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心賈鵬
(1.長春市國土資產管理中心(長春市土地估價事務所) 2.長春市國土資源局)
農村土地整治具有保護耕地資源、維護農民利益及推動農村發展的社會功能[1],是探索高產出、低能耗的農業發展之路的重要舉措。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下,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呈現出項目數量增加、投資規模擴大的特點。但對已竣工項目在農業、農村、農民三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發現,農村土地整治存在土地生產力水平提高不顯著、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完善度不足、農民收入水平增加值不高等問題,導致農民參與土地整治意愿低、項目實際效益與理想效益偏離大。因此,對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效果進行多角度、科學的評價具有必要性。國外因土地私有性的特點,土地整治投資主體和實施主體多為土地所有者,因此針對具體的土地整治項目進行效果評價的相關研究較少,而集中在定向分析整治項目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2]。國內對土地整治項目的研究相對豐富,研究內容涵蓋項目時空分布特征、評價內容、評價模型、評價指標等方面,對土地整治效果的研究側重于績效評價。土地整治項目在我國具有多部門聯動共同建設的特點,在項目績效評價中因不同部門關注點不一,導致績效評價內涵模糊、評價結果通用性不強、客觀性偏低,不能直觀反映項目建設對“三農”發展的影響。成效分析作為績效評價的重要分支,是通過客觀數值對項目建設效果進行客觀評價,但國內目前針對成效評價的研究較少。
成效指某一具體工程的實施所產生的直觀成果。針對農村土地整治項目而言,成效指整治項目施工完成后,在田、水、路、林、村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這些變化能夠通過具體數值直觀表示。針對農村土地整治成效評價,筆者認為是從項目引起的田、水、路、林、村方面的變化選取評價指標,然后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模型,對整治成效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成效評價與績效評價的區別在于,績效評價偏重于項目完成率及施工效率,而成效評價側重于項目直觀成果。
本文根據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成效側重直觀結果的特點,基于我國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背景,建立了一套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組成的評價體系。農村土地整治是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措施,因此以符合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為目標,分別從保護耕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改善生產條件及保護生態環境四個角度,構建了一套包含10個因素的指標層。評價指標的權重應在偏重實際的同時具有客觀性,因此本文選用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進行主客觀確權,最終確定指標因素的復合權重。運用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及所屬權重,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評價值。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如表1。
本文選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整治項目區進行成效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是在對評價要素逐一進行評價后,綜合多個因素的評價結果并對其等級隸屬度進行評判。
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是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將評價指標與相應權重進行復合計算,最終根據計算結果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的方法。該評價模型具有所有指標的評價結果彼此不干擾、相互獨立的特點,符合整治項目成效評價結果客觀性的要求。評價過程如下:①將評價指標構建指標集 U={u1,u2,…,un},確定本文評價等級集合:V={優,良,中,一般}。②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及專家意見確定隸屬度分級指標。③本文選用降半梯形函數計算各個指標的隸屬度并組成隸屬度矩陣R。④構建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利用加權平均值法計算各級評價結果,并將目標層的計算結果B=A×R作為評價結果,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確定成效水平。

表1 農村土地整治成效評價指標體系
對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成效進行科學評價與分析,是項目質量檢驗的重要措施,本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多為易獲取定量指標,對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具有正向作用。但隨著整治項目的工程重點及目標的調整,評價指標在完善更新過程中,應注重評價指標的客觀性與易于操作性的特點,從而使成效評價具有現實參考意義。
[1]馮應斌,楊慶媛.轉型期中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領域與基本方向[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1):175~182.
[2]曲福田.典型國家和地區土地整理的經驗及啟示[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7,23(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