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宇
內部審計的意義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關系到企業的未來,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在企業中,內部審計起著決定性的監督作用,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管理。
監督作用。除政府審計外,依照企業相關的規章制度對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可以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問題,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一方面,及時發現企業違規行為,保護企業利益不受侵犯,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及時糾正部分錯誤或舞弊行為,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保護作用。當前,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若沒有健全、高校的內部審計系統,部分薄弱環節缺乏監督,則易受到外界干擾。唯有做好全過程的審計工作,方能保障企業及時改正錯誤,提升管理水平,保護企業資金和資產安全。
決策作用。對公司的治理而言,一系列的監督管理都是服務于企業經濟活動的,其中內部審計活動的目的是要企業高效經營、科學決策,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審計活動反饋的企業情況,有助于內部決策機制更好地運作。
規范作用。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發現舞弊行為,并引起企業管理層重視,同時針對舞弊行為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進一步提出改進公司管理的建議,規范公司治理過程,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夠。獨立性是指審計機構可以不受其他干擾因素影響,無偏地做出審計決策的能力。但是從當前的實際來看,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并未明顯發揮作用,影響獨立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內部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不能得到保障,從而影響到其對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作用,給舞弊等不良行為的發生提供了條件。二是內部審計管理體系存在弊端,當前絕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人員管理和薪酬受到負責人牽制,這就會造成內部審計人員為個人利益放棄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三是內部審計缺乏經濟條件,資金是開展審計工作的保障,而企業是資金的提供者,導致審計質量和結果受審計對象制約。
內部審計的制度體系不健全。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興起不久,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體系尚不健全。一是內部審計制度缺乏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現有的大部分制度借鑒西方國家,有些并未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二是內部審計制度的權威性和規范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審計制度上實現突破,將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三是相關制度建設缺失,部分制度指導性、操作性不強,不能真正運用于解決審計質量不高的問題上。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高素質的審計人才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第一,審計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僅需要掌握財務會計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熟悉審計、法律等方面。第二,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審計人員還需具備相應的道德素質和職業操守,確保審計結果真是可靠,事實上大部分審計人員都是財會人員,對審計了解的并不多。第三,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部分人員容易受利益驅使,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
內部審計過程控制不到位。由于內部審計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不夠完善,且部分企業未意識到內部審計和審計質量的重要性,缺乏對企業長遠的考慮,從而導致在審計方式和方法上的陳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當前,部分企業的審計更多的是進行事后總結,而不能進行事前、事中預測和預警,亟需加強過程控制成為提高審計質量的重點所在。
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
強化內部審計獨立性。內部審計獨立性是更好地開展內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審計過程中,為了避免受到利益、關系等因素牽制,確保審計的客觀和真實。一是加快組建內部審計機構建設,提高該機構在企業中的定位和地位,其地位越高,權威性也越高,審計獨立性也隨之強化。二是加強領導班子組建,企業主要高管直接分管內審部門,使其借助內審充分了解企業真實運營情況。三是將內審機構與其他部門區別開來,形成一種相互制約和牽制的關系,便于更好的發揮監督作用。
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完善的制度體系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一是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內部審計相關制度;二是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相關操作指引;三是進一步健全內部審計體系,將激勵與內控機制與內審實現有機結合。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加快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對提高審計質量起著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養。優秀的內部審計隊伍離不開高素質的審計人才,首先,企業要引進和儲備審計人才,利用人才推動審計工作質量提高,為內部審計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其次,加強審計人員業務培訓、外出交流,實現審計人員能力提升;第三,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督促審計人員依法辦事,杜絕影響審計客觀公正的現象發生。
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傳統的財務審計偏重于財務審計,側重于事后,這與內部審計的價值不符,并不能為企業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帶來價值。首先,要將內部審計從檢查模式向控制模式轉變,強化內部審計預警和防范作用;其次,豐富審計方法,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改革和創新;最后,在互聯網時代,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減少人工操作,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
(工作單位:東北林業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