。
在正確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為了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音樂教育作用的發揮,學校和教師就要結合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需求轉變教育理念,對音樂課程進行優化設計,為音樂教育在輔助人文素養培養方面作用的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要對音樂教育中人文教育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平衡人文教育課程與技術類教育課程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人文教育的熏陶,增強音樂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6]。其次,積極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帶領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課程中,確保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在具體教學組織活動中,教師要結合音樂教育內容設置多種類型的綜合實踐課程,將音樂情感教育與活動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活動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使音樂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最后,加強對課程的考核管理,通過考核管理引發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使學生為了獲得好的成績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實踐中,全面提高課程實踐教育效果。如此就能對大學生音樂教育進行優化,促進音樂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在充分發揮音樂藝術教育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效促進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面優化開展。
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而言,音樂教育實踐中人文素養教育作用的發揮與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導能力存在緊密的聯系,只有教師能全面把握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需要開展音樂教育活動,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并且對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品格修養等進行強化,能發揮出榜樣作用,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和影響學生,音樂教育方面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效果才能得到進一步增強[7]。基于此,新時期應該認識到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結合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現實需求組織教師參與相應的學習和培訓,對教師實施音樂教育方面的專業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等,并指導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多角度對教學組織活動進行改革創新,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確保能夠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應用到課程教學活動中,輔助開展音樂素質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良好培養,為高校大學生在新時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將音樂教育作為基礎對學生實施有效的人文素質培養,要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對校園文化進行挖掘,將音樂教育作為核心,探索特色校園文化體系的構建,確保在音樂文化的熏陶下,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高校具體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將音樂教育作為基礎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校園廣播以及人文社團等,對音樂文化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在學校范圍內組織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良好的培養[8]。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活動,將課堂教學活動、校內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在音樂文化類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出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逐步增強人文素養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高校大學生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創造理想化的條件。
綜上所述,新時期在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全面加強對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視,挖掘音樂教育資源,發揮音樂教育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作用,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教育和指導,在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同時,也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良好的培養,為學生未來實現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