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然
到了嚴冬時節,戶外最時髦的運動莫過于滑雪。用滑雪板滑雪橇,從雪山高處飛馳而下,端的是愜意異常。
不過這項非常時髦的運動,其實是人類最古老的運動之一,從考古發現來看,至少在一萬兩千年之前,人類就開始滑雪了。
起點
關于人類滑雪起源,一直以來是考古領域的爭論焦點。起初,人們根據考古發現,認為滑雪運動起源于4500年前的北歐地區。這是因為考古工作者在挪威北部一個島上發現了公元前2500年前的一幅巖畫,這幅巖畫上畫著一個腳踏巨大的滑雪板、手撐著一根滑雪桿,并且還戴著帽子并作出現代滑雪姿勢的原始人。而且在1921年,在挪威鄰國瑞典,科考人員又發現了大致在公元前2500年前制作的滑雪板殘骸,這個實物的出土,與挪威的古代巖畫互相印證,這樣以來,滑雪運動起源于北歐的說法似乎得到了證實。
不過在1960年代,蘇聯專家在烏拉爾山脈的泥炭沼澤地,又挖掘出了一件古代滑雪板的殘骸。這個殘骸經過分析鑒定,認為制作于8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這個實物的出土,宣告了北歐滑雪起源說的終結。而且這件8000年前的滑雪板出土地是烏拉爾山,這道山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也就是說,在滑雪起源領域,亞洲很可能比北歐要早很多。從此,考古界開始把發現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亞洲。
此后又歷經多次考古發掘,人們開始逐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類的滑雪運動大致起源于貝加爾湖以南的廣義上的阿爾泰地區。這個廣義上的阿爾泰地區是針對狹義上的我國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而言的,在這個地域內活動著操持阿爾泰語言的諸多民族。
進入21世紀,考古人員在我國新疆阿爾泰山腳下又有了驚人的發現,他們在新疆阿爾泰一處溝谷,發現了一批古人巖畫。這批巖畫跟上文提到的挪威那批巖畫的內容比較接近,大部分是古人狩獵場面。而且在狩獵場面中,出現了一群腳踏滑雪板、手持單桿在滑雪的獵人。內容雖然與挪威的巖畫類似,但是我國阿爾泰這批巖畫經過鑒定,其誕生年代可以說是要比挪威以及以往任何滑雪考古發現都要早出一大截——阿爾泰巖畫的繪制年代,可以上溯到距今1萬~3萬年的當地舊石器時代晚期。
考古實據驗證的是史前時代,而從文獻資料來分析,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滑雪文字記載也出現在我國,這就是唐朝成書的《北史》《隋書》等均提到的活動于北方的北室韋人,這些正史提到,北室韋人生活的地區氣候極為寒冷,積雪深達數尺,北室韋人以射獵為生,因為地上積雪太多,北室韋人在打獵時為了躲避雪下的陷阱坑洼,經常“騎木而行”。世界上第一幅反映滑雪射獵的繪畫作品(請注意,此處指的是美術作品,不是原始人類那種鑿刻在巖壁上的巖畫)也是中國的,這就是清代乾隆年間武英殿版的《皇清職貢圖》中印制的一幅反映我國東北赫哲人滑雪射獵野兔的繪畫作品。
停滯
雖然滑雪在人類歷史上出現于一萬年前,已經成為共識。不過,原始的人類滑雪在接近一萬年的時間里,卻始終沒有什么突破性進展。比如一萬年前,古代人類滑雪用獸皮固定在滑雪板底部,用單桿撐雪前進。一萬年后,人們仍舊是這樣制作傳統的滑雪板,無非就是單桿、雙桿或者一長一短兩桿的細微差別。
這種長達一萬年的滑雪技術停滯,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古代人類的滑雪活動,本來就是有直接目的的生產活動,也就是為了滑雪打獵。具體來說,就是古代人有在雪地上追趕奔逃野獸的客觀需求,同時還不能使用雪橇那樣由牲畜拉拽的工具(因為牲畜拉拽雪橇時會自己發出聲音,驚擾獵物逃走),同時古代人還需要這種工具,在人類被猛獸追趕時能夠幫助人類快速逃離。正是這三項最基本的需求,促使了一萬年前滑雪運動的誕生以及最原始的古代滑雪工具的發明。
而這三項需求,在長達一萬年的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并沒有進化出更多更大更復雜的需求,因此始終缺乏發展的動力。
而且隨著歐美國家現代滑雪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傳統古代滑雪技術,因為危險性較高、較難掌握,普遍停止了發展,轉入近乎消亡的狀態。
契機
清政府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伴隨著西方列強公使館及買辦機構的大量進入中國北方,歐美現代滑雪技術和設備開始一并進入中國。在1900年前后,已經有當時人在北京郊外、哈爾濱附近看到洋人們進行冬季滑雪運動。但是因為清末戰亂紛爭,滑雪這種需要良好的秩序、較好的基礎條件的項目,一直在我國處于不景氣的發展態勢。
真正讓滑雪運動在我國一炮打響,并且開始成為眾多普通民眾追捧的時髦運動,已經是1950年代后期。除了新中國成立后,滑雪等冰雪項目有了較好的社會基礎和物質條件之外,還因為一個特殊的事件。
準確地說,是因為1957年的一件事。
這一年,有一部日后膾炙人口的小說出版了,它的名字叫做《林海雪原》,其“智取威虎山”的傳奇故事,不僅影響到了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電影和“樣板戲”,一直到21世紀還被香港著名導演徐克于2014年推上了大銀幕,并繼續獲得80后、90后的好評。正是因為有這樣強大的影響力,《林海雪原》才能成功推廣滑雪運動——“智取威虎山”中我軍的小分隊在剿滅土匪的戰斗中,為了兵貴神速,常常施展滑雪技巧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借鑒了當時蘇聯特種兵的滑雪技術。小說和其影視改編作品呈現出的,就是在白山黑水,一群英姿颯爽的解放軍戰士披著斗篷以矯健的身姿穿梭于林海雪原之間。也就是從《林海雪原》肇始,在我國北方有條件的地區,滑雪運動真正開始普及開來。順帶說一句,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電影中重要角色之一的“栓子”,本身就是我國非常優秀的單板滑雪運動員。看來,徐克在年輕時肯定也見識過《林海雪原》的滑雪熱。
(責編:石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