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景大也意味著競爭會更加激烈。在國內玩具市場的競爭力中,本土玩具公司實力也非常強勁,并不輸國際玩具巨頭。
數據顯示,國內玩具業務市場份額前五的企業,有三家屬于中國本土企業,分別是奧飛娛樂、姚記、靈動創意,其中奧飛娛樂穩居中國第一大玩具公司,市場份額達5.3%。另兩家國外企業分別是樂高和美泰,占比分別約為3.5%和2.2%。
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歐盟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歐盟成員國2016年總共進口價值近72億歐元(約合558億人民幣)的玩具,這其中大部分為“中國制造”。
外媒指出,過去十年間,在此期間,中國在歐盟玩具進口市場的份額始終保持在80%左右的水平。“中國制造”玩具除了價格優勢外,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是其愈發受到歡迎的原因。未來幾年,或許不僅國內玩具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本土企業的玩具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

不同于中國,在歐美教學中,從幼兒園到小學玩具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玩教結合的教育模式早已成為歐美各國積極踐行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領域,現代學習方式的體驗性、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和問題性逐漸被大眾認可,并在不斷發展。
我國踐行“寓教于樂”已有幾十年,盡管收獲尚不明顯。然而,這幾年美國的STEAM模式,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卻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雖然還沒有獲得明確的定義、潛力也只露出了冰山一角,但市場分析機構NPD預計到2019年,STEAM教育和受STEAM啟發的玩具的市場價值將達到300億美元,對這類玩具的需求也空前強烈。
例如盡管NPD仍在對STEAM和受STEAM啟發的玩具進行正式定義工作,這一領域的價值已經占到了英國玩具總銷售額的2.4%—增速是整個玩具市場的3倍,沒有什么比這更能說明STEAM玩具不斷激增的趨勢。
有資料表明,2015年該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額總共達到286億美元,隨著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對兒童編碼教學重要性的強調,預計這一數字將會繼續增加。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基地,負責提供原料與加工裝配服務,但附加值低、產業鏈的核心步驟研發創意仍被歐美日巨頭掌控,全球前五大玩具品牌美泰、萬代、樂高、孩之寶、多美都是歐美日品牌。其中樂高玩具更是通過自制影視、動漫IP、與教育部合作布局機器人教育實現遠超行業的增速增長,成為行業標桿。國內上市公司應通過提升內部創新意識,布局衍生行業并逐步建立品牌化認知。
在教育行業政策紅利逐步釋放背景下,玩具產品教育屬性被逐步發掘,成為企業實現品牌化的另一利器,和2014年后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盛通股份雖非玩具起家,但通過收購樂博樂博以玩具機器人布局素質教育;邦寶益智作為積木玩具龍頭確定了“文化+教育”戰略,其積木“教育寶”迅速拓展,進軍教育領域可期;高樂股份立足玩具高端智能化,設立產業基金尋求動漫、K12、幼教等多角度切入。

建筑模型類玩具增長顯著,是2016年全球玩具銷售額最大的品類2016全球玩具市場中,建筑模型玩具銷售額最大,占當年全球玩具銷售額的12.32%,其次是游戲拼圖與娃娃配件,分別占全球玩具銷售額的11.57%、11.15%。
全球玩具市場在2002-2010年期間,玩具銷售額前三的品類一直是游戲拼圖、娃娃配件以及學前玩具,2011年建筑模型玩具銷售額超過學前玩具銷售額,成為全球銷售額第三的玩具品類。2014年建筑模型類玩具超過娃娃配件以及游戲拼圖類玩具,成為全球銷售額最大的玩具品類。建筑模型類玩具2002年銷售額僅40.9億美元,占全球玩具銷售額5.67%;2016年,建筑模型類玩具銷售額達101億美元,占全球玩具銷售額的12.32%。2002-2016年建筑類玩具銷售額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66%,遠高于其他品類玩具。
建筑模型類玩具能夠超越娃娃配件、游戲拼圖以及學前玩具,成為全球銷售額最大的玩具品類。
一方面,建筑模型類玩具擁有其他玩具或游戲無法代替的動手性,并且具有傳授STEAM技能的教育性。
據Euro monitor的玩具行業報告,建筑模型類玩具能夠開發玩具消費者的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等STEAM技能,尤其是工程技能,是普通教育玩具無法實現的;且其獨特的動手性更是其他玩具,甚至是電子游戲無法代替的。
另一方面,建筑模型類玩具受眾面廣,消費者年齡跨度大。而娃娃配件、學前玩具的受眾面多為0-12歲的兒童。
全球自1977年開始出生率就在不斷下降,兒童人數的減少,使得直接受其影響的娃娃配件以及學前玩具無法得到快速的增長。
2014年建筑模型類玩具反超娃娃配件以及游戲拼圖玩具的時候,正是建筑模型類玩具品牌樂高布局亞太地區的時機,樂高集團對亞太地區龐大玩具市場的開發,使得建筑模型類玩具相比其他玩具品類增長較大。
玩具行業發展主流
傳統分工下中國玩具產業附加值低,立足品牌化拓展衍生產業成共識創新與研發是行業核心競爭力。
國際玩具企業附加值高,領先全球玩具企業。亞洲的玩具生產加速發展,歐洲玩具行業未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維持穩定,中國成為最大玩具生產國,國際玩具貿易發展良好,全球玩具行業分工明顯。
多方式涉足泛娛樂化產業,結合模式多樣化。
玩具與動漫、游戲、影視等行業結合是玩具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一種創新盈利模式。通過與泛娛樂產業融合能夠提高玩具的商業價值、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同時,影視、動漫作品的熱播能促進其授權玩具及衍生品的銷售。因此,不少玩具企業紛紛采取各種方式延伸產業鏈以及提升產品附加值。玩具動漫企業正加快從“動漫+玩具”向“動漫+玩具+游戲+影視”轉型,走“泛娛樂化產業”發展新模式。
兒童教育消費成熱點,玩+教模式協調作用強。
我國家庭歷來重視教育,隨著家庭整體收入的提高,家庭對教育越發重視,教育投入也越高。教育消費市場廣闊,傳統玩具競爭日趨激烈,玩具企業轉型兒童教育產業,將玩具與教育進行產業整合將成為玩具企業專性的主要趨勢之一。


玩教市場巨大但同質化嚴重,創新與研發能力是玩具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渠道選擇是該競爭力的外在體現。尋求動漫、影視及衍生品、K12、幼教等多角度切入是目前玩具行業的發展方向,但要明確一下的是,并非具有教育意義,就一定是好玩具好產品。在任何教育理念之上的產品選擇原則,必須先是安全和好玩。玩具、游戲和教育的結合,在根本上是為了引起孩子長久的主動學習和獲取知識的興趣。家長進行選擇的時候,必須優先考慮的是“興趣”而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