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都市春節的重構與理想主義學術情結

2018-01-23 19:24:23萬建中
文化遺產 2018年1期
關鍵詞:文化

萬建中

在民俗傳統的體系中,春節絕對具有標志性的地位。因而,春節的生存境遇和命運,必然引起全社會尤其是民俗學者們的高度關注。2017年1月20日,在河南鄭州召開了“我們的節日·鄉關何處——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學術研討會。會議主辦方之所以擬定這一論題,大概是希望與會學者圍繞春節文化如何融入城市文明展開討論。其實,春節文化不僅存在于鄉村,也盛行于城市,這是毋庸置疑的。這顯然是一個實踐問題,而非理論辨析。近些年,類似的話題層出不窮,諸如“民俗傳統與都市社會治理”。筆者年初收到一份邀請,在4月9日紀念媽祖誕辰作“媽祖文化與創建文明城市”為主題的講座。這些論題顯然都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那么,這類論題為什么變得時髦起來呢?思考的最佳角度是理想主義。理想主義不是分析方法,而特指一種對待春節傳統的立場和民俗學者的態度。在這里,理想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論題,因為其立場和態度是沒有限度的。

一、民俗學者的理想主義學術情結

近些年,在談論都市春節時,民俗學者們的理想主義情結越來越凸顯,故而有必要檢討民俗學者面對春節傳統的流逝狀況是否能夠秉持客觀、合理的學術態度。

那為何不關心鄉村,而專注于城市呢?這說明春節在城市發生了變化,理想中的春節與現實距離越來越大。步入中老年的學者們在癡迷自己小時候過年滋味的同時,不斷感嘆現今過年之乏味。在春節期間,知識分子尤其是以研究民俗傳統為己任的往往偏重于精神需求和情感寄托,不滿足于宛如平日的吃喝玩樂和走親訪友。他們對春節文化的純粹性有著異乎尋常的向往,對春節文化的重構產生莫名的抵觸情緒,并要求理想的春節與現實對應起來。盡管所有的民俗學學者都認可民俗傳承具有自身的內在規律性,但又不愿意完全正視春節在城市中的重構,不自覺地否認春節發展的必然性和客觀性,不愿接受春節像其他民俗一樣,其實施和展開是一個不容控制的過程。于是,有的民俗學者便振臂高呼:保衛春節。試圖以學者群體特有的社會影響力,改變現有春節重構的軌轍。在這種呼聲當中,透視出一些學者的使命情懷和職業操守,民俗學學科的實踐意義似乎也得以體現,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民俗學維護本學科地位和顯示自身社會價值的學術策略。理想主義學術傾向導致民俗學者對待中國節日體系不夠理性,即只關注傳統節日特別是春節,而對政府主導的節日體系和國外輸入的節日體系視若罔聞。倘若傳統節日吸納了另外兩種節日體系的元素,為了維護都市傳統春節的純粹性,一些學者便以捍衛者的形象出現。

這種學術行為既是民俗學學者群體傳承民俗意愿的表達,也反映了民俗學是一門理想主義的學科。民俗學學科的宗旨似乎在于對民間傳統的堅守,對民俗傳統的禮敬與信仰轉化為學術話語,這種鮮明的情感意識和理想維度將民俗學推向崇高,成為“一門偉大的學科”。于是,便出現了大量的這類書名的學術著述,諸如《呵護傳承人 關注守望者——非遺后時代民間文化傳承的實踐與思考》《民間文化的忠誠守望者——鐘敬文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記住鄉愁——中國(福建)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文集》等等。在2017年全國政協會上,馮驥才先生滿懷激情地說:“如果我們不去守護文化,誰來做這件事?我想這是知識分子的天職。”*魯博林:《馮驥才委員:守護文化是知識分子的天職》,《光明日報》2017年03月07日第4版。這種豪情萬丈的學術現象在其他學科大概難以見到。大多民俗學者都飽含民間傳統的情懷,但在張揚并且守護民間傳統的過程中,由于都市現代化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民俗傳統的走向越來越違拗學者們的意愿,都市生活方式的不斷異化使學者們生出抗拒之心。呼吁與吶喊的學術之聲不絕于耳。這種強音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已然演變為社會文化思潮。不過,民俗學者都期盼民間文化傳統能夠與現代化的進程并行,這種特有的學術情結倒是推動學科前行的精神動力。這一學術群體亦可堪稱理想主義者。

節日作為民間文化傳統,是溫馨的、美好的,最值得挽留和延續的。尤其是春節,儼然成為所有民俗事象中最耀眼的傳統符號;春節在城市生活中的命運是其他民俗的寫照,成為傳統民俗在都市境遇的標桿。因此,春節期間,關乎節日的話題異常豐富。人們不厭其煩地復原過去的春節,字里行間透示出回歸過去的意愿,懷舊心態力透紙背。在春節期間,即便在城市,這些話語委實可以把上了年紀的人的思緒拉回到過去。然而,這些話語畢竟只是對理想春節的想象,掀起了一股懷舊之情。可以把這種號稱學術的行為理解為一種心靈活動、審美過程和情懷表達。我們盡可把理想春節作為評判現今城市春節生活的尺度,卻不能將其作為春節發展的實踐標準。節日尤其是春節話題極易導致理想主義學術心態的膨脹,激情澎湃的情緒讓焦點偏離了城市春節的實際。

本來民間節日是讓我們面向未來的,因為所有祝福的言辭都是在堅強對未來生活的信念,是面向未來的情感和愿望的表達。然而,民俗學者們竟然在做面向過去的引導,眷顧和梳理遠去的春節,不斷地宣泄過去春節的濃濃年味。從“我們的節日·鄉關何處——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研討會上宣讀的一些論文可見一斑。諸如《開封春節與民間信仰》《從桃符到春聯——基于祝由文化興衰的視角》《中國春節祥和文化研究》《古詩詞里的春節習俗探尋與傳承》《從精神追求到文化記憶:春節剪紙習俗觀念的演變》《民俗文化助推中原城市形象傳播》《從古代春節民俗看當代城市節日文化》等。這些論文都持從過去春節反觀現代都市春節的立場,還沒有從理想主義的窠臼中解放出來。

事實上,學者們不滿的諸多春節元素和行為方式都是當初熱切歡呼的。1983年,當春節聯歡晚會成為除夕盛宴,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從電話拜年到短信和網絡拜年,再到用微信拜年和搶紅包,都被指稱為春節新民俗。還有在餐館吃年夜飯,出國或旅游過春節等等,也一度被譽為過年方式多樣化。如今,新年時期打開朋友圈,充斥著身邊朋友外出旅游的炫耀照片。根據騰訊《2017微信春節數據報告》顯示,除夕至初五,微信春節紅包收發數達到了460億個,同比去年增長43.3%。而一旦這些新民俗大行其道,愈演愈烈,學者們又開始眷戀起農耕社會的春節,盡情描繪全家人圍著火盆守歲的其樂融融的情景,指責這些新民俗缺乏人情味,反而疏遠了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春節的市場化、商品化及功利性的凸顯,更使傳統春節的捍衛者們難以接受。春運作為改革開放以來興盛的春節文化現象,早已深深嵌入春節文化之中,成為都市春節耀眼的文化表征。盡管難以給春運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春運委實為春節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強勁的活力。春節傳統的內核和民俗事象依舊,但其外延更為豐富,并將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時尚表現。

今天,全社會已經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傳統(譬如放鞭炮)一旦與政治、經濟、環境等相沖突,便顯得異常脆弱,甚至被粗暴遏制。“對大多數人來說,尊重傳統并非是他們主要的關心對象。在任何一個社會,只有很少的人——大約只有宮廷和外交部的禮賓司官員,以及一些守舊者——才會把嚴格遵循傳統視為主要任務。”*[美]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第28頁。都市生活方式所依據的其實主要并非春節傳統,而是法律、相關的政策以及生存的競爭機制,即便春節期間亦如此。另外,都市生活是由科技來引領的,科技在改變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科技與傳統的春節信仰、禁忌之間,顯然是相沖突的。

面對此等現實,持理想主義立場的民俗學者難逃精神折磨,唯有迎合政府方得以隨波逐流的解脫,抑或認為與政令對抗無濟于事。面對“禁放”,民俗學者們竟然集體失聲,似乎春節可以排除放鞭炮。在這里,理想主義的學科心態被嚴重扭曲。難道理想主義是相對的,或者說可以打折扣?民俗學者們應該寬容春節的重構,卻不能對行政干預“過年”(包括其他民俗事象)聽之任之。這也是民俗學作為理想主義學科的重要方面。

春節重構仍在持續,這是都市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春節不是遺產,而是生活,無需刻意保護,因為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倘若在城市發展的語境中討論春節文化,“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這一論題才具有現實意義。“一個民俗學者能夠趕上這種社會和民俗大變動的時代,實在是一種難得的機遇和幸運,他應該有責任將這一歷史變革真實地記錄下來,并加以研究。”*賀學君:《民俗變異與民俗學者的立場》,載葉春生主編《現代社會與民俗文化傳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9頁。站在當下的立場與現實對話,贊同都市春節演進的邏輯和現代表現,以平和及坦然的心態觀察和闡述都市春節的現狀與未來,這才應該是這一論題的初衷。這正是面對春節的理想主義學術態度。

二、都市春節重構的必然趨勢

都市春節的現代化是必然趨勢。“春節原本是中國人以家族為中心,以合家守歲慶賀新春為內容,以吃餃子放鞭炮拜大年為表征,由民眾按照傳統自行組織的喜慶節日,現在在多種新因素的刺激特別是政府和市場的積極推動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賀學君:《民俗變異與民俗學者的立場》,第75-76頁。盡管強調正視和接受春節重構的現實,但也需要對這種重構進行分析和討論。春節作為特殊時間段中人們的特殊生活方式,所提供的分析維度完全是開放式的。從何種角度呈現當下都市春節則成為問題的關鍵。理想主義并不排斥對現實的深切關照,唯如此,才能造就都市理想春節實現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承認傳統與現代是一對矛盾,就應該欣然接受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相背離這一事實,即城市文明在不斷地拋棄傳統春節文化。當然,對都市春節一些異化想象的理性抵觸是民俗學者理想主義的特質,另一方面,對都市春節重構的順應也不失為一種理想主義。下面擇取三個方面,也就是都市春節的三種現象來印證這一觀點。

第一個方面,春節是農耕社會的產物,只有在農耕社會環境中才能充分體驗到春節文化的魅力。這可以從春運的流向得以說明。回家過年的人流都是向著小城鎮,向著鄉村來移動。人們紛紛逃離大都市,回到農耕文明當中。春節期間交通很暢通,路上行人也少了很多。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城市的居民相當部分是來自于小城鎮,或者農村,老家或故鄉都在小城鎮和農村。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過年,所以流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俗語。要回家去過年,回家鄉去過年,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因為他們都在老家。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在大都市過年沒有年味,還不允許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已經步入都市文明的居民,也反感別人家放鞭炮。倘若筆者在北京居住的小區放鞭炮,必然遭到鄰居們的譴責。如果有人倡議不要禁止放鞭炮,便會引發一片罵聲。認為放鞭炮損害城市文明,甚至將之列入不文明的行為。放鞭炮產生噪音,事實上,城市文明的一個標志就是噪音;還有放鞭炮破壞環境,城市發展的另一種現象正是空氣污染。凡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被認為實屬必然和正常,而放鞭炮作為一種習俗傳統,則被視為可有可無乃至危害的行為。市民們放鞭炮的熱情在逐年降低,幾乎無人思索——祖祖輩輩為什么要放鞭炮。倘若有城市拋出如此大膽的口號:“春節,到××城市來放鞭炮”,應該是會產生轟動效應的。很可能無需其他旅游資源,僅憑這一點,就能吸納源源不斷的游客。

春節一過,一旦脫離了春節的時間維度,人們就紛紛離開農村,奔向大都市。春運是兩個流向,春節之前是向著農村和小城鎮,春節結束,又奔向大都市。就與北京城的車流是一樣的:早上上班,從郊區的四面八方涌向中心,下班則從中心向郊區蠕動。平常的時間是大都市的時間,工作方式、節奏和生活方式都是由大都市主導。因為大都市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而農村給予年輕人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才有農民工、春運。春節是小城鎮和農村的時間維度,是屬于家鄉的時間。家鄉的“鄉”本身就帶有鄉村、鄉鎮的意思,這是與大都市相對的。春節的核心表達是團圓,全家人可以在大都市和異地團聚,但在異地只是團聚,而不是團圓,只有在自己家鄉的團聚才是團圓。

“回家過年”應該成為所有民俗學者們理想主義的共同呼聲,這是在充分理解了春節意義的基礎上發出來的。因為回家過年本身飽含豐富的理想,團圓、吉祥、祝福、喜慶、美好等等都是家鄉春節的基本存在感,極易激發民俗學者的理想主義情愫。

第二個方面,城市文明在不斷超越傳統春節文化。文明表現為未來的時間向度,諸如“中華文明的曙光”的表述,而文化則側重于“傳統”,文化與傳統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城市文明的建設過程中,一些傳統包括春節民俗被科學和理性所掩蓋。諸如“什么是節”這樣的問題就變得極為陌生。中國人(除了游牧民族)吃的是草,穿的用的都取自植物,對植物有天然的親近感。傳統民居是用木頭蓋起來的。如今,大學的“建筑系”仍稱“土木工程系”,中醫治病用草藥。植物都有節,節是植物中最堅硬的部位,“節”作為時間概念,也成為堅硬的非常的時間,也即最“難過”的時間。“節”意為不通,堵住了,故而叫“過節”。這一稱謂極為精妙和貼切。不通,所以要“過”,要通過。至今仍保存了這一本意,兩人之間有了矛盾和沖突,即“過節”。在祖先的觀念中,節是不通的時間,也就是不吉利的和邪惡的時間。

如何通過這段非常時間呢?無外乎兩種方式。一是祭祀。一是恪守禁忌。諸多平時能做的事情不能做,可以說的話不能說。譬如,正月初一不能掃地,不能倒垃圾,唯恐走了財運、財氣;不能動剪刀、刀子,更不能殺生、見血。國人向來注重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開始和結束都需要儀式化的表達。出遠門,要餞行;旅途結束,回到家要洗塵、接風。而春節既是一年的結束,又是新年的開始,所以成為最重要的時間。在大年三十年夜飯的餐桌上,說盡吉祥的話,家家都說,人人這樣。正月初一互相拜年以吉祥道賀,皆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年夜飯是全家團圓的時間,絕對不允許外人打攪。倘若有人家負債,一定要在年關之前償還,除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讓舊債拖入新的一年,要用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從新開始。在過去,大年三十之前,父母都要給每個家庭成員做件新衣服;還有貼春聯和門神,掃塵等等,需要更換的都要煥然一新。國人堅信新的比舊的要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是國人的生命哲學。

對春節的考察,理想主義思維定勢往往自覺不自覺地以過去為參照,上述“第二個方面”的文字也是如此。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些春節背后的隱喻已變得模糊不清,都市中人已難以領略到先輩們過年的神圣感了。現代化的生活旨在追求快捷便利,舒適和安全,力圖打破禁忌和約束。而傳統春節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就是祈愿與禁忌。禁忌在都市中已難以尋覓,相互祝福的祈愿形式倒仍在流行,但祝福更多出于交往的需要,祝福詞語竟然多數為剪貼、復制而成。另外,居住環境、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直接導致年味的淡化,傳統春節的文化場域在都市中再也無從構建。正如愛德華·希爾斯所言:“傳統發生變遷是因為它們所屬的環境起了變化。傳統為了生存下來,就必須適應它們在其中運作,并依據其進行導向的那些環境。”*[美]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第276頁。問題是傳統春節是不是能夠適應都市新環境,理想主義者顯然不愿意做出否定的答案。然而,春節傳統只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就像稀稀拉拉的鞭炮聲一樣。

第三個方面,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沖突的關鍵還在于,現代化與民俗的矛盾。春節是除舊迎新的時間,這與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季節和氣候變化有關。一個生產生活的周期結束了,迎來了新的生產生活的周期。這一周期是由陰歷來決定的。而現在都市中的生產生活的周期,是按照陽歷來安排的。所以目前有兩種時間制度,官方主導的屬于陽歷,自然形態的農耕生活歸為陰歷。盡管兩種時間制度并行不悖,但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是陽歷。除了傳統節日,平日里的作息完全是按照陽歷來布置的,與陰歷的關系并不大。表面上看,主要傳統節日都有法定假期,實際上陰歷運作的空間反而被限定了,更加窄小。

現代化是絕對的,因為它代表了現代社會的前進方向。伴隨現代化所出現的任何問題,諸如污染、噪音、食品安全等,被認為隨著現代化進程完全能夠解決。當然,可以就事論事,嚴厲懲處造成空氣污染、有害食品的當事人,但不能據此因噎廢食。《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14年全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4292.34人,不能據此而提出限制開車上路的倡議。因為速度與激情是現代化的標志,而放鞭炮不是,傳統春節也不是。還應該進一步理解,傳統春節向現代春節的轉化本身也是傳統,這是由科學主義主導的連續不間斷的過程。這恰恰表明了傳統是永恒的,也是發展的。從這一點出發,民俗學學科的理想主義當然是面向未來的。站在科學主義的立場上把握民俗傳統,這才是理性的,代表了學科發展方向的理想主義。

三、訴諸于重構的理想政府

民俗學者的理想主義更多表現在學術或言論的層面,理想轉化為現實并非他們力所能及。給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議,將政府引入理想主義軌道,都市春節的重構才能迎合民眾生活所追求的幸福觀和價值觀。

都市年味越來越淡了,盡管民俗學者們不能阻止這種異化的趨勢,但也不能熟視無睹。“由于傳承得不完善,或者由于人們對所接觸到的傳統毫不關心,一種傳統可能會被削弱。”*[美]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第304頁。畢竟保護和傳承傳統民俗文化是理想主義學科的神圣使命。另外,對傳統的維系也是社會結構的一種事實,因為任何社會結構中都不可能沒有傳統。延緩這種趨勢,營造春節氣氛仍然實屬必要。在城市文明不斷遠離春節文化現實情況下,如何讓傳統春節文化融入到城市文明當中的確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單單喊出“保衛春節”這個口號是遠遠不夠的。

民俗學者之所以一直執著于民俗傳統的理想主義情懷,還有一個重要的依托,就是對政府的信任和依賴。《中國民間文藝集成》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等皆以政府為主導,并且成效顯著。民俗學者們參與其中,樂此不疲。盡管對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頗有微詞,但政府為中國非遺項目走向國際不遺余力,又深得學者們稱道。政府的絕對權威及強大的經濟實力令民俗學者們欣喜若狂,保護的理想信念倍增。“國家權力的介入和規劃是當代傳統節日發展的重要表征”,*關昕:《國家治理視域下的傳統節日發展》,《文化遺產》2016年第1期。政府完全有能力讓都市的年味像鄉村一樣濃郁起來。學者們總是對政府充滿了想象,并奉之為理性主義的代言者。

對政府的理想主義認知并非只是學者們的一廂情愿。曾幾何時,政府以“革命”的名義改造過春節。例如“‘文革’期間民兵限制人們‘拜年’,禁止‘親戚走動’,‘過革命化的春節’,很多傳統的節慶活動遭到禁止等等”,*周星:《談談當代節慶體系的整合與重構》,《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3期。直接導致都市春節傳統的淪喪。改革開放以后,春節強大的社會功能為政府所認識,于是,精心打造了觀眾最多的一臺晚會,在其樂融融中宣揚黨的政策和未來生活的美好;開展擁軍愛民活動和政府領導走訪困難戶,在一片祥和的節日氣氛中重塑政府的高大形象;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設宴招待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知名人士,彰顯民族大團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春節給予的天時、地利、人和。因此,在延續都市春節傳統方面,政府與民俗學者們的立場是一致的。既然春節如此重要,維系都市春節的傳統性,政府便責無旁貸。要實現理想主義視閾下都市春節的愿望,可以站在政府立場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理想主義方案。當然,愿望要得以實現,政府必須是理想狀態的。

首先,政府應該為來自同一地方的外來人組成生活共同體創造必要的居住條件。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以城市為第二個故鄉的觀念。越來越多的都市將變成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房屋的市場化導致熟人社會急劇萎縮,人們紛紛離開他們熟悉的社區,進入陌生人的世界,每個家庭與其所在的社區不再發生任何關系。生活共同體的瓦解是年味消退的直接原因。讓具有相同生活傳統的人群聚居起來,形成生活共同體,構建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居住格局,重新夯實春節文化土壤。在城市布局中有意識地建立城中村,讓來自同一地區的移民居住在同一社區。譬如,在北京曾經就有溫州村、浙江村、河南村、安徽村、福建村等。四合院老北京人聚落空間的年味較之高樓大廈就更為濃郁。

第二個方面,政府加大專項投入,營造都市春節文化的氛圍。通過張燈結彩營造都市特有的春節氣氛,在公園、道路兩旁及其他公共空間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加以裝飾,提供各種免費的歌舞表演,市區免費發放春聯,發放年貨。從2012年開始,北京的煙花備貨量、銷售量連續六年逐年下降,到了2017年,全市煙花銷售量已經從銷售高峰期的40多萬箱,下降到12萬余箱。零售點也從最高峰的近3000個下降到不足800個。這被視為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也是年味清淡的顯著例證。政府應該為市民放鞭炮提供良好的條件,既安全又不污染環境,現代科技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政府部門還可以加入到發送紅包的行列中來,在電視、微信平臺向廣大市民發紅包。政府部門要想成為真正的群主,需要吸納盡量多的市民進入自己的“朋友圈”,并通過發紅包的方式給予粉絲們實惠和滿足。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交這方面的提案。春節的市場化運作是必然趨勢,政府需要加大平抑物價的力度,同時鼓勵商人開展降價促銷活動,增添廣大市民購置年貨的喜悅。

第三個方面,積極培植新的民俗事象,積極引導春節文化在都市中的重構。已經出現了搶紅包、收發紅包、逛商場、網購、出境旅游、自駕游、自駕回鄉過年及年夜飯在高檔飯店吃等現代消費主義現象。近幾年春節,各個手機軟件上搶紅包成了市民新的娛樂環節,搖一搖、戳一戳、刷一刷等豐富多樣的玩法讓搶紅包增加了不少娛樂性。2015年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這些都是文化產業化背景下春節轉型的個例。盡管這些個例不是“傳統”的,卻已然成為春節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說,這是傳統春節向現代春節進化的先兆。當然,現代春節與傳統春節絕非割裂,春節現代化重構達至任何程度,都不可能脫離其原本的精神內涵和基本社會屬性,否則,就不是春節了。同時,這些新興的民俗事象也應該有地方特色,與這座城市的文化傳統有一定的關聯性,不然的話,現代城市春節民俗又要雷同起來了。

第四個方面,政府應該鼓勵年輕人把父母接到城市來過年,為外地老年人到都市過年提供優惠和便利條件。如今,春運主要是年輕人回家,回到父母身邊過年。如果年輕人紛紛把父母接到都市,鄉村傳統春節習俗便不斷涌入都市,可以極大地促進都市春節文化向著多元發展。現在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春節期間交通委實不怎么擁堵,很暢通。如果春節的交通依舊很擁堵,這才是有年味的。這種年味跟汽車尾氣濃度,應該成正比。

一般認為春節文化是傳承的,城市文明是建構的,其實并不盡然。春節文化同樣也可以是發明的,城市的現代化也包括春節文化的現代化。過去,年節活動都是在家庭內部或家庭之間展開的,掃塵、貼門神和春聯、祭祖、置辦年貨、吃年夜飯、壓歲錢、守歲、拜年、放鞭炮莫不如是。隨著家庭成員結構和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政府主導春節的力度愈發強勁,家庭與公共空間之間的壁壘便被洞穿。邁向現代的城市春節文化,已然向著公共生活空間延伸。一個典型的事例,由于居住樓房,鞭炮已不能在自家門前放了,只能在社區大門口或開闊的公共領地集中燃放。而公共空間均由政府支配、管理。既然如此,在都市春節重構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市民、民俗學者及政府之間的博弈和妥協。

理想主義讓民俗學者失去了應有的批判意識。民俗學者一貫主張讓民俗生活本身說話,民俗包括傳統春節在內是自然延續的結果,那是愛和自由的生活世界。沒有哪個學科對自己的研究對象如此溺愛。如果有人對民俗傳統尤其是春節習俗說三道四,便是大逆不道,必然遭來口誅筆伐。以現代化的眼光審視民俗傳統,一方面令人萌生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又覺得總有一些不合時宜。另外,都市春節發展不可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由市民自己抉擇。都市春節的理想命運并不由持理想主義的民俗學者所掌控,只能寄希望于理想的政府。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正在播放|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亚洲性影院|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免费看片a|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99伊人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91视频|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18|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欧美网站| 99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午夜天堂|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伊人色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香蕉| 美女免费黄网站|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 97se亚洲|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91无码国产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性欧美在线|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性爱网站|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日韩高清欧美|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午夜啪啪福利|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九九九国产|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色婷婷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