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枝紅,張進珍
(1.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山西 長治046000;2.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030012)
肺癌是“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簡稱,是最常見的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肺癌的病因病機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中醫認為正氣不足是根本,治療上“扶正培本”的治療原則貫穿始終?!独硖撛b》是一部論治中醫虛勞病證的的專著,為明末醫家汪綺石所著,該書對虛勞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理法方藥、預防調護等都有獨到而詳細的論述,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就《理虛元鑒》學術思想對肺癌診治的意義進行初步探討,茲論述如下。
中醫古代文獻中未見“肺癌”病名,據其癥狀和體征,歸屬于肺積、息賁、咳嗽、喘息、胸痛、勞咳、痰飲等范疇[1]。《素問·刺法論篇》和《素問·評熱病論篇》分別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醫宗必讀》也提到“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云“精氣奪則虛”,明確指出,正虛即正氣不足,與機體氣血精津液缺失、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故中醫認為,腫瘤的本質在于“正虛”,其形成和發展是因機體正氣不足,邪氣聚集而成,致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熱毒多種病理產物互相搏結,蘊結體內,日久積漸而成有形之腫塊,屬正虛邪實之證[2]。肺癌的發生、發展也與正氣不足和邪毒外侵關系密切,正氣不足是內因,在肺癌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主導作用,并貫穿于疾病的整個過程。
《理虛元鑒》中提出“虛證有六因: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醫藥之因”。汪綺石先生所創“虛勞六因學說”內容豐富,比較全面地總結了虛勞的病因,并詳細地分析了這些致病因素,有助于認識肺癌正虛的原因。如有些肺癌患者先天稟賦不足,平時亦體弱多病,可歸屬于“先天之因”。肺癌患者中老年人多見,常并發其他慢性疾病,久病耗氣傷血,可歸屬于“后天之因”;肺癌本身屬于消耗性疾病,屬于疾病自身原因;肺癌患者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常損傷正氣,尤其是反復、多次放化療后正虛更加明顯,屬于“醫藥之因”。此外,肺癌的發生、發展、轉歸、預后與情志因素關系密切,可歸屬于“境遇之因”。
汪綺石先生在論述虛勞病機時另辟蹊徑,從“火”立論,認為虛勞的發病機制與火關系密切,或為虛火,或為伏火。虛火指的是動于氣而未著于形之火,即浮越于外的虛陽,屬于陽虛病變,總是由于少火衰微、元陽不足所致。伏火指的是先動于氣,久而漸著于有形之火,即陽亢,屬于陰虛病變,多由陰虛火動、火盛生風所致[3]。此外,汪綺石先生在論治勞嗽、吐血、干咳、痰中帶血、骨蒸、潮熱等病證時也皆從“火”論治,認為是由陰虛火旺所致,治療用藥無不強調“清金保肺”。肺癌正虛貫穿始終,但臨床證候錯綜復雜,往往寒熱虛實并存,臨床中常見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干咳、疲乏等癥狀,汪綺石先生從“火”論治的學術思想也可運用于肺癌診治,如肺癌患者放療過程中,??梢娍诟?、乏力、氣促、干咳、局部皮膚損傷等熱毒傷陰、氣陰兩虛癥狀,即可從“火”論治,治療上可“清金保肺”,選用清金甘桔湯、清金百部湯等方劑加減治療。
汪綺石先生總結前人經驗,尤其是李東垣、朱丹溪、薛立齋等醫家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針砭時弊,創造性地提出治療虛勞“三本二統”論,以調補肺脾腎為主,陽虛統于脾,以補脾建中為主,陰虛統于肺,以清金滋肺為主。“三本二統”論是《理虛元鑒》的核心思想,不僅對虛勞病的診治影響深遠,對肺癌的診治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理虛元鑒》“治虛三本”論提出:“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矣?!钡窃谥畏?、治脾、治腎的具體治法及用藥上,強調“執兩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調”。治肺要“清金保肺,無犯中州之土”;治脾要“培土調中,不損至高之氣”;治腎要“金行清化,不覺水自流長,乃合金水于一致也”。汪綺石先生又強調在臨床中應分清輕重緩急,在“治虛藥訛一十八辨”中提到:“虛勞之施治有序次,先以清金為主;金氣少肅,即以調脾為主;金土咸調,則以補腎要其終?!薄独硖撛b》“治虛二統”論提出:“治虛二統,統之于肺、脾而已……凡陽虛為本者,其治之有統,統于脾也。陰虛為本者,其治之有統,統于肺也”,強調肺脾二臟在虛勞病證治療中的統攝作用。
汪綺石先生在治虛“三本二統”論基礎之上,又提出了治勞用藥“三禁”,即“一禁燥烈,二禁苦寒,三禁伐氣”,并撰寫“虛勞本治方”及“治虛藥訛一十八辨”對治療虛勞疾病的理法方藥進行詳細論述。這些對肺癌的治療也有指導意義。就“三本”而言,肺癌論治應以調補肺脾腎為主,用藥應平和,避免使用燥烈、苦寒、伐氣之品。治肺可選用生地黃、麥冬、天冬、五味子、桔梗、紫菀、川貝母、桑白皮、地骨皮等藥物;健脾可選用黃芪、人參、白術、茯苓、山藥、炙甘草等藥物;補腎可選用熟地黃、山茱萸、芡實、五味子、沙苑子、菟絲子、補骨脂、杜仲等藥物。就“二統”而言,陰虛統于肺,陽虛統于脾。肺癌辨證為陰虛證可從肺論治,清化伏火,宣降肺氣,以清金保肺,臨床可選用清金甘桔湯、清金百部湯、清金加減百合固金湯、固金養榮湯等加減治療。肺癌辨證為氣虛、陽虛證可從脾論治,培土調中,急救中氣為最先,治療過程中應時時注意顧護胃氣,從而達到“脾胃稍調,形肉不脫,則神氣精血可以次第而相生”的目的。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可見納差、不欲飲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反應,此時患者脾胃虛弱明顯,治療應以健脾和胃為主,用藥應平和,不可過用溫燥之品,以免更加耗傷正氣,臨床可選用四君子湯為底方加減治療。
汪綺石先生對虛勞重視預防,注重調護。首先,重視預防,強調未病先防,在“虛勞六因”論提出“宜調護于未病之先,或預服補藥,或節養心力”,并立“虛勞當治其未成”專論,明確提出虛勞應當未病先防;其次,強調輕病早治,已病防變,注重調護,從情志調節、外感防護、時令節氣等多方面論述,提出了“六節”“八防”“二護”“三候”“二守”等調護措施。肺癌也應重視預防,早診早治,更應注重日常調護,如肺癌患者在情志調節方面,應盡量做到“六節”,即“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忿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在外感防護方面,要盡量做到“八防”“二護”“三候”,盡量做到“春防風,又防寒;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而致感寒;長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風”等;在治療方面,要堅持“二守”,即“一服藥,二攝養。二者所宜守之久而勿失也”,盡量做到堅持長期服藥與調養。
綜上所述,汪綺石先生創立“虛勞六因學說”,病機從“火”立論,治療強調“三本二統”,并重視預防,注重調護,對虛勞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理法方藥、預防調護等論述詳細。肺癌正虛貫穿始終,《理虛元鑒》所論述的學術思想對肺癌的診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