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今年4歲,平時洗澡時見他的包皮較長,無法顯露陰莖頭,但未加注意。最近發現他在排尿時,排出的尿流線始終是向右側歪斜,總是尿在便池外邊。我想這一定是包皮問題在作祟,去醫院就診證實是包莖,建議手術治療。但是聽人說起,有一種手法治療,也就是用手法將陰莖頭“拔”出來,這樣就不用手術了。想知道,用手法“拔”出陰莖頭是否有科學依據?小兒包莖是否需要手術?若需要手術治療,幾歲手術較合適?手術治療應注意什么?
上 海 汪女士
陰莖皮膚在陰莖頭處褶成雙層,稱為包皮。在7歲之前,多數小孩包皮較長,能部分或完全包住陰莖頭及尿道口。隨著青春發育,陰莖體積增大并加長,包皮向后退縮,至成人后陰莖頭露出。但是大約有30%的成人,包皮仍完全遮蓋陰莖頭。只有用手將包皮上翻或者當陰莖充分勃起時,陰莖頭和尿道口才能露出時,稱為包皮過長。當包皮口過小、過緊不能上翻,或充分勃起時仍不能露出陰莖頭和尿道口時,稱為包莖。小兒包莖的特點往往是因為包皮包裹著陰莖頭,又阻擋著尿道口,出現妨礙排尿的情況頗為多見,一種即是如同這個孩子般,出現排出尿流的方向改變;另一種即是排尿受阻,從而在包皮與陰莖頭之間的空隙里尿液積聚起來,鼓鼓囊囊地在陰莖前端形成一個“囊包”。如果包莖嚴重或伴有炎癥,日久還會釀成包皮與陰莖頭的粘連,這樣影響排尿的表現會越發嚴重。
這個孩子由于包莖已經造成尿流方向的改變,應該及時治療了。只要是包莖,尤其是已經對排尿帶來影響,一旦發現就該處理,不宜延誤。猶太民族男孩在出生后第8天,要進行“割禮”,即包皮環切手術。伊斯蘭教的男孩,最遲也要在7歲之前割包皮。所以并非年齡小就不能手術。去醫院就診后,醫生建議手術治療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家長應該聽從。
有個別醫生嘗試利用手法翻轉包皮,顯露陰莖頭,這個方法十分勉強,況且不能解決包皮過長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使用手法“拔”出陰莖頭,過長的包皮依然存在,仍然會經常與持久地復位,繼續遮蓋陰莖頭,使得病況拖泥帶水,沒有得到徹底治療,而且此種手法并非只做一次,有時候要反復進行幾次,反而會頻添孩子的恐懼與痛苦。由此可見,用手法“拔”出陰莖頭,實際上是不能真正“拔”出來的。有的醫生在這樣做,實際他也視具體病況而定,并不是千篇一律地開展,多半是適合于較輕度的包皮過長,尤其是介于可手術又可不手術的病例才做,典型的包莖,又造成排尿影響者,一般是不會這樣做的。
目前,對孩子施行的包皮環切手術已相當成熟,方法也頗為先進,術后恢復很快,又不必拆線,作一個短暫的全身麻醉,十分安全。術后幾天只要保持局部干燥即可。
姚德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