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東政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三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文章在闡述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內涵的基礎上,對三者的區別和聯系(共同點和關聯)進行分析,指出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將是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栽體。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內涵辨析
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這種思想將環境預防整體戰略應用在產品生產和服務的全過程中,目的是提高生態效率,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人類環境風險,保證人類的安全。清潔生產要求在進行產品生產的時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最大限度上節約能源、資源,并要保證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清潔生產未來發展重點是實現生產機制的創新。各國政府在過去的清潔生產中推定的供給側方式,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方式無法得到有效的推廣。
生態工業。生態工業的發展基礎是工業生態學。工業生態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生產互動中自然資源全過程代謝關系的學科。在工業生態學的支持下,生態工業是按照生態經濟理論知識、規律,組織起來的一種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具有良好經濟生態功能的網絡進化工業。生態工業通過至少兩個生產體系、環節的耦合實現對物質、能量的高效利用。生態工業園是實現生態工業的重要途徑,主要是通過園區內物流和能源的合理設計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進而形成企業之間的一種共生網絡,實現對企業生產全過程資源能源的合理再利用。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區別
實施層次不同。清潔生產應用于企業層次,目標是降低單個企業的污染源和生產污染產生,在具體生產中注重對資源能源的節約和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禁用。生態工業應用的范圍則更加廣泛,包括企業集團、地區間乃至整個工業體系。生態工業是應用生態經濟原理和經濟規律形成的生態系統承載力、高效經濟過程、和諧生態功能網絡進化型工業,需要兩個以上工業體系的配合。循環經濟則是一種模仿自然生態系統的理念,目標是對經濟系統的重構。
實施方法不同。清潔生產在單個組織內部就能完成,還能夠將環境保護延伸到相關組織中,表現在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多個方面。工業生態學則是借助自然生態系統模式對各種資源能源進行充分利用。循環經濟是從國民經濟發展角度將環境保護引入到新的經濟運行體制中。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之間的聯系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共同點
共同的發展目標。首先,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都會傳統環保理念產生了沖擊和突破,即對污染治理和達標排放的突破,提高環境保護的廣度、深度和服務,將環境保護和更多的生產技術結合,實現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增長的統一協調。其次,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共同發展目標都是用最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將環境保護延伸到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清潔生產在組織上能將環境保護延伸到和組織有關的一切領域。生態工業則是在企業群落層次上將環境保護延伸到和企業群落有關的領域。循環經濟則是將環境保護延伸到和國民經濟有關的領域。
共同的發展思路。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落實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夠將人力資源優勢在最大限度上開發利用。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認真貫徹和落實了《清潔生產促進法》以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定,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體現在企業發展的全過程中,并按照循環經濟要求實現對可再生資源的重復利用管理,對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之間的辯證關系
開展清潔生產是前提。生態工業運作模式是將企業發展中的廢棄物作為“分解”企業的生產原材料,在實踐中,
“分解”企業對廢棄物的應用并非照單全收,而是需要結合實際進行篩選。其上游也需要控制廢物的利用過程,減少不必要的污染排放,每個生產環節都要以清潔生產為基礎。循環經濟則是對資源能源的減少利用、再次回收循環利用。在清潔生產的指導下,對廢棄物的利用程序要表面產生到循環利用再到最終處理。可見,清潔生產是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的前提,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的基礎。
循環經濟的發展是最終目標。循環經濟的實現是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發展的最終目標。而循環經濟實現的重要標志是資源、能源的高利用率。我國人口基數大、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如果不注重發展循環經濟,必然會導致資源能源的枯竭,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因而,循環經濟是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發展的重要歸宿和落腳點。
協調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關系,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在企業層面,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企業,特別是企業的領導者需要深刻認識到清潔生產的重要意義,積極轉變思想,將企業發展的效益和環境保護有效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環境治理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治理,積極拓展清潔生產信息渠道,借助科技手段來研發最新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同時降低工業發展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另外,企業還需要重點加強工業園區企業節能降耗建設,嚴格執行能耗和環保標準,加大工業園區企業“三廢”處理力度,提升工業園區環境質量;重視節約能源工作,要求各企業及時采用當前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實現節能。
在社會層面,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通過《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固體廢棄物環境防治法》等法律規定探索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結合地區發展實際,按照節能減排和資源優化的原則,加強對廢氣、廢渣等進行回收再利用,重點發展焦爐煤氣、釩鈦爐渣、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發展煤焦油、焦煤氣和鈣制品精細化工等循環產業加工企業。
綜上,結合社會發展現狀,由政府主導,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清潔生產抓起,逐步發展生態工業,最終完成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才能使我國的經濟達到穩定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作者單位:青島市環境保護局黃島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