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松
全年無休,傾盡積蓄投入公益,用樸素的智慧改善當地濕地……67歲的安徽省合肥市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姥山社區村民王三益,在2010年創辦了以農民為主體會員的民間公益組織——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成為這片濕地和5萬多只越冬候鳥的守護者。
利益與良知在靶心中較量
晨風還有些凜冽,王三益清晨五點多就騎上摩托車、扛著高倍遠視鏡,沿著家門口的菜子湖停停走走,觀測候鳥群。
每年秋冬季節,大量候鳥從西伯利亞遷徙至菜子湖濕地保護區越冬,次年3月飛走。作為民間組織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日常巡湖護鳥只是王三益每天例行的工作之一。
安慶市林業部門數據顯示,2014年菜子湖的越冬候鳥總數超過5萬只,水鳥種數60余種。此外,國際重要濕地的標準之一是一塊濕地規律性地支持著一個水禽物種或亞種種群的1%的個體的生存。在菜子湖,有7種鳥類符合該項指標。
這片湖泊,是當地民眾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母親湖,也是候鳥的棲息樂園。然而,菜子湖濕地生物物種資源一度遭到人為破壞。
據了解,菜子湖原有濕地面積約24230公頃,現有面積16667公頃,嚴重的時候越冬候鳥一度每年不到2000只,原有的濕地面積和葉茂繁盛的植物多樣性逐年減少,濕地生物物種資源面臨滅絕危險……王三益親眼目睹了家園的變化。
候鳥時節,霰彈槍的轟鳴響徹菜子湖,鳥兒的哀鳴聲不絕于耳。一些偷獵者偷偷設置捕鳥夾捕捉活體候鳥,鳥兒爪子一旦被夾住,如果偷獵者沒來,就會困在湖邊哀鳴至死。其他候鳥聽到這種叫聲,就會避開這塊區域。
王三益說:“眼瞅著鳥兒越來越少,心里難受。”
候鳥是我一生的伙伴
2009年年初,“鳥爺”王三益退休后,一直思索著一個問題:菜子湖流域總面積1.7萬公頃,這么大的面積僅僅依靠政府管理顯然力不從心,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保護才最全面有效?王三益殫精竭慮,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個: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可約束成人行為,但保護候鳥必須從娃娃抓起!何不利用現有鳥類資源,讓游客在看到鳥類天堂嘆為觀止后,通過一個科普宣教展示平臺,讓人們知曉流域沿岸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污、圍堤造田削弱濕地功能、偷獵毒殺候鳥等屬不法行為,告誡人們保護鳥類人人有責。即在政府引導下,整合資源,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
然而,搞科普宣教、多樣性調查、夜間巡邏護鳥都需要專業人才和資金支持。涉及待遇問題,專業人才大多不愿去民間組織就業,科普活動資金經常入不敷出,這也是國內許多護鳥組織窘境的真實寫照。雖然困難重重,執著的王三益還是傾盡積蓄,甚至向子女和鄉親們借貸,自費100多萬元建成全國首個民間濕地宣教中心,借此警醒前來參觀的游客,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讓每個人用良知栽植起永不謝幕的蘆葦蕩,給每年來這里“度假”的200多只東方白鸛和數千只白頭鶴、扁嘴鴨等國寶級遷徙精靈,以及10萬多只大雁、天鵝、鴻雁等候鳥營造出一個世外桃源。
動用高科技巡護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王三益面臨最大的困難是社會上的不理解。有人說他是吃飽了沒事干,多此一舉;更有人因為利益受損而謾罵甚至威脅他。 “我不會放棄,菜子湖是生我養我的家園,也是候鳥的家園。年輕時,大量的候鳥在這里自由飛翔,人與候鳥和諧相處。如今,生態環境不如從前,鳥兒數量越來越少。如不及時保護,人類也會面臨同樣的生存危機。”王三益說。
組建候鳥保護協會,發動村民組建“護鳥志愿巡邏隊”,發起并協助舉辦菜子湖“觀鳥節”,投資建設濕地科普館和候鳥觀測設施……除了依托政府資助和少量社會捐助外,王三益在濕地和候鳥保護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2016年底,他又自己出資購置一臺“無人機”,用于候鳥觀測和護鳥巡邏。
2017年11月30日,安慶菜子湖濕地一次性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124只,創安慶歷年監測紀錄新高。2017年天氣剛剛降溫時,王三益自費5000多元購買了5000多斤麥子,堆放在村敬老院倉庫內。好在大雪封湖水面結冰的時候,鳥兒無草、魚可食時,在湖畔投放這些麥子,讓鳥兒們在菜子湖安然過冬。
每一天守護候鳥天堂
多年來,王三益主持濕地協會開展的各項活動經費都是自掏腰包的。老人參加的社會養老保險月退休工資是800元,加上管理村里一所退伍軍人光榮院的月工資1500元,幾乎全部投進了護鳥事業中。由于協會是公益性的不能向會員收費,老人維持宣教館運行、支付10多名護鳥隊員的工資,主要經濟來源于生態考察游客的食宿費。
即便如此,在2016年老人仍然虧空6萬多元。這種貌似“敗家”的瘋狂之舉,家人特別是孩子們依然非常支持他的事業。兒女都說:你的銀子你做主,春節回家看到村外湖里的鳥兒一年比一年多,保護生態惠及子孫,我們更替老人自豪!
別看他是位年近古稀的老農,可玩電腦、攝像機毫不含糊。為了節省費用,他經常自己拍攝、編輯、制作圖文并茂的濕地宣傳畫冊、幻燈片等宣傳資料。莫道桑榆晚,夕陽別樣紅。不久前,王三益榮譽當選安徽10佳環保人士,組委會的頒獎詞便是對他的事業最生動描述:槍聲擊碎了平靜的港灣,利益與良知在靶心中較量。湛藍天空下,候鳥的眼睛卻充滿著憂傷。濕地承載著一個老人的夢想,守護一條生命的通道,讓遷徙的精靈不再迷航,他的心里,有一座美麗的天堂!
“我在一天,就守護一天。”王三益正在積極籌備協會的網站。他期待吸引更多年輕志愿者加入團隊。“這就好比接力棒,需要一代代傳下去。”
(責編:孫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