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暉
(甘肅省歌劇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我國歌劇作為音樂藝術中的重要組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隨著各國文化的不斷交融,中國歌劇演唱想要實現全面的發展,就要主動吸收其他先進文化中的優勢。尤其是對于美聲唱法來說,作為重要的學習對象,就要從相互融合與補充出發,開創全新的發展道路。
對于美聲唱法來說,是從意大利發展起來的,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進入到了中國。在美聲唱法的代表人物中帕瓦羅蒂等一系列藝術家,通過其精湛的演繹技巧,不僅震驚了世界,同時也將美聲唱法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為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作為世界范圍內比較受歡迎的延長方法,所注重的就是聲音上的美,加之力度上的通暢,所以也就要求演唱者要保證發音位置的準確,借助共鳴與氣息來實現有效的控制。在美聲唱法中所注重的就是呼吸與咬字上的科學性,同時真聲與假聲上的結合,不僅可以展現出演唱的科學性,同時也可以展現出演唱者的內心情感,實現對美聲演唱的把握,提升演唱的水平[1]。
就我國的歌劇來講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且在發展中最為重要的表現為傳統的民族唱法以及美聲唱法與歌劇的融合。在開始階段中美聲唱法在我國的發展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而是在后期對技巧與風格的不斷探索來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誘發了對自身的思考。然而在當時收到演出環境以及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對演唱方法與運用上的不足,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也正是受到了這一因素的影響,使得演唱者開始主動創新并運用了不同的演唱方法,獲取到了一定的成就。如《劉三姐》等歌劇中就是融合了中西方的唱法,展現出了獨有的演唱風格,并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開展,我國的歌劇文化也開始融合美聲唱法,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國家之間交流的不斷深度,文化交流逐漸增加,所以說在中國歌劇演唱中運用美聲唱法為中西方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歌劇演唱得到了發展的契機,尤其是受到獨有的民族特色演唱方法來說,美聲唱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演唱方法與風格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歌劇表演者想要進行演唱就要掌握呼吸方法,而這也是在不斷演唱中所逐漸積累的方法。所以想要解決氣息問題,就要主動練習保證聲樂訓練的效果。在延長中使用美聲唱法就要確保氣息上的飽滿性與靈活性,運用胸腹式混合呼吸方法,提高延長的效果。對于傳統的歌劇演唱來說,由于受到審美觀與作品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演唱者使用了胸式呼吸方法,這樣也就使得氣息上相對較淺,造成了發音上比較單薄。而對于美聲唱法來說,通過長時間的研究采取了胸腹式混合呼吸方法,而這也被稱之為是最為正確的方法。在今天的發展中,這種方法已經被演唱者所掌握了,同時也將歌劇作品完美的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所以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美聲唱法對我國的歌劇演唱有著促進的作用[2]。
對于歌劇來說,其中包含了音樂、戲劇以及詩歌等多種藝術形式,作為表演藝術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就是借助演唱來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刻畫,揭示出劇情中的問題,從而塑造出相應的形象。所以對于演唱者來說,不僅要做好歌唱工作,同時也要做好演繹工作。歌劇中的劇情發展是建立在線索基礎上的,所以就要確保演唱風格上的準確性,以此來提高戲劇的演唱效果,提升觀眾的感受。美聲唱法作為表演藝術的一種,通過與中國歌劇進行融合,不僅可以符合民族特色的要求,同時也可以展現出歌劇的獨特性。且在西方的歌劇演唱中,就要求表演者要具備一定的表現力。而對于中國的歌劇演唱來講,則需要展現民族特色化。所以說歌唱與表演上的結合就要從有效銜接出發,實現內容與行動上的協調,以此來展現出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情。在美聲演唱中雖然注重對聲音的追求,但是卻忽視了形體動態以及表情等方面,而對于中國的歌劇表演來說則注重對作品的深度理解與表情上的豐富性。所以說在發展中就要從美聲唱法的積極影響出發,在使用美聲唱法時主動吸收其優勢,在此基礎上來增加民族特色,從而為觀眾展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劇演唱。借助美聲唱法能夠展現出戲劇的人物形象,不僅是生動形象的,同時也是充滿了民族特色的。所以在實際中就要做好表演工作,實現聲音、情感等方面的統一,從而提高觀眾的感受[3]。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美聲唱法中有著許多的優勢,且這些優勢也是值得被我國歌劇演繹所借鑒的。所以在今天的發展中就要從美聲唱法的優勢出發,在展現歌劇表演民族性的同時來形成獨有的演唱風格,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