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群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是現今全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音樂教學體系之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奧爾夫教學法開始引進大陸,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教育理念也開始轉變,因此奧爾夫教學法在新的時代中逐漸在中國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空間。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對理論的教授為主,忽視實踐教學,而奧爾夫教學法的引入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邁出了當代音樂的學科建設的第一步。
奧爾夫教學理念形成于20世紀初,由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最先提出的。是以“原本性音樂”為基本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卡爾·奧爾夫看來:所謂的“原本的音樂”“絕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
奧爾夫教學法的教育理念是“原本性教育”,原本性可以分為人格原本和音樂元素,人格原本是把音樂、動作、舞蹈、語言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讓人們不再以聽眾的心態去單純的欣賞音樂,而是參與到音樂的演奏過程中,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體驗原始的音樂。體態旋律是指用身體的旋律變現音樂的藝術,通過音樂的時間空間以及動作元素,構建人的情感的思維,在奧爾夫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以提倡人們對音樂的自然體驗,培養人的思維反應能力,以及記憶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合唱訓練中奧爾夫教學凸顯了合唱的基本體驗,讓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深入到原始音樂之中,體驗合唱的藝術特點,使合唱節奏融入到原始音樂的節奏中。從而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合唱藝術的掌握技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提供支持。
奧爾夫教學起源于20世紀初卡爾·奧爾夫“原本性”的音樂教育理念,通過結合體態旋律和現代舞表演,把音樂和舞蹈結合起來,創作具有表現力和主動精神的一種教育思維,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1924年奧爾夫與舞蹈家軍特合作創辦了以體操、音樂、舞蹈為基本方式進行教學的軍特學校,在這所學校中奧爾夫開始了他音樂教育變革的嘗試,初步完成了奧爾夫教學理念。1928年奧爾夫借鑒非洲樂器以及其他地方民族的樂器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奧爾夫樂器”,為奧爾夫教學法提供了物質基礎,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和奮斗,在奧爾夫以及其學生們的努力下,在1961年第一個奧爾夫教學法的研究和培訓中心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成立,該中心的建立標志著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壯大。
20世紀80年代,廖乃雄教授首次將奧爾夫教學法介紹到大陸,從此奧爾夫教學法逐漸被中國的學者所接受,同時也誕生了一些奧爾夫教學法的書籍和論述,比如廖乃雄的《中華學校音樂教材》、李姐娜的《奧爾夫教學法》等,為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文獻資源。奧爾夫的引進,對中國音樂界的教學方式的影響相對較大,促進了音樂教學模式的變革,由于我國部分地區經濟條件的影響,以及教育理念的差異,造成了部分地區的音樂教學模式不能開展奧爾夫教學,因此奧爾夫教學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是相對比較分散。
合唱在我國的發展具有相對比較悠久的歷史,合唱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門表演藝術的范疇了,隨著合唱藝術的發展,合唱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經從表演逐步演化到各個音樂學科的綜合藝術形式,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日新月異,我國的合唱事業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合唱藝術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聲音,比如我國的合唱團隊追求的是內容和形式想兼顧,既要要求隊形上的統一,又要要求聲調上的協調,然而避免不了的是一些團隊過于重視隊形上的統一,忽視聲音的協調,甚至為了讓隊形的統一,讓隊員無法保持輕松的姿態進行表演,這樣的演出不僅無法跟受眾帶來快樂,更無法形成共鳴,與觀眾形成心靈的交流,無法實現合唱的整體效果。
對于觀眾而言,合唱的藝術在于受眾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心靈上的體驗,無法與受眾產生共鳴的合唱,即使再優美的隊形,無論如何沖擊觀眾的視野,都無法與觀眾形成互動,也就不能體現合唱的真正效果。
奧爾夫教學法理念的核心內容是“音樂的原本性”,將奧爾夫教學理念的核心引入到合唱訓練中不僅能夠使作品排練的效率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能夠讓觀眾參與到作品的排練之中,提升作品與觀眾的互動作用。如何解決合唱的問題已成為現階段合唱藝術發展的重要課題,當然,合唱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合唱藝術的基礎做起,就是從合唱訓練開始,合唱訓練借鑒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合唱教育中過于追求專業化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表演者全面發展,提升表演團隊的基本素質。
音樂元素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通過人聲表演的方式進行表現出來,它包括節奏、音高、趨勢、音色等,通過對音樂元素的訓練,可以提升合唱團員的整體演唱素質,保證了合唱藝術音調上的協調。本段通過對節奏和音高兩個方面進行闡述表達奧爾夫教學法中音樂元素的訓練。
1.節奏訓練
節奏是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韻律,是由節拍和律動等元素構成的根據聲音的長短和輕重進行有規律的反復變化組合。在奧爾夫教學法中,節奏是合唱訓練的基礎,在初級合唱訓練中,可以通過使用身體不同的姿勢和動作進行訓練,讓學生不斷的體驗肢體姿勢與節奏之間的關系,體驗肢體動作與內心的協調關系,促進學生思維與節奏之間的協調,讓學生在合唱訓練中的找到節奏的關鍵因素,從而提升合唱藝術訓練的效率。在奧爾夫教學中,可以通過建立一套簡單的肢體動作進行訓練學生的節奏,讓學生根據建立的肢體動作(如:根據學員的基本狀態和接受水平進行建立音樂節拍),讓學生通過對建立的音樂節拍進行訓練,鍛煉學員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等。
2.音高訓練
音高是通過主觀感覺對聲音調子高低的抽象判斷,它取決于聲音的頻率和響度,是影響合唱藝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奧爾夫教學中,音高的訓練是合唱訓練的基礎,通過聲音的訓練,使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音高訓練,增強隊員的演唱能力,提高合唱藝術的藝術效果。
總之音樂元素的訓練是奧爾夫教學體系中合唱訓練必不可少的條件,通過這些音樂元素的訓練,提高了合唱藝術的魅力,使合唱藝術更加于國際接軌,滿足在表演過程中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能夠不斷的豐富合唱藝術的知識,提升我國合唱藝術的市場競爭力,使我國合唱事業的發展不斷進步。
互動式訓練是指在奧爾夫教學法的指導下通過對聲音和諧的訓練,聲音和諧是合唱藝術的本質,聲音和諧的要素包括音色的和諧、音調的和諧、節奏、音準以及表現的和諧,傳統的合唱訓練往往是以單純的這些方面進行專業的訓練,然而受到合唱隊員音樂素質參差不齊的影響,使合唱訓練中變得枯燥無味,互動式訓練恰恰能夠解決聲音協調訓練過程中枯燥無味的現象。
即興創作訓練是在奧爾夫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表演與指揮的過程中不是通過事先準備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由學生或者老師即興的進行指揮,其他學生進行表演的一種唱訓練,這種合唱訓練,既培養了指揮者對音樂進行獨立思考和理解并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處理的能力,又讓表演者能夠做到及時做到跟隨指揮者進行表現音樂的情感要素,培養了表演者的快速反應能力。因此即興創作訓練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能夠豐富課堂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合唱藝術方法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挖掘了學生在合唱訓練中的熱情,提高他們對合唱訓練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音樂思維更加流暢、頭腦更加靈活。
在合唱藝術的不斷發展,雖然對合唱隊形的要求不斷的降低,但畢竟合唱是一種表演藝術,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律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很多合唱團隊中,表演的過程中往往由于表演者身體不協調或者是動作相對比較僵硬造成了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能夠對作品進行自然了流露出來。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對體態進行訓練,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在合唱表演中身體更加協調,能夠自然的流露出作品的真實情感,讓合唱藝術的表演能夠更加貼近聽眾的生活,達到表演與受眾共鳴。
合唱藝術來源于生活,在合唱訓練中注入奧爾夫教學理念,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更加有激情,能夠發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合唱的訓練效率,幫助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只有通過在合唱訓練中注入奧爾夫教學,才能擴大我國合唱藝術的市場價值,提高我國合唱藝術的市場競爭力,為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