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璐 閻驊
何為血小板增多癥
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它在止血、凝血和傷口愈合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正常人血小板計數維持在(100~300)×109/升,生理情況下會有6%~10%的波動,如劇烈運動、飽餐后和妊娠晚期計數會偏高,而在月經期會偏低。通常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知道血小板的數值。多次復查血小板計數≥450×109/升是判斷血小板增多癥的診斷依據。
血小板增多癥是一種血小板計數增多,并伴有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風險的疾病,發病率較低,發病高峰年齡為50~60歲,往往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血小板增多癥的患者多數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有的是在行血常規檢查時才發現,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鼻出血、牙齦出血、乏力、頭暈、頭痛、感覺異常等癥狀,或因血栓前來就診。
血小板增多癥有3類
引起血小板計數增多的原因有許多,根據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假性血小板增多癥、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癥。
假性血小板增多癥 指全自動化血細胞計數儀未能辨別出血液中類似血小板的物質(如冷球蛋白、紅細胞碎片等),將其計數為血小板,造成血常規報告中血小板計數偏高。這種情況下,簡單的外周血涂片即可鑒別。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此類最為常見,是由于感染、缺鐵性貧血、脾功能異常、惡性腫瘤、溶血等病理情況,以及藥物應用誘發所致。通常這種血小板計數升高的狀態是暫時的,通過糾正誘因或治療原發病可以使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
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癥 是骨髓中負責生產血小板的巨核細胞增多所引起的,以外周血小板增多和功能異常為特點的骨髓疾病。常見的病因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增殖性腫瘤等。其中,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是骨髓增殖性腫瘤的一種,患者多表現為單一的血小板增多,血栓形成或出血。
血小板增多癥危害有哪些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其數量和質量的改變會直接影響機體的凝血系統。血小板增多癥患者存在著血栓及出血的雙重風險,尤其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患者,大約20%~40%患者有微血管血栓癥狀,11%~25%患者存在大血管血栓并發癥,以腦循環為主,心臟的冠狀動脈次之;并且隨著年齡增長,血栓的發生風險逐漸增加。其次,由于這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存在異常,因此仍會有較高的出血風險。另外,少部分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患者還可能進展為骨髓纖維化、白血病。
血小板增多癥的治療
引起血小板增多癥的原因有很多,其機制各不相同,預后差異也很大,治療的側重點也不同。一般建議將血小板計數控制在<600×109/升,理想目標值為<400×109/升。患者平日里應規律作息,養成健康的生活節律,適度鍛煉,并戒煙;在飲食上,應盡量少食高糖、高油脂食物,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患者血栓風險相對較低,針對原發病治療后血小板計數可恢復正常,臨床上通常不需要抗血小板治療。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病程進展慢,可以在血液專科醫生全面評估后制定治療方案,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血栓與出血并發癥,降低疾病向骨髓纖維化或急性白血病轉化的風險。年齡大于60歲、既往有出血/血栓病史、血小板>1 500×109/升為三個影響血栓形成及預后的危險因素,應該在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同時進行減少細胞的相關治療,如羥基脲及干擾素為一線用藥,并定期復查血常規。
(閻驊副主任醫師每周二下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