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
摘 要:配電網的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電力企業的運營能力,是電力企業向社會大眾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和平臺。筆者基于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配電網管理模式進行較為全面和細致的研究,希望能夠和廣大同行一道進行經驗的交流和探討,共同促進我國配電網管理模式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關鍵詞:配電網;管理模式;思路;經驗
中圖分類號:TM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4-0192-02
在整個電網系統中,配電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電力企業向社會大眾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和平臺,配電網運行管理直接涉及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運營水平,關乎國計民生的發展。我國配電網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始終處在粗放管理模式之上,具體表現為管理工作技術能力低下,很多工作只能通過手工報表來完成,信息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難以準確的掌握企業的服務、設備運行和網架結構現狀,配電網管理難以做到精細化、透明化和深入化。[1]為此,筆者基于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配電網管理模式進行較為全面和細致的研究,希望能夠和廣大同行一道進行經驗的交流和探討,共同促進我國配電網管理模式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1 配電網管理模式提升和優化的基礎與思路
某配電網現已建設了需求側主站系統、95598客服、營銷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以及配電網搶修指揮平臺等,雖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然而由于以上系統在不同階段投入應用,相互之間獨立存在,沒有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極大的削弱了配電網的管理能力和運營水平。
同時,該配電網已初步完成了配電自動化建設工作,極大的提升了人員勞動效率和供電可靠性,已配電網相關系統為基礎,有效的打破了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了應用的有機融合。基于各業務視角入手,初步實現配電網的立體化展現,努力達成配電網運行信息的全景化、透明化和實時化,努力發現配電網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對配電網的發展趨勢、隱患以及瓶頸進行預估,盡快完成配電網的優化和改造,科學化、最優化的分配有限的電力資源,為企業戰略發展做出應有的規劃,為實現配電網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圖1所示,為該配電網的全景式應用示意圖。
2 具體的工作經驗
2.1 立足于省、市、縣三級平臺打造應用支撐體系
利用省、市、縣三級的配電生成搶修指揮平臺、配電自動化系統等,以及服務總線、信息總線,實現從上至下的數據匯集和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BS結構來完成智能配電網監控平臺的搭建,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基于班組、車間、縣、市來完成運檢指標的統計和分析。
2.2 完成指標評估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充分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智能電網評估模式,以該配電網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融入評價應當實現的目標,按照協調性、靈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多方面要求,初步完成了多指標評估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工作。[2]指標共涉及6個維度,包含168項大小指標,共分為統計分析指標31類、實時運行數據指標7類。綜合融合用電信息采集、營銷、GIS、PMS、生產搶修指揮平臺、配電自動化系統、調度EMS等多樣化的應用,能夠對該配電網運維檢修全過程進行多視角的展現。
2.3 以SOA架構為基礎開發相關的應用服務
以SOA架構為基礎開發相關的應用服務,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設計和實施完全滿足IEC 61968/61970的要求,對電網拓撲、電網設備按照CIM/XML的格式來進行描述,為方便調用,采用的是Web Service的方式。配電網實時數據發布服務、實時信息的可視化服務、配電網圖形展示服務、地理信息數據、Web發布服務、數據統計分析服務、數據儲存服務是最為主要的開放和提供的服務。
2.4 通過FLEX技術來完成全景可視化功能
由于配電網管理模式需要涉及到眾多的指標和數據量,實現指標的逐級細化并進行全景的可視化展示就成為了重中之重。以節能降損、配電網指標監控、配電自動化、配電網運檢、實時監視、配電規模等不同維度來對業務信息進行綜合展示,全面、準確的展示了各細分、各專業、各側面的指標。
2.5 基于同一設備ID來實現系統和設備之間的對應
為了方便工作的開展,可以把設備ID作為唯一標識,以便實現EMS、配電自動化、GIS、PMS等相關系統設備的對應,為系統全流程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智能配電網管理平臺的關鍵功能
在有機的融合了用電信息采集、EMS、GIS、PMS等信息孤島之后,完成了橫向的專業融合目標,有效的利用了數據的應有價值,從而完成了信息的共享以及集成。
如表1,平臺在管理層面可以完成不同級別、不同層面的指標和數據的統計和查詢,可以完成基于線路到用戶的監控分析功能。讓管理者能夠全面、全景、透明化的直視這些原本錯綜復雜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通過平臺,可以完成在線監控功能,能夠對配電網內的所有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進行相應的在線監視,完成故障的實時告警功能。一旦過載情況達到一定數據之后,就會在地圖上進行直觀的展示。另外,通過管理平臺還能夠完成后續的查詢分析動作,統計和查詢停電時間、停電區域、受故障影響的相關用戶的數據信息,全面的實現故障的監控功能。[3]
在采取了以上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平臺之后,在完成實時監測的同時,可以全面、準確的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對配電網的問題和隱患進行及時的發現,為配電網的運維工作、建設工作和規劃工作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4 結語
我國配電網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始終處在粗放管理模式之上,具體表現為管理工作技術能力低下,信息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難以準確的掌握企業的服務、設備運行和網架結構現狀,配電網管理難以做到精細化、透明化和深入化。為此,筆者基于實際工作經驗,在本文對配電網管理模式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摸索和總結出了相關的經驗,希望同廣大同行一道共同摸索和總結出集約化、在線化、透明化、全景化的配電管理模式,全面增強配電網的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運營水平。
參考文獻
[1]唐海國,徐浩,龔漢陽,冷華,朱吉然,張志丹.智能配電網綜合支撐服務平臺建設及應用[J].供用電,2017(06):73-75.
[2]張小龍,劉新民,莊立生,臧學波,徐春紅.低壓電網實時監測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供用電,2016(09):54-56.
[3]王興念,秦賀,劉宏偉,單晶,陳相志.電壓-時間型饋線自動化變電站重合閘配合應用與探討[J].電工技術,2016(05):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