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孟
摘 要 我國在文字、語言藝術方面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文學語言在歷史積累與現代化加工的基礎上,在使用中具有規范、高效的應用效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聞已不僅僅是專業新聞記者的工作,多樣化的溝通和交流平臺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新聞寫作中。本文對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的意義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幾點強化文學語言在新聞寫作中運用的措施,并指出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時應遵守的原則。旨在通過本文的分析,優化文學語言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提升新聞寫作的水平。
關鍵詞 文學語言;新聞媒體;寫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3-0024-02
文學語言具有用語規范性、修辭多樣性以及表達方式多樣性的特點,文學語言的有效運用能夠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現力和吸引力,對寫作主旨能夠進行更加有效的表達。在新聞素材和新聞形式愈加繁多的今天,如何對新聞寫作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提升以及如何使新聞作品在受眾和口碑方面得到提升,是新聞業者和教育行業共同的課題。
1 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的意義
新聞寫作的終極目的是對新聞事實進行有效傳播,使新聞消息被更多的人獲知,這要求新聞寫作既要能夠對讀者進行有效的吸引,又要能夠對新聞消息進行精準的表述。新聞寫作能力不僅是對新聞記者的專業要求,還是對廣大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將文學語言有效地運用到新聞寫作中,能夠通過將文學語言的特色與新聞寫作的特點進行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升[1]。新聞寫作中對消息真實性、精煉性的要求,有時會使新聞寫作者只注重消息傳遞的單一性和準確性,而忽視了新聞寫作面向大眾這一特點。在新聞寫作中使用文學語言,一方面能夠使新聞作品的吸引力得到增強,另一方面能夠使新聞寫作的表達更加豐富合理,增強新聞作品的觀賞性和閱讀性。
2 強化文學語言在新聞寫作中運用的措施
2.1 避免長段敘述導致新聞作品沉悶的現象
在一般的新聞寫作中,主要是利用敘事的方法對新聞事件進行說明和交代,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經過進行精準的敘述。新聞寫作僅僅是對事件因素進行平板、單調地陳述,新聞寫作的質量必定會大大的下降。描寫作為文學語言中重要的表達方式,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或是事物進行有效地描繪,其具有形象生動和立體的表達特點。
在新聞寫作中將敘述與描寫方式進行有機結合,使新聞作品既具有新聞語言的簡潔性,又能夠使事物描述具有較強的畫面感,是避免新聞寫作由于長篇敘述產生文章沉悶現象的有力途徑[2]。在新聞寫作中,可以對新聞事件的進程和人物關系等基礎信息進行概括總結性的敘述,適度地對事件中的關鍵情節、特色場景等進行重點的具體描寫,通過描寫手段的運用使新聞作品鮮活起來。同時,適度描寫手段的運用能夠使新聞寫作具有層次感,通過對關鍵點的強調增強新聞寫作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2.2 善用議論和抒情方式增強新聞作品的表現力
除了部分特定的新聞寫作要求對新聞進行直觀簡略的敘述外,現在很多的新聞寫作中都會適當地融入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對新聞事件的主旨進行明確和弘揚。
這種寫作方式能夠促進新聞閱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增強對新聞事件的感受性。在進行新聞寫作時,對議論和抒情的文學表現形式進行有效地運用,能夠增強新聞作品的文學色彩和人文特性。在新聞寫作中加入議論的時候,要避免進行單調乏味的說教式議論,要對事件的本質進行科學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發表具有針對性的評論,同時注意要圍繞新聞事件的主題去發表評論。
在新聞寫作中加入抒情手段和內容的時候,要注重情感表達的真實性和理智性[3]。一方面,抒發的情感要是真正的針對新聞事件或者人物產生的真實而有深度的情感,避免無病呻吟式的情感抒發。另一方面,新聞寫作中情感的抒發要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針對性,對情感的表達不能夠沒有節制性,要秉承適度原則對情感進行抒發,避免將新聞寫作變成了散文、詩歌式的情感抒發。
2.3 利用不同的修辭方式,對新聞寫作進行形象化處理
修辭手法是文學語言中重要而優秀的內容,利用不同的修辭手法,能夠對寫作進行不同程度和范圍的表達與強化。新聞寫作中對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既能夠增強文章的閱讀性和觀賞性,又能夠對新聞主題進行有效地強化和突出,增加新聞寫作的成效性。
在新聞寫作中,比喻的修辭手法較為常見,由于其對事物能夠進行形象生動的表達,對新聞寫作具有很大的益處。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能夠使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得到有效的突出,將事件或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深刻地展現到閱讀者眼中[4]。
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要注意貼切性、創新性和通俗性三方面因素,貼切性要求比喻不能是天馬行空的,要在本體和喻體具有共同性或相似點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性則是說在進行比喻時要注重對陳腔舊調的反復運用,避免喪失新意,要在共性基礎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通俗性是要求進行的比喻是貼近人們生活的,是多數人能夠了解的。
3 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時應遵守的原則
文學語言在新聞寫作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增強新聞寫作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但要在保證新聞事實真實性和有效文學能力的基礎上進行運用。這樣才能夠對文學語言的運用效果進行正面強化,避免造成本末倒置的不良現象。
3.1 堅持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是新聞寫作的基礎性需求,也是對新聞寫作的根本性要求,只有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適度地運用文學語言,才能夠使新聞寫作發揮良好的效果。在新聞寫作中融入文學語言時,要保證新聞寫作完成其基礎性功能,對新聞事實進行真實有效的傳播[5]。
在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在新聞寫作中融入具有感染性和人文性的文學語言,對新聞表現力進行有效地提升。這樣才能夠對新聞主題進行明確和強化,使新聞在具有真實性功能的同時,還具有閱讀性和觀賞性,其文學價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3.2 對文學語言精確使用的原則
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要求對文學語言的使用具有精確性,避免由于盲目、錯誤的使用,使新聞寫作的質量和寫作信用受到損害。將文學語言運用到新聞寫作中時,要求寫作者對文學語言具有一定水準的掌握,在有效學習文學語言的基礎上在新聞寫作中進行合理運用。如果讓沒有有效學習過抒情表達方式的學生在新聞寫作中融入感情的抒發,只會使新聞寫作的質量下降。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時,還要對新聞事件的整體基調進行有效的掌握和認知,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取合適的文學語言對新聞寫作進行修飾和強化。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將敘述與描寫有效結合、善用議論和抒情表達方式、利用不同的修辭方式幾點措施,能夠對新聞寫作中文學語言的運用進行有效強化,發揮文學語言增強新聞寫作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用。同時,在新聞寫作中運用文學語言時,要注意對新聞真實性和文學語言精確性的有效掌控,科學合理地對文學語言進行有效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孫素芳.文學寫作手法在新聞中運用的利與弊[J].視聽,2017,20(10):164-165.
[2]彭曉濤.在新聞的深度報道中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探究[J].戲劇之家,2016,20(12):253-254.
[3]杜剛秀.中國新聞獎作品怎樣運用文學語言[J].新聞與寫作,2015,18(6):96-97.
[4]劉倩.淺談新聞工作者的文學素養[J].人才資源開發,2014,20(22):41.
[5]姬娜.運用文學語言讓氣象新聞“活”起來——舉例談談三秦都市報氣象新聞的文學化寫法[J].今傳媒,2013,21(12):1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