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霞
“富二代”是個貶義詞?
周五傍晚,兒子放學回到家就氣鼓鼓地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我忙問:“這是怎么了,是不是和同學吵架了?”“課間休息,同學們在一起討論有什么興趣愛好,我說我會打冰球、潛水,李睿罵我‘你不就是有個有錢的老爸嗎?有什么了不起!”
我笑了,說:“李睿家里沒錢嗎?”兒子想了想,說:“李睿的叔叔在我們學校教書,上學期才轉來我們學校讀書的,他家庭境況一般,在班里,他不是嘲笑這個同學是‘富二代,就是挖苦那個同學是‘官二代!”
兒子就讀的寄宿制學校收費相對其他普通學校昂貴,同學們的家庭條件大都不錯,但也并非全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想來是兒子的興趣愛好太高端,惹來同學的忌妒。我告訴兒子:“家庭、父母是沒法選擇的,不管是什么二代,有利自然有弊。”“可是,我不想當‘富二代,我不想老讓別人認為我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有一對有錢的父母!”兒子認為“富二代”是個貶義詞。
以前,兒子也和我們談論班上的同學,比如有的同學選班長拉票,私底下送同學小禮物,請同學吃飯;有些同學在班上拉幫結派,仗著家里有錢有權頤指氣使,經常欺負那些家庭條件差的同學。這些都令兒子不齒,但都沒有這次反應激烈。
兒子鬧著轉學,可是他馬上就小學畢業了,轉學得不償失,對學習也沒有幫助。我勸他:“這樣吧,我們再堅持一段時間,小升初,你考上哪所學校上哪所學校,好嗎?”兒子勉強同意了。
撕下“富二代”的標簽
兒子如愿考到我們家附近的一所重點初中。說實話,兒子讀小學時吃穿用都是數一數二的名牌貨,眼下,他堅持要做個普通人。我和他爸也只能順著他。既然是普通人,就得有普通人的裝備。新學期開始,兒子的書包、文具、衣服、鞋子都是從淘寶網上購置的,兒子的交通工具也換了一輛普通的山地車。
轉眼間,兒子的生日到了,往年,我們總是在飯店包一個單間,搞一個生日派對,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給他慶生,借著生日的由頭送他各式各樣的禮物,滿足他大大小小的心愿。今年,兒子宣布:“我的生日我做主,我要請幾個同學。”我問他:“你準備怎么自己做主呢?”“我用我的零花錢籌辦這次生日。”聽起來蠻像那么一回事。
兒子事先做了一個財務預算,最終將生日宴的地址選在了肯德基。他在一家蛋糕店預訂了生日蛋糕,請了班上的十幾個同學,并了解了每個同學的口味。同學們給他送了各式各樣的禮物,兒子也給大家回贈了一份小禮物。
兒子的爺爺、奶奶給他準備了一部蘋果手機作為生日禮物。兒子說:“爺爺,你自己留著用吧,我還是個初中生,不需要用那么好的手機。”兒子的一席話讓他爺爺大跌眼鏡。
北方的冬天天氣不好,不是霧霾就是下雪,我怕兒子騎車上學不安全,主動提出開車送他去學校。“媽,我已經是初中生了,我自己可以的,你要是送我,會讓老師和同學們笑話的。”兒子一臉嚴肅地說,“要不,我坐公交車去上學,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坐公交車。”我實在拗不過他,這小子喜歡騎單車、乘公交車勝過坐私家車。
我還欣喜地發現,兒子學會了藏富。學校里有些老師喜歡問同學們的家庭情況,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兒子回答:“我爸是工廠的技術員,我媽是翻譯。”每年的寒暑假,我和他爸都帶他四處游山玩水,由于工作便利,我也帶他去過國外的不少地方。兒子和同學們在一起交流旅行的地方,言行很低調:“暑假,我就跟著爸媽去海邊待了一星期,天天玩沙子,下水游泳。”
初中的學習相對小學緊張,讀初一時,兒子有些不適應,功課多了,文體活動少了,一天下來,加上晚自習,上九節課。他英文學得好,數學、物理薄弱一些,班上在數學、物理方面比他成績好的大有人在,不管他多么努力,成績總是落后別人一截。每每回到家里,兒子就垂頭喪氣,我耐心地對他說:“哪里都有競爭,你有你的優勢,別人有別人的優勢,我們只能迎頭趕上,不能動不動就打退堂鼓。”
在我的建議下,兒子和同桌結成了對子,他教同桌英語,同桌教他數學,兩個人你追我趕,既是朋友又是對手。
在學校里,兒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和讀小學時判若兩人。一次,他非要去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集訓,聽很多家長講夏令營的生活很艱苦,有的孩子身體素質差中途會生病。我擔心兒子從小到大沒吃過苦,受不了這份罪,可兒子執拗地說:“媽,我不能搞特殊化,別的同學能吃的苦,我也能吃。”
在夏令營中,兒子的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他一點兒都不嬌氣,早晨和同學一起出操,白天和同學一起到野外拉練,腳磨出了血泡也不吭一聲。兒子的初衷是融入集體,慢慢地習慣成自然。
為“富二代”正名
“富二代”的標簽漸漸從兒子身上淡去,但他還是免不了受這個圈子的掣肘。一次,我和他爸帶他參加朋友聚會,席間有兩個和他年齡相仿的男孩,剛開始,三個人還玩得挺好,不大一會兒就爭執起來。其中一個男孩推了兒子一把說:“你拽什么拽,我讓你跑腿,又沒少你的酬勞。”兒子氣憤不已,說:“誰不知道你這樣的‘富二代有錢沒腦子?”“哼,你說誰有錢沒腦子?咱倆是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高尚。”我和朋友趕緊拉開這兩個針鋒相對的小家伙。
回到家里,我嚴肅地問兒子為什么和小朋友打架。兒子給我講了事情的原委,那個男孩想喝一種飲料,恰好酒店吧臺沒有,他就讓兒子替他去買,還振振有詞地說:“你幫我去超市買一瓶飲料,我付你10元勞務費。”兒子生氣他趾高氣揚的態度,兩個人言語不和就打了起來,彼此還進行人身攻擊。我對兒子循循善誘:“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驕縱霸道,你遇到的只是個例。”
以前,我每周固定給兒子一筆零花錢。一天,兒子和我商量:“媽,我以后的零花錢都通過勞動來掙,好不好?”難得他有這樣的想法,我和他爸當然支持。在所有的家務勞動中,兒子最喜歡洗車。我和他爸的車就交由他清洗,一到周日,兒子就穿著雨靴,拿著抹布擦洗車身,忙活得滿頭大汗。說實話,他比我這個當媽的都愛惜車。
漸漸地,兒子對喜歡的玩具態度變了。以前,他看上什么玩具,總是千方百計游說我和他爸給他買;現在,他總是先算算自己需要存多久的零花錢,才能買得起心愛的玩具,輕易不向我們張口。
寒暑假,兒子和幾個同學從當地的晚報發行部批發當天的報紙,沿街叫賣。當小報童有人贊賞就有人嘲諷,一次,兒子在一家商場的停車場賣報,遇到幾個出租車司機。他向幾位師傅推銷報紙,其中一位師傅買了一份,另一位師傅卻說:“不好好上學,小小年紀出來賣什么報紙,真是沒出息!”兒子正視著那位師傅說:“叔叔,我是利用假期勤工儉學,沒有不好好學習。”那位師傅搖頭嘆息,似乎不愿意與小孩子爭執。
我經常參加同城義工活動,征詢了兒子的意見后,再有義工活動時,我便帶上他一同參加,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每次,我們都會帶一些禮物,兒子主動拿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買一些小朋友喜歡的玩具、零食,帶給福利院的弟弟妹妹們。去了幾次兒童福利院,兒子和其中一個男孩成了好朋友。男孩雖然患有小兒麻痹癥,腦瓜卻非常聰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兒子非常佩服他。兒子找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書籍送給男孩,男孩把自己做的手工模型送給了兒子。
兒子的班上有個同學,父母患病雙雙下崗,一家三口靠低保勉強度日。兒子經常找出自己的衣服、文具、課外書送給那位同學,那位同學自尊心很強,但在物理方面有些天賦,兒子就請對方為他補習物理,告訴他這是他應得的酬勞。
虛榮心強、愛顯擺是“富二代”身上的毛病,但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行事張揚,好面子,至少兒子在一步步地為“富二代”正名。
物質窮養,精神富養。生在富裕的家庭里,不是孩子的錯,身為父母,在給予他基本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培養和塑造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任重道遠。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資本是品格優秀,我愿和兒子一起努力,督促他長成一個有主見、有想法、視野開闊、自信豁達的小男子漢。