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婕 普永生

摘要:本文對云南省開遠市羊街鄉黑泥地社區的“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模式下農地經營權流轉的試點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對在試點工作中得出的經驗和啟示進行了總結提煉,對目前該模式下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中存在或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相關理論、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體現試點工作的價值。
關鍵詞:農地經營權流轉;“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農業規模化經營
0引言
2013年以來,開遠市羊街鄉緊緊抓住開遠市被列為“云南省城鄉統籌發展試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的政策機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順應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夯實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基礎,探索實施了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集體經濟形式,其中羊街鄉黑泥地社區的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成效顯著,最具典型和代表意義。2016年,黑泥地社區被云南省農業廳確定為“農地經營權流轉”試點單位,針對“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模式進行試點實驗。因此,本文對黑泥地社區開展“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下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以來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對試點工作中得出的寶貴經驗進行總結提煉,以體現試點的借鑒和典型意義,并對目前工作中存在或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今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相關理論、更好指導實際工作提出思路,體現試點的實驗探索意義。
1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情況
1.1黑泥地社區基本情況
黑泥地是羊街鄉的首個居民社區,社區農戶有208戶、845人,耕地3700余畝,社員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種植業和養殖業。社區距開遠城區20多公里、距羊街鄉政府1.5公里,毗鄰開河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再加上黑泥地社區村干部積極性高、有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企業入駐、村集體有一定的集體資源等優勢,在村委會的帶領下,自2009年就開始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探索,率先走出了一條特色路子,工作成果顯著。因此,2016年云南省農業廳將黑泥地社區確定為“農地經營權流轉”試點單位,針對“合作社+農戶”作價入股的農地經營權流轉模式進行試點實驗。
1.2黑泥地社區“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模式下的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發展情況
“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模式是指以“群眾自愿、土地入股、集約經營、收益分紅、利益保障”為原則,引導農戶以入股組建合作社或公司,并由合作社或公司按照民主原則對土地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通過掛靠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模式。分紅收益由土地保底和效益決定。支付社員土地保底每股(畝)收益后,留足公積公益金和風險金,再按股進行二次分紅。
黑泥地社區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積極開展農地經營權流轉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模式。這一模式是在不斷的探索、失敗和完善中形成的,可分為兩個階段:
1.2.1第一階段(2009年-2013年)
2009年2月,黑泥地村民在村委會的組織下成立了農村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將部分土地“集零為整”,對農地的承包經營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流轉,由合作社尋找農業企業合作開展農地的規模開發和集約經營,并且負責農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村委會干部的宣傳動員,全村98.7%的農戶自愿加入了合作社,共籌集715畝平坦優良的水田,分4次將農地的經營權流轉給了3家農業企業,用于規模化種植火龍果、葡萄和花卉。
農地經營權流轉后,參加了合作社的農戶開始嘗到了經營權流轉的甜頭。農戶的家庭收入中不僅有穩定的1000元,畝,年的土地租金收入,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還通過到農地轉入企業打工或外出打工獲得了工資收入,家庭收入增長明顯。期間,合作社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主持修繕了溝渠6.3公里和壩塘2個,極大地改善了合作社下715畝水田的灌溉條件,解決了之前完全依靠季節雨水來播種、一年只有一季收成的狀況。
然而,這一階段的工作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第一,正是用于改善灌溉條件的這筆農地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給合作社帶來了沉重的財務負擔,使得在這一階段中合作社不僅沒有多余盈利來分紅,而且更因此負債累累;第二,農地經營權在流轉時未充分考慮到各農地的土地肥沃程度和開墾成本不同等因素,使得企業只愿接收良田的經營權,對少數相對比較貧瘠土地的經營權卻概不接受。
1.2.2第二階段(2014年-2016年)
吸取上一階段的經驗,在第二階段的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中,合作社工作思路做了一些調整:第一,合作社不再承擔農地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由農地經營權轉入企業自行承擔:第二,合作社請專業的評估公司對籌集到的土地進行土地估價,農戶根據土地價值認定股份,合作社改組為“開遠市黑泥地現代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合作社/公司對全部土地的經營權進行“套餐式”流轉,良田的經營權和少部分較貧瘠土地的經營權一起搭配流轉,租金分別計算:第四,基于前一階段的工作成果,黑泥地社區成功申報為“云南省農地經營權流轉試點”,使得公司在企業引入方面得到了政府的更多支持:包括依托政府信用引入了一批優質企業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抓住羊街鄉在黑泥地建設“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園區”的機會引入了一些農業科技和物流企業,帶來了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
這一階段,黑泥地社區更多農地的經營權得以有效流轉,為黑泥地的農地規模經營、為羊街鄉進一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取得的成就與啟示
2.1成就
2.1.1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第一階段,175戶農戶參與了農地經營權流轉,715畝水田成功流轉,由合作社投資主持修建了6.3公里灌溉溝渠,在政府新項目的投資下還進行了大棚搭建,交通、農田灌溉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提高了農田產出效率。第二階段,農業基礎設施由經營權轉入企業負責建設,建設效率更高,完成了對全部經營權流轉水田的溝渠和灌溉設施建設,修繕了進村、進產業園的交通要道。endprint
2.1.2農民家庭收入結構改善,收入大幅增加
經營權流轉后,農戶家庭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農地經營權收益和外出務工的勞務費,家庭月均總收入從800元上漲到2500元左右,家庭收入結構單一、水平層次低的問題得以改善。一方面,農民仍然是在自己家承包的地里干活,卻還可以再獲得一份來自承包地的收入——經營權的租金(第二階段是股息和分紅),成為一個農戶家中最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農戶再也不用擔心農產品的銷售等市場問題;另一方面,農戶將經營權流轉后,勞動力從土地的束縛里解放出來了,可以通過為經營權轉入企業打工獲得務工費,還可以到城里尋找更多的就業機會,改變家庭收入結構、進一步提高家庭收入,客觀上也促進了開遠市的城鎮化發展。
2.1.3為開展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奠定了基礎
農地經營權流轉后,黑泥地社區的百畝農田得以統一的規劃、開發、建設和管理,使得規模經濟效應得以發揮。加上黑泥地社區以合作社和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在政府信用的依托下,引入了許多具有農業新科技的、資金雄厚的涉農企業,為這百畝農田的規模經營找到了最有效率的經營者,為羊街鄉進一步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奠定了基礎。
2.2經驗啟示
總結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成功經驗,主要包括幾個重要啟示:
2.2.1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動員和實施工作可分階段進行
一些農民觀念守舊,尤其是在國家取消農業稅、實行糧食補貼政策以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心有增無減。因此,在農地經營權流轉動員工作中,要對遇到的阻力和困難正確認識,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先重點動員一部分思想先進的農戶自愿參與土地經營權流轉,待取得一定的成果和收益后再擴大宣傳和實施范圍,農戶看到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好處后自然會逐步參與到這個趨勢和潮流中。
2.2.2集體管理部門應以適當的法律形式介入,時刻注意政府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
農地經營權流轉涉及到眾多農民的經濟利益,必須以法律形式予以合理保障。鑒于農民群體的知識水平和議價能力,集體管理部門可適當介入,旨在保證農地經營權流轉的正常運行、規范市場行為和解決相關糾紛問題。在此過程中,集體管理部門應時刻注意政府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讓市場機制始終成為資源配置的最基礎的手段,集體管理部門只要致力于政策宣傳動員、流轉信息的對接、企業資質初步審核、農民權益保障等行政服務工作即可,避免直接參與相關市場業務。至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勞動服務等具有正外部性效應的工作,可通過開展PPP項目合作、引入相關專業企業等方式進行。
3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尚存在的問題
3.1以政府信用為依托的企業引入機制存在較大缺陷
黑泥地社區的“合作社/公司+農戶”作價入股模式中,幾乎所有環節都是由政府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牽頭的,尤其是企業引入的環節更在政府主導下、以政府信用為依托開展的。這一機制存在一些隱患:一方面,由虧損或破產企業造成的損失必然會給當地政府帶來大量不必要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企業得以引入并獲得農地經營權的轉入資格,只要依賴于政府部門的引薦和擔保,這就留下了貪污腐敗等政府公權力泛濫的隱患。因此,以政府信用為依托的企業引入機制其實存在較大缺陷。
3.2良田+劣田經營權的套餐式捆綁流轉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也不利于土地資源的靈活配置
良田+劣田經營權的套餐式捆綁流轉雖然解決了貧瘠土地無法流轉的問題,但是卻給轉入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財務負擔,加重了企業成本,會削弱企業的投資和農地經營權流轉積極性。其實,貧瘠土地雖然不適合開展農業種植,但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可以成為農業發展的輔助設施用地,有利于發揮根據土地資源的稟賦進行高效配置,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效率。
3.3打工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
目前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主要以土地經營權出租的形式開展,農民也主要是通過土地租金(第二階段表現為股息和分紅)和勞務費獲得收入。其中,勞務費主要是通過給當地農業企業打工和到城里第二、第三產業就業而獲得。目前,在當地企業打工的農民的用工形式絕大部分是短工,領取的是計時工資,80元/天,企業并未建立對其工作質量的考核機制。因此,雖然農民耕種的還是自家承包的土地,但打工時卻缺乏生產積極性,這成為企業用工問題上的一大痛點。
3.4農民再就業意識與能力不強,家庭收入增長缺乏長效機制
首先,農地經營權流轉之后,社區中一些農戶惰性滋生,出現了坐山吃山、做地吃地的不良現象。其次,仍有少部分農戶并未將農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而是留下了少量農地自己閑時經營,更缺乏轉入第二、第三產業再就業的意識。再次,一些農戶家庭雖外出務工,但限于專業技術能力不足,再就業能力較弱,也很難在城市中找到合適的工作。最后,隨著農地規模化經營的開展,農業生產必然會逐步走向智能機械化,這將對傳統農業勞動力產生大量的替代效應。因此,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農民再就業意識與能力不強、家庭收入增長缺乏長效機制的隱患。
4完善“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建議
黑泥地社區農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普遍意義的,因此針對其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對策建議對黑泥地來說有針對性意義,在全國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普適借鑒意義。
4.1在企業引入環節以金融信用替代政府信用
為避免腐敗行為和規避市場風險,在考察企業的經營權轉入資格的時候,以金融信用替代政府信用,即由金融部門負責企業的資信考察,設立企業信用分級管理制度和企業臺帳保證金制度,用于鼓勵企業誠信經營和保障農民的土地經營權收益。金融部門還可開發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農地經營權流轉相關的融資業務。endprint
4.2尊重市場規律,根據土地稟賦合理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要尊重市場規律,對參與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土地進行合理分類配置,減少農地經營權捆綁流轉造成的無謂損失。農地經營權在未來經營期間可產生收益,因而也具有一定價值,可在土地價值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其稟賦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具體估值方法可采用市場法和現金流折現法。價值較低的土地視其土地稟賦條件,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用于農業輔助設施的建設和第二、第三產業的開發,探索現代農業與農業觀光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加快社區、地方經濟轉型進程,做到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4.3加強社區勞動服務建設,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不僅僅是土地資源的盤活,還包括了土地轉出農民的轉移就業問題。所以,集體管理部分一方面要重視農民群體的勞動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民的引導、培訓和勞動中介、派遣等服務建設,建設社區職業培訓基地或培訓機制,加強對農民的素質提升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新型創業者培養計劃;另一方面,集體管理部分要與企業共同探索新的企業用工機制,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解決就地轉化的勞動力勞動積極性不足的問題,盡量為勞動力創造一條比較穩定、有發展前景的職業發展路徑。
4.4進一步探索農村戶籍制度改革,解除戶籍制度對農村勞動力要素自由流動的限制
當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上解放出來之后,要引導部分勞動力向城市中勞動力短缺的部門和行業轉移。為了保障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地區的權益,必須先解決二元城鄉的戶籍問題。因此,在農地經營權流轉之后,要加快對農村戶籍制度改革的探索和試點進程,為進一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撤除障礙,以要素聚集實現產業聚集,以產業聚集實現新型城鎮化。
5結語
羊街鄉黑泥地社區的“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是我國創新推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一個縮影,土地流轉惠及千千萬萬農民,是新時期下我國農村改革得又一大突破,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為進一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高原特色農業奠定基礎,切實落實了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對于農民來說,農地經營權流轉使農民收入顯著增加,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有助于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且農地經營權流轉將農民逐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結合國家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農民得以投入到更利于其個人發展的行業中去,從而產生的知識資本積累的需求也為我國人力資本的積累奠定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