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赟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現存的體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課堂教學觀念、教師素質、課堂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和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觀念;教師素質;課堂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為學校體育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機。作為貫徹學校體育任務重要途徑的體育教學,更是不甘落后,銳意改革。本人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從體育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組織、評價等諸方面,探究了仍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目標單一化。體育教學中限制學生目標追求的廣度,約束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以單一化目標確立不同個體的努力方向,束縛了個性的發揮,不利于個性的培養。
2、體育教學內容競技化。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選擇的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圍繞競技項目為主,妨礙了學校體育目的的實現與任務的完成,阻礙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偏離了正確的健身軌道。
3、體育教學過程技術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苛求技術的規范性,將主要作為健身手段的運動技術本末倒置為體育教學的目的,混淆了對于手段與目的的認識,造成了教學目的的偏差,在教學過程中,這種過高的技術要求,削弱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與欲望,無助于體育教學目的的實現[1]。
4、體育教學組織紀律化。在體育教學中,將保證正常體育教學的紀律要求擴大化,片面追求教學組織的外在一體性,忽視教學效果的實效性,使體育教學成為按部就班的機械操演,失去了體育教學應是授之以道的真正意義。
5、教學評價劃一化。在體育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基礎差異,不考慮學生的主觀努力和進步幅度,以籠統的劃一標準進行教學評價,既缺乏激勵性,又有失公允性。
二、應采取的對策
1、確立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確立素質教育下正確的課堂教學觀念。(1)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力圖使每個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2)要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包括知識、體力、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3)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4)要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為核心。
2、提高教師素質,充分發揮其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以下幾點:(1)應提出多種練習方法供學生參考,使其擇優而行,以適應學生因身高、體重、智力、運動動機、運動經歷等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能進行充分的運動,在生理上獲得快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都能學到新知識,并產技術上有所提高。(2)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滿足學生的創造欲,不必過分強調行動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為學生創造活潑的學習氛圍。
3、制定全面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注意教學目標的全面性。(1)直接性教學目標:向學生傳授“三基”,教學生一些必須的運動技術、技能和體育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2)發展性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技能、意識和習慣。(3)可持續性發展目標:通過體育課堂教學,開發學生智力,體驗良好情感,體會運動樂趣,陶冶高尚情操[2]。
4、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地位。只有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才可能使學生成為自身素質發展的主人,才能使學生獲得主動權。因此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重視學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并創造條件使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成功的滿足,引導學生增強體育意識和養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
5、加強教材建設,調整、充實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加強教材建設,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充實,選擇適宜從事終身健身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內容。即在加強基礎知識、技能傳授和基本能力培養前提下,盡量使學生掌握那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健身知識技能,為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和終身從事身體鍛煉打好全面的基礎。此外,還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適當增加一些娛樂、健身、健美項目的內容,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努力為拓寬學生鍛煉途徑,豐富社會知識,增加他們的適應能力而提供條件。
6、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特別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體育教學走上體育—健身—健心的軌道。健身與健心都是體育教學中應該完成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健心比健身更重要。因此,我們應在體育教學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育教學與心理衛生保健、醫務監督相結合的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機制,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中的心理問題,保證學生受到全面健康教育,養成注重增強身心健康的鍛煉習慣,使其心理得到終身保健,成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3]。
7、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必須改革傳統的以學生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為評價方式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的基本出發點是樹立全面發展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觀。(1)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性。要科學地考查學生全面的體育學習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評價。(2)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性。評價中要考慮學生為今后的體育學習和終身體育發展奠定了什么基礎。評定學生成績時應注重學生的進步程度,充分體現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對教師而言,需要反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
三、結語
本文所揭示的體育教學目標單一化,體育教學內容競技化,體育教學過程技術化,體育教學組織紀律化,教學評價劃一化等,僅是目前我國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一部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心,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為了使改革得以進一步完善,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體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善于借鑒他人的方法和經驗,摸索出一條適應中國體育教學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李冠廷.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6.
[2] 孫瑋.邢臺市農村小學學校體育現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 葉琳.江蘇省小學體育課程內容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